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共变原则
B、一贯原则
C、一致原则
D、排他原则
答案:A D
解析:海德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一是共变原则,它是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该原因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我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这就是共变原则。比如一个人老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二是排除原则,它是指如果内外因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我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比如一个凶残的罪犯又杀了一个人,我们在对他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就会排除外部归因,而归于他的本性等内在因素。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凯利提出的归因法则是()
A协变法则
B累积法则
C任务法则
D折扣法则
E意向法则
第5题:
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中,提出了()原则。
A折扣
B特异性
C协变
D一致性
第6题:
根据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如果特异性信息程度很高,那么,该行为主体会把行为作( )。
A.外在归因
B.内在归因
C.平衡归因
D.控制源归因
第7题:
第8题:
A 一致性
B 一贯性
C 特异性
D 性格
第9题:
简述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凯利认为对一个行为做出推论时,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
1、实体特异性。实体的特异性是指行为主体的反应是否指针对某一特定实体;
2、一致性反应。不同的行为主体是否对同一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一贯性。行为主体在不同的时间和情景下是否一贯地以这种方式行动。
凯利提出的是协变原则,他认为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和一贯性这三个维度是在协同变化的,故称三维学说,又称为立方论。
略
第10题:
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认为,在一致性高,实体的特异性低,一贯性低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把行为归于偶然的环境或情景因素。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