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的郑板桥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题目
问答题
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的郑板桥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耶律楚材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耶律楚材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书画家。有关天文、地理、律历、算术、释老、医卜等各方面的知识,无所不通。曾在金朝做官。元太祖平定北方,召见耶律楚材后,大为赏识,指着耶律对元太宗说:“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后官至中书令。死后追封广宁王,谥文正。其书法点画刚健峭拔,有北方少数民族的慓悍之气。明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

第2题:

曾自评“吾书第一”的徐渭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 徐渭(公元一五二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是明代著名的大书画家和文学家。他曾经在总结自己各方面成就的高低时说:“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把书法放在第一,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很自信的。
徐渭,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一生别号极多,主要的有天池、天池渔隐、田水月、青藤老人、山阴布衣等。徐渭是一个才气横溢而又很不幸的人。在他二十岁做诸生(秀才)以后的屡次乡试中,都因为考运不佳而落选。后来只好在浙闽总督胡宗宪的门下做幕客。后来胡宗宪因为被捕自杀,徐渭感到今后前途茫茫,也曾一度精神失常而蓄意自杀。据说他击头、锤身、碎肾囊,但却没有自杀成功。后来因击杀妻子,被捕下狱,又亏得张元忭的营救,方始出狱。晚年以卖书画为生,生活相当清苦。
徐渭奔放的个性和不羁的才华,表现在书法上,以行、草为最擅长,尤其是他的狂草书,更是写得纵横洒落,一气直下,俱有撼人的力量。明陶望龄《歇庵集》说他的“行、草书精伟奇杰。其论书主于运笔,大概仿诸米氏云”。“奇杰”二字,很是得神。至如袁宏道在《中郎集》中所说的“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以“散圣”和“侠客”作比,可谓准确形象。

第3题:

郑板桥书法于行楷中兼取隶书,称“四分半书”。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第5题:

清朝叶昌炽称南朝梁代哪一位书法家为“书仙”?


正确答案:陶弘景(公元四五六——五三六年)。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华阳真人,陶隐居等,谥贞白先生,因而人们也称他为陶贞白。丹阳郡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由于陶弘景学识赅博,因此当他还未成年的时候,就被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在书法上,陶弘景天分很高。他五岁时就用荻灰学书。其书师法钟繇、王羲之,兼学其它各家碑版。曾遍游名山,获古代书家真迹刻石甚多。他的隶书自成一家,骨体遒媚,与当时通行隶书差别很大。真书笔力挺健,有人认为超过唐朝的虞世南、欧阳询。唐嗣真《书后品》评论说:“隐居颖脱,得书之筋髓。如丽景霜空,鹰隼初击。”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也说:“萧疏淡雅,若其为人。”因此,清人叶昌炽《语石》说:“陶贞白,书中之仙也。”

第6题:

以书法篆刻传名并有书论著作传世的邓铁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邓铁(一八九八——一九六三年)。上海人。晚年居北京。原名菊初,又名钝铁,字散木,别号有芦中人、无羌、虚木、粪翁、郁青、一足、夔等。其书法学萧蜕庵,篆刻学赵古泥,三十年代即名驰江南。楷、行、草、隶、篆皆工,尤以篆刻和篆书有独特风格。狂草学张旭、怀素,与其和平简静的楷书形成鲜明的对照。有《书法学习必读》、《续书谱图解》、《草书写法》、《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全注释》、《篆刻学》等书论著作遗惠后世学书者。

第7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第8题:

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的郑板桥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 郑板桥的所谓“六分半书”,是指以汉代八分书杂入行草书中,不足八分之意。即将隶书笔法渗入行草书中去。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金农、黄慎、李鳝、李方膺、高翔、汪士慎、罗聘(一说有闵贞、高凤翰、无李方膺、高翔)等八人,因不拘泥旧法,独创风格,自成面目,故当时称之为“扬州八怪”。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得朋友相助,始能发奋读书,四十四岁时登进士第。曾官山东潍县知县,因忤豪绅,才辞官卖字画于扬州。
郑板桥对诗、书、画均有高深的造诣。故有“三绝”之称。李葂曾赠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句。而他的书法尤有独到之处。他在《五十八岁自叙》中曾云:“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人亦称之为“板桥
体”。郑板桥为人洒脱不羁,感情诚挚,为官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许多人醉心于写“圆、光、齐、亮”的“馆阁体”,以求跻身仕途。郑板桥从不如此,他勇于探索创造出了“六分半书”,纵横姿肆,千变万变,奇趣盎然,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国朝先正事略》云:“燮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古秀独绝。”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自名为“六分半书”,大概是包含着郑板桥的幽默之意吧!

第9题:

寇谦之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寇谦之之所以能以书法家名世,主要是由他书写的《嵩高灵庙碑》行笔古拙,结体奇特,深为后世广大书家喜爱的缘故。寇谦之,生卒年不详,北魏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东南)人,也有说他是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由于他善于道术,深受北魏太武帝喜爱,他趁势出山,借用老庄思想,创建了自成体系的道教,尊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为“北方太平真君”,使道教成了北魏的国教,因之名声大噪。他书写的《嵩高灵庙碑》就立在中岳嵩山脚下的道教庙观中岳庙里。康有为称赞这通碑“体兼楷隶,笔互方圆”,此碑格调奇古,类似南方的《爨龙颜》、《爨室子》二碑,是研究由隶字向正楷变化规律的不可多得的好法帖。

第10题:

宋徽宗赵诘的书法被称为()。

  • A、六分半书
  • B、行书
  • C、瘦金体
  • D、漆书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