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活方式与设计形态之间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生活方式与设计形态之间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设计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的设计;
2)设计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和归属,设计以消费为导向;
3)设计创造消费,设计可以扩大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出远远超过实际物质需要的消费欲。

第2题:

简述生活方式与设计形态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设计形态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转折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地理因素,生产方式,文化心理,沉淀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原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些多元化得生活方式造就乐丰富的设计形态。特定群体或个人的生活方式既其个性,又有历史的或社会的限定的共性,而设计的形态就在这种共性的平衡中不断发展变化

第3题:

组合字体设计不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A.形态造型与抽象字体的调和对比关系
B.字与字之间的大小、上下左右关系
C.字与字之间的空间比例
D.字体及背景的色彩表现

答案:D
解析:

第4题:

简述水流强度与底床形态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当流速很缓慢时候,形成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
(2)当流速进一步加大,达20Cm/s到,形成沙纺。
(3)流速进一步加大,当达到50Cm/s时,形成沙浪和沙丘,后者的所需流速大于前者。
(4)随着水流强度的逐渐的加大,床沙形体的变化趋势为由前面的沙浪和沙丘→低角度沙丘→平坦床沙→逆行沙丘→凹槽和凹坑。

第5题:

在现代设计中形态与比例之间能否构成一种和谐、均衡的关系已成为是设计作品成败的()。


正确答案:关键

第6题:

简述传统图文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
(1)传统图文与现代CI设计
(2)传统图文与现代标识设计
(3)传统图文与书籍装帧设计
(4)传统图文与现代插图设计
(5)传统图文与现代数码设计

第7题:

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1)技术与艺术都是具有生产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生产形态,两者分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领域被。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它要通过某种物质媒介把艺术意象客观化和物质化。它是精神内容的传达媒介和物质载体,因此只具有精神功能。而技术活动是一种物质生产过程,它的产品首先具有物质的、实用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某种精神的功能。
2)技术和艺术在于满足人的不同需要。技术直接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它通过审美效应发挥着认识的、教育的、心理调节的和娱乐的功能。因此,技术产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具有同一的物质效用,而艺术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却可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3)无论是技术产品和艺术作品,它们的构成中都包含着人的主体因素和外在的客体因素。技术的主体因素是由人的经验、只是和技能组成的,其客体因素是由工具、能源和材料等组成的。艺术中的主体因素则侧重于形式感受、情绪体验和思想情感等。

第8题:

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㈠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中,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人类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但由于他们在实践活动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因此,对审美形态的理解和认识也会各有不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象数思维,这种象数思维没有从原始思维中完全分离出来,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视体验、综合和整体把握,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物象与数的结合体,最主要的思维方法是触类旁通、神与物游。而西方古代的思维方式经历了由具象向抽象思维转化过程,逐渐形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概念,最主要的思维方法是逻辑归纳和演绎。这种思维的差异在审美形态的整体构成上发挥着潜在的作用,西方审美形态在观念上习惯于分析,形成的审美形态也往往是先一分为二,再寻求对立的统一。如悲剧与喜剧相对,优美和崇高映照等。
㈡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的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对审美形态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语言是语义的载体,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同样的事物,语言表述可能会千差万别。因此,就决定了语言文字在性质、功能、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同程度地也影响到审美形态的差异。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属于表意性的象形文字。西方的拼音文字能指和所指完全是随意的,是理性的产物。汉语也可以称为抒情语言,西语则长于叙事和论证。汉语具有形象性和审美性,西语则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思辨性。这样的特点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更深层地潜伏在中西方人的思维深处,并在整个审美实践和审美形态的演进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㈢审美形态与文化互为影响,审美形态的逻辑总结和提炼与特定的文化密切相关,审美形态形成后,又表征为具体的文化。就东西方文化来看,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区别和差异,导致审美形态也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关系方面,而哲学思想则更为重要。就审美形态与宗教的关系而言,西方审美形态的孕育一开始就与宗教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宗教意识以及宗教行为对西方的审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的特征。即使是上帝,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世俗化了。在与哲学的关系方面,西方的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受到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和影响,促成了形式主义的审美传统。与西方哲学发展不同,中国的人生哲学几乎千年不变,变化的是细节。“中和”在哲学上是一种本体论,同时又是一种审美理想,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审美形态。

第9题:

以黄铁矿为例,简述其晶体结构与形态、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T6h-Pa3;a0=0.542nm;Z=4。黄铁矿是NaCl型结构的衍生结构,晶体结构与方铅矿相似,即哑铃状的对硫[S2]2-代替了方铅矿结构中简单硫离子的位置,Fe2+代替了Pb2+的位置。但由于哑铃状对硫离子的伸长方向在结构中交错配置,使各个方向键力相近,因而黄铁矿解理极不完全,而且硬度显著增大。
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立方体{100}、五角十二面体{210}或八面体{111};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分散粒状及结核状等。
物理性质: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条痕绿黑或褐黑。强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极不完全。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可具检波性。

第10题:

简述河蚌的形态结构及其对生活方式的适应。


正确答案: 1、无明显头部及感官,神经系统部发达。
2、体被两片沉重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3、足多呈斧状,适合于掘铁铲泥沙;伸、缩足肌可使足缩入和伸出;前后闭壳肌可使河蚌遇敌害时关闭两贝壳。
4、外套膜构成外套腔及出、入水管,鳃、触唇及外套膜的纤毛摆动,引起水流穿行,使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