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题目
问答题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以“康与法”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结构合理,论证清晰,行文流畅。


正确答案:

(略)

第2题:

以“我错了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第3题:

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12章至第14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

小论文。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12章至第14章的内容。

2.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10分)。

3.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4.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5.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6.字数不得少于1200字。


答案: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最为显着的特点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积极运用投资的形式发展经济。这些年,尽管国内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不过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不足,毕竟西方国家比中国起步早、发展也就相对成熟。而国内的情形是起步晚,所以应当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二者结合有助于处理国内的多数经济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国内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也要注意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国内的经济发展区别于其他国家,毕竟主要是依靠引进外资,像是美国则是人居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不需要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政府应当充分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以此调控市场,从而促进国内的经济健康合理发展。

常用的经济管理工具如下:

(一)法律手段

在各种调控手段中,法律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其他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两个特征:普遍性和抽象性。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性手段,法律规则保证了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得以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秩序,这是社会经济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这些经济手段,通常也被称为经济杠杆。政府通过适当地运用这些经济杠杆,可以对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产生某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从而“诱导”他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符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所要求的方向。与法律手段相比,经济手段具有较多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具体情况。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这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手段的典型形式。在计划经济下,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可以很快显现,时滞较短,但行政手段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即造成当事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经济丧失活力。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发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除了必要,一般要尽可能少地使用行政手段。

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直接调控手段。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间接调控手段是间接地作用于调控目标,即在调控手段与调控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中间目标。调控手段首先作用于目标的,再经由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直接调控手段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并不存在中间目标。其次,间接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弹性,经济当事人可以独立地做出自己的经济决策,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反,直接调控手段缺乏弹性,它直接规定了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没有选择余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间接调控手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好间接调控手段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任务。

市场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其实存在一些漏洞,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施行的过程中,则是可以弥补市场调控中的漏洞,推动市场经济走上一条稳定发展道路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施行的过程当中,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依靠的其实主要是市场,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市场并不是可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保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各种类型问题的影响,单纯的依靠市场调控措施,难以妥善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


第4题:

()是一篇论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一篇论文的主题。

A、论点

B、核心思想

C、结论

D、创新之处


参考答案:B

第5题:

以“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参考答案:从预算意识问题方面来理解全面预算预算是指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经营计划,未来某一时期一般指一个会计期间,可以是月、季或年度,简单地说就是把企业的经营计划通过货币化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全面预算就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把预算的手段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围绕行业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对各类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资源配置进行预测、控制和管理。但就是这个全面预算的定义,到目前,有很多企业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以至于单纯的认为预算只是财务行为,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而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真正主旨是利用预算在计划、协调、控制、考核方面的工具特性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的企业负责人简单地把“全面预算”定位为“财务预算”,甚至定位为“财务部门的预算”,甚至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事实上,尽管各种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管理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使预算管理的全面控制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陷入困境。
也有很多企业认为预算与公司的战略关系不大,从而缺乏明确手段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进展状况进行细化。有句老话:“三分战略,七分执行”。重战略而疏执行,往往会使有价值的战略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使企业的发展与其设计的战略南辕北辙。相反的,企业制定预算却没明确公司的战略方针,一样也无济于事。因此企业通过全面预算可以使企业的长期战略和年度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和各级单位的具体行动相结合,从而实现“化战略为行动”。认为预算只是编给上级或领导看的,与实际工作没什么关联。其实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单单是给上级或领导看,重要的是它能明确各单位的分工,能够减少各单位操作中的隔阂,防止部门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预算能表明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各成员怎样工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总体目标,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之间预算信息的传递、协调可以引导企业的整体活动,有效地避免无序的部门行为,通过预算编制协调企业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通过预算的执行控制、分析、调整,使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解决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权限划分、职责定位致关重要,为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必然。因此一开始企业就应该对预算的定义来理解透才能完善的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假若企业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那么一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6题:

题目:误会

要求:①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②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有真情实感。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或虚拟名称替代。


正确答案:

第7题:

试以“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文。


正确答案:
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从未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和组织无权干涉。
    “西藏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为实现其侵略中国西藏的野心而炮制出来的,它从一开始就浸透着帝国主义搞阴谋诡计的狼子野心,成为“分裂中国、霸占西藏”的同义语。所谓“西藏问题”的要害是“西藏独立”问题。而所谓“西藏独立”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西藏独立”是英美等西方列强分裂中国、妄图把中国西藏变为其殖民地的罪恶阴谋。现在,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西方国家又把它作为制衡中国的一张“牌”。一段时期以来,欧洲议会少数对华存有偏见的议员,反复在涉藏问题上动辄抛出毫无事实根据、刻意诋毁中国形象的决议,向达赖集团发出错误信号,助长“藏独”分子暴力犯罪活动气焰。但是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过去几年,中国中央政府以极大的耐心和诚意与达赖的私人代表进行了多次接触商谈,达赖口是心非,致使接触商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达赖声称不寻求“西藏独立”,只要求“高度自治”、“真正自治”,坚持“非暴力”。但其所谓“真正自治”是想在西藏恢复“政教合一”的统治,建立面积占中国领土近1/4、历史上从未存在的“大藏区”,并要求中央政府从“大藏区”撤军,要把所有非藏族人从“大藏区”迁走。这些主张的实质就是搞“西藏独立”或变相“西藏独立”。达赖喇嘛声称“非暴力”,但发生在拉萨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再次说明,他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暴力活动。达赖这些主张不过是掩盖其“西藏独立”的分裂立场和暴力犯罪活动、骗取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的包装而已。
    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我们与达赖的矛盾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不是人权问题,而是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中央政府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接触商谈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接触商谈能否取得积极进展,关键在于达赖喇嘛能否放弃错误立场和分裂主义行为,对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彻底反思,做出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对自己有益的选择。

第8题:

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正确答案:

【范文】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一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呜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让人

神清气爽。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已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第9题:

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任何一个组织,凡是有目标、有协调活动,都需要管理。截至目前,本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你已经学完了,请问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体会?请自拟题目和主题,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短文,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论职工参与管理的重要性
职工参与管理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能否有效地约束、监督企业经营者,以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更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能否做大做强。
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能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员工有更好的动力,公司更赢利。让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实现和加强员工在公司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有利于增加企业中的信息传递与流动。通常,在组织中完成不重要任务的员工往往还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高级经理通过参与管理实践,更容易获得这样的信息,因此,鼓励员工更自由地分享信息而提高绩效。
第三,有利于理解领导的决策,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韩国一家公司以前劳资矛盾较突出,管理者伤透了脑筋。后来推行一日厂长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每周三就会挑选一名职工做一天厂长.每周轮换一次。周三上午九点.一日厂长上任,第一项工作是听取各车间、部门主管的简单汇报,以了解工厂的全盘运营情况,随后与正式厂长一道巡视各车间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最后一项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处理来自各部门、车间主管或员工的公文和报告。一日厂长有公文批阅权。在那天,呈报厂长的所有公文必须经一日厂长签名批阅,厂长如果要更改其意见必须征求他的意见,才能最后裁定,不能擅自、更改。他还有权对工厂的管理提出批评意见,批评意见要详细记人工作日记,以便在车间、部门之间传阅。各车间、部门的主管必须听取其批评意见,认真整改,还要写出整改报告.在干部会议上宣读,得到全体干部认可方能结束。一日厂长制通过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深度参与,增进了员工对工厂业务流程的了解,认识到合作和节约成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更能体会管理者的辛苦和决策的用意,从而成功改善了劳资关系,提高了员工执行上司计划的自觉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第四,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组成要素,是企业的灵魂。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能促使员工热爱企业,愿意在企业中积极努力工作,无形中将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员工参与管理不仅能促使员工变的更加优秀,也能促使企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第10题:

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公共投资”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参考答案: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比较大的区别。在现行的体制下,许多政府部门直接在参加一定的经济活动,当然长远的目标是逐渐摆脱这种情况,仅仅通过政策调控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或进行一定的协调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五”计划纲要强调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如何转变关键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是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市场程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掌好舵,而不是去划桨,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划桨的积极性,掌好舵,不划桨的政府才是明智的政府。1.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市场经济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贸易发展的事实证明,政府从未放弃过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并且,当今世界也根本不存在没有国家调控的“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国作为有自己特殊国情的国家,更需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其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目标与市场客观上存在不一致性。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中国政府加强对本国经济的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护繁荣的重要措施。其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WTO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包括可以对某些产业、部门实施适当保护措施等优惠安排,需要政府在引导、协调本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走完全靠市场自发作用于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结构的老路,特别是在我国外部环境被发达国家资本垄断,内部市场发育和竞争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国民经济,必然受制于国际资本垄断下的国际分配格局,延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其四,还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渗透、贸易战、关税战、附有条件的经济援助等,都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冲击。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选择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达到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的。当然,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府宏观调控决非是过去那种大包大揽、事无巨细、无所不管的计划控制,而是依靠合乎市场规律的更高层次、更有力的调控体系来实现。2.制定市场规则,纠正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主张公平贸易和竞争,要求市场交易和市场管理规则必须一致、公平、透明、稳定。我国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依靠政府的强制力外,没有任何组织任何法可以替代。正如弗里德曼所言,“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解释和强制执行这些已被决定的规则的裁判者。”在市场经济框架下,社会贾源的配置,将主要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导向作用采实现。但由于垄断现象的不可避免等多种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价格机制又可能出现不能正确反应成本和收益,市场信号不准或失真,市场调节也可能出现失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因市场失灵产生的错误导向导致经营、投资失误:市场供给者或需求者也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契约关系和市场规则,引起市场失灵。对这些市场失灵,必须而且只有依靠政府干预和管理才得到纠正。因此,政府必须通过自己行政权威的发挥和经济职能的履行,制定各种法规和市场规则,规制一切市场主体与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契约关系和市场秩序,努力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