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Name=”substr”;echo $funName(“abcdefg”,3);输出结果是()。

题目
单选题
$funName=”substr”;echo $funName(“abcdefg”,3);输出结果是()。
A

abc

B

defg

C

efg

D

程序报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7)执行下列语句后,输出结果是。 s$="ABCDEFG" Print InStr(s$,"efg") Print LCase$(s$)


正确答案:0abcdefg
【解析】本题考查了字符串函数的应用。InStr函数是字符串匹配函数,它的格式为:InStr([首字符位置,]字符串1,字符串2[,n])。它的功能是在字符串1中查找字符串2,如果找到了,则返回字符串2的第一个字符在字符串1中的位置。注意: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为1。
  LCase$函数是字母大小写转换函数,它的格式为:LCase$(字符串)。它可以将字符串中的大写字母转换为小写字母。
UCase$函数也是字母大小写转换函数,它的格式为:UCase$(字符串)。它可以将字符串中的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

第2题:

在ASP中,len(“abcdefg”)函数的结果是?()

A.“abcdefg”

B.6

C.true

D.7


参考答案:D

第3题:

SUBSTR(“ABCDEF”,3,2)的结果是

A.AB

B.CD

C.FE

D.CB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符串函数SUBSTR()函数。该函数的功能是从指定表达式值的指定起始位置取指定长度的子串作为函数值。因此SUBSTR(“ABCDEF”,3,2)的结果是表示从“ABCDEF”字符串的左边第3个字符开始,连续取两个字符。

第4题:

执行下列语句后,输出结果是______。

s$="ABCDEFG"

Print lnStr(s$,"efg")

Print LCase$(s$)


正确答案:0CR>abcdefg
0CR>abcdefg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字符串函数的应用。lnStr函数是字符串匹配函数,它的格式为:InStr([首字符位置,]字符串1,字符串2[,n])。它的功能是在字符串1中查找字符串2,如果找到了,则返回字符串2的第一个字符在字符串1中的位置。注意: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为1。

第5题:

有以下程序: main() { chara[]="abcdefg",b[10]="abcdefg"; printf("%d %d\n",sizeof(a),sizeof(b)); } 执行后输出结果是( )。

A.7 7

B.8 8

C.8 10

D.10 10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中定义两个字符型数组并都用字符串常量赋初值,其中a省略了长度,定义了b的长度为10。所以a的长度为赋值给它的字符串的字符个数7加上一个结束转义字符,即a的长度7+1为8。定义时b的长度定义为10,故b的长度为10,因此最后通过函数sizeof()求得的数组a和数组b的长度分别为8和10,所以,4个选项中选项C符合题意。

第6题:

SubStr函数为求子串,执行SubStr(t,"abcdefghi",3,4)的结果是()。

A、adcd

B、def

C、cdef

D、fghi


参考答案:C

第7题:

有以下程序:includemain(){char a[]="abcdefg",b[10]="abcdefg"; printf("%d%d\n",siz

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a[]="abcdefg",b[10]="abcdefg"; printf("%d%d\n",sizeof(a),sizeof(b)); } 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7 7

B.8 8

C.8 10

D.10 10


正确答案:C
解析:用a[]="abcdefg"对数组a进行初始化,是用一个字符串作初值。数组a的长度包括由系统加上的'\0',因此是8。b[10]="abcdefg"只初始化了前7个元素,后3个元素为0('\0'),所以长度为10。

第8题:

Right("ABCDEFG",3)的执行结果是( )。

A.ABC

B.EFG

C.DEF

D.CDE


正确答案:B

第9题: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includemain(){charb1[8]="abcdefg",b2[8],*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main() { char b1[8]="abcdefg",b2[8],*pb=b1+3; while (--pb>=b1) strcpy(b2,pB) ; printf("%d\n",strlen(b2)); }

A.8

B.3

C.1

D.7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指针变量的运算及字符函数strcpy()的应用。strepy()函数的作用是把第二个参数代表的字符串,复制到第一个参数指向得数组中.首先定义了两个字符数组b1和b2,并用一个字符串给b1赋初值,然后定义了一个字符型指针变量pb,通过赋初值使它指向b1[3]。接着执行while循环,该循环执行了3次;第一次判断条件“--pb>=b1”,使pb的值为“b1+2”,执行“strcpy(b2,pB);”后,b2中的内容为“cdefg”;第二次判断条件“--pb>=b1”,使pb的值为“b1+1”,执行“strcpy(b2,pB);”后b2的内容为“bcdefg”第三次判断条件“--pb>=b1”使Pb的值为“b1”,执行“strcpy(b2,pB);”后b2的内容为“abcdefg”。最后输出b2数组中存放的字符串长度,显然是7。(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每当执行一次while循环判断条件,就执行一次“--Pb”,他使得指针pb自减1,即前移一位)所以,4个选项中D为所选。

第10题:

有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main( ) { char a[ ]=”abcdefg”,b[10]=”abcdefg”; printf(“%d %d\n”,sizeof(a),sizeof(b));}

A.7 7

B.8 8

C.8 10

D.10 10


正确答案:C
解析:字符数组a共有8个元素,b有10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