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其法而严其刑”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峭其法而严其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宋朝“既杖其脊,又配其人,且刺其面,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的刑罚是( )。

A.刺配

B.发遣

C.充军

D.流刑


正确答案:A

第2题:

管仲的法律思想包括()

A.“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

B.“作内政而寄军令”

C.“大德而小刑”

D.“令顺民心”


参考答案:A, B, D

第3题:

在"若病起于秋而伤其燥,金受火刑,化刚为柔"中,"刑"之义为( )

A、杀

B、罚

C、伤害

D、罪责


参考答案:C

第4题: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
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
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
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

答案:B
解析:
【考点】秋冬行刑【详解】“秋冬行刑”是关于死刑执行的制度,始于汉代,渊源于《礼记·月令》。汉统治者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等“绝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秋冬行刑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唐律规定“立春后不决死刑”,明清律中“秋审”制度溯源于此。故B错,ACD均表述正确。

第5题:

西周时期采用“礼刑并用”的治国理念,其刑处于主导地位,而礼处于辅助地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6题:

张居正反对“严刑峻法虐使其民”,强调“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可严而不可猛”,这种()思想是对滥施刑威的否定。

A.民贵君轻

B.慎刑

C.宽缓


参考答案:B

第7题:

关于赦免制度,下列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特赦的规定

B.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大赦的规定

C.对于大赦的犯罪人,只免其刑不免其罪

D.对于特赦的犯罪人,只免其罪不免其刑


参考答案:B

第8题: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

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

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

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


正确答案:B

第9题:

汉文帝诏书云:“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联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试简要分析这段话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
这句话说明的是汉代的刑制改革。
(1)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阶级和思想家们深刻反思和总结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传统的肉刑不利于封建政权的稳固,也由于汉文帝继位以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比较稳定,社会上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的繁荣景象。从而,汉初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汉文帝、景帝时期实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刑制改革。
(2)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公获罪当施肉刑,其小女缇萦上书文帝:“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并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以替父赎罪。缇萦之举引起了汉文帝的思考,诏书云:“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联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又说:“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遂下令废肉刑。这次改革从法律上废除了肉刑,具有重大意义,但也不尽理想,改革中有由轻改重者,如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劓刑、斩左趾虽改为笞刑,但因笞刑笞数太多,使受刑者难保性命,即存在“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故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
(3)汉景帝时期,在文帝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刑制改革,下令将文帝时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景帝又颁布诏令,改革刑具,规定笞杖长五尺,面宽一寸,末端厚半寸,以竹板制成,削下竹节,以及行刑时不得换人等。这使得刑制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尽管这次改革还有缺陷,但无疑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
上一次极其重要的刑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0题: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为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志善而违于法者免
B.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C.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D.世人惟不平则鸣

答案:D
解析:
董仲舒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系统论述了“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并对国家的司法权进行了定位,即辅助德教的实施并对德教加以保障;另外,司法权本身也必须受道德的制约,行使司法权力者须有良好的道德自律能力,如此才能防止司法权变成一种盲目的非理性力量。董仲舒推崇的司法原则是“原心论罪”,A、B、C项都符合。D项是指世人只有在感到不平的时候才指责,不符合。因此,本题选D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