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是不是一种误解。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是不是一种误解。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一个误解,但这一称呼形象地概括了"新诗潮"的特点,受到北岛,舒婷们的认同.
朦胧诗关于"朦胧"问题的论争,直接缘于老诗人公刘对顾城几首小诗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消沉人生观的担心,公刘一方面觉得顾城很有诗才,坦率地承认自己写不出像《生命幻想曲》那样的诗句;一方面对顾城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悲观的人生观感到"颤栗",对顾城无所顾及地在诗中袒露消沉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感到"惊异".因此,公刘怕顾城等年轻诗人误入歧途,呼吁"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同样,顾城的父亲顾工在读了顾城的《生命幻想曲》后,虽然在心中暗自为自己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而骄傲,却不能不为孩子的政治前途而担心.
因为在那个年代,"朦胧"就意味着现代,"现代"意味着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就意味着颓废,颓废也就意味着反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说章明发表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还只是就艺术上对朦胧诗提出批评的话,臧克家,丁力等人的批评挥动的却是政治的大棒.臧克家在《关于"朦胧诗"》中说:"现在出现的所谓’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股逆流.
"丁力更认为,章明把这些诗称为朦胧诗不准确,把问题提轻了,不应该叫"朦胧诗",而应该叫"古怪诗",因为朦胧还是艺术问题,而古怪就是政治问题了."古怪诗的出现是受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在国内,有些人对过去的新诗重新评价,为过去不受群众欢迎的流派,如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反动派翻案,这是不好的."(丁力《新诗的发展和古怪诗》)因此,我们说,把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对他们诗歌创作的批评,实际上,初期朦胧诗在艺术上并不很"朦胧",较少运用整体象征,艺术上是明白的,朦胧诗论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内容上,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就有张冠李戴之嫌,是一种误解.
然而这一误解最后却成了正解,后来虽然有许多学者为朦胧诗正名,给这个新兴的诗派一个科学的命名,并正式提出将它称为"新诗潮".但是,无论是朦胧诗的反对者还是支持者,似乎都更钟情于"朦胧诗"这一称号,于是,一个贬义词成了当时流行一时的时髦.事实上,"朦胧"一词也确实概括了这一诗派的美学特征,经过论争,运用整体象征成为朦胧诗人的一种自觉追求.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诗人不属于"朦胧诗"代表人物的是()。

  • A、舒婷
  • B、顾城
  • C、贺敬之
  • D、北岛

正确答案:C

第2题:

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是不是一种误解。为什么?


正确答案: 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一个误解,但这一称呼形象地概括了"新诗潮"的特点,受到北岛,舒婷们的认同.
朦胧诗关于"朦胧"问题的论争,直接缘于老诗人公刘对顾城几首小诗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消沉人生观的担心,公刘一方面觉得顾城很有诗才,坦率地承认自己写不出像《生命幻想曲》那样的诗句;一方面对顾城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悲观的人生观感到"颤栗",对顾城无所顾及地在诗中袒露消沉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感到"惊异".因此,公刘怕顾城等年轻诗人误入歧途,呼吁"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同样,顾城的父亲顾工在读了顾城的《生命幻想曲》后,虽然在心中暗自为自己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而骄傲,却不能不为孩子的政治前途而担心.
因为在那个年代,"朦胧"就意味着现代,"现代"意味着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就意味着颓废,颓废也就意味着反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说章明发表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还只是就艺术上对朦胧诗提出批评的话,臧克家,丁力等人的批评挥动的却是政治的大棒.臧克家在《关于"朦胧诗"》中说:"现在出现的所谓’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股逆流.
"丁力更认为,章明把这些诗称为朦胧诗不准确,把问题提轻了,不应该叫"朦胧诗",而应该叫"古怪诗",因为朦胧还是艺术问题,而古怪就是政治问题了."古怪诗的出现是受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在国内,有些人对过去的新诗重新评价,为过去不受群众欢迎的流派,如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反动派翻案,这是不好的."(丁力《新诗的发展和古怪诗》)因此,我们说,把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对他们诗歌创作的批评,实际上,初期朦胧诗在艺术上并不很"朦胧",较少运用整体象征,艺术上是明白的,朦胧诗论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内容上,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就有张冠李戴之嫌,是一种误解.
然而这一误解最后却成了正解,后来虽然有许多学者为朦胧诗正名,给这个新兴的诗派一个科学的命名,并正式提出将它称为"新诗潮".但是,无论是朦胧诗的反对者还是支持者,似乎都更钟情于"朦胧诗"这一称号,于是,一个贬义词成了当时流行一时的时髦.事实上,"朦胧"一词也确实概括了这一诗派的美学特征,经过论争,运用整体象征成为朦胧诗人的一种自觉追求.

第3题:

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是()


A.舒婷和顾城

B.北岛和海子

C.马原和格非

D.池莉和方方

答案:A
解析:

第4题:

被称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的有()。

  • A、北岛
  • B、舒婷
  • C、顾城
  • D、杨炼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下列不属于朦胧诗派的作者是()。

  • A、舒婷
  • B、北岛
  • C、史铁生
  • D、顾城

正确答案:C

第6题:

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是什么?如何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


正确答案: 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特征参见教材论述,此处从略。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
一要考虑它对其前文学的突破,
二要考虑它对其后文学的影响创新,
三要考虑它的美学追求和个性特色,
四要考虑它自身的文学创新。

第7题:

为什么说将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是一种误解?


正确答案: 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一个误解,但这一称呼形象地概括了“新诗潮”的特点,受到北岛、舒婷们的认同。 朦胧诗关于“朦胧”问题的论争,直接缘于老诗人公刘对顾城几首小诗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消沉人生观的担心,公刘一方面觉得顾城很有诗才,坦率地承认自己写不出像《生命幻想曲》那样的诗句;一方面对顾城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悲观的人生观感到“颤栗”,对顾城无所顾及地在诗中袒露消沉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感到“惊异”。因此,公刘怕顾城等年轻诗人误入歧途,呼吁“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同样,顾城的父亲顾工在读了顾城的《生命幻想曲》后,虽然在心中暗自为自己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而骄傲,却不能不为孩子的政治前途而担心。因为在那个年代,“朦胧”就意味着现代,“现代”意味着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就意味着颓废,颓废也就意味着反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说章明发表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还只是就艺术上对朦胧诗提出批评的话,臧克家、丁力等人的批评挥动的却是政治的大棒。
臧克家在《关于“朦胧诗”》中说:“现在出现的所谓„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股逆流。”丁力更认为,章明把这些诗称为朦胧诗不准确,把问题提轻了,不应该叫“朦胧诗”,而应该叫“古怪诗”,因为朦胧还是艺术问题,而古怪就是政治问题了。“古怪诗的出现是受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在国内,有些人对过去的新诗重新评价,为过去不受群众欢迎的流派,如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反动派翻案,这是不好的。”(丁力《新诗的发展和古怪诗》)因此,我们说,把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对他们诗歌创作的批评,实际上,初期朦胧诗在艺术上并不很“朦胧”,较少运用整体象征,艺术上是明白的,朦胧诗论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内容上,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就有张冠李戴之嫌,是一种误解。
然而这一误解最后却成了正解,后来虽然有许多学者为朦胧诗正名,给这个新兴的诗派一个科学的命名,并正式提出将它称为“新诗潮”。但是,无论是朦胧诗的反对者还是支持者,似乎都更钟情于“朦胧诗”这一称号,于是,一个贬义词成了当时流行一时的时髦。事实上,“朦胧”一词也确实概括了这一诗派的美学特征,经过论争,运用整体象征成为朦胧诗人的一种自觉追求。

第8题:

“朦胧诗”的三位代表诗人不包括?()

  • A、韩东
  • B、舒婷
  • C、北岛
  • D、顾城

正确答案:A

第9题:

“朦胧诗五人”指北岛、舒婷、海子、江河、杨炼。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 A、舒婷
  • B、北岛
  • C、顾城
  • D、江河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