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则视围岩类别、断面尺寸、施工方法、爆破震动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则视围岩类别、断面尺寸、施工方法、爆破震动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围岩级别为VI级的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的1.5倍

B

围岩级别为II级的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的1.5倍

C

围岩级别为IV级的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的1.5倍

D

围岩级别为III级的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的1.5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的最小净距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 )。

A.隧道的埋深
B.公路等级
C.围岩级别
D.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E.隧道开挖断面的高度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


第2题:

跨度大于12m的洞室宜先挖导洞,分部分层扩挖。导洞设置部位及分部分层尺寸应结合( )等分析后确定。

A.洞室断面、围岩类别、开挖设备、开挖周期
B.围岩类别、施工方法和程序、开挖周期
C.施工方法和程序、施工设备和出渣道路、开挖周期
D.洞室断面、围岩类别、施工方法和程序、施工设备和出渣道路

答案:D
解析:
根据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特点,用钻爆法开挖隧洞时,施工方法应根据断面尺寸、围岩类别、设备性能、施工技术水平,并进行经济比较后选定。跨度大于l2m的洞室宜先挖导洞,分部分层扩挖。

第3题:

当地质条件、洞室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为已知时,地下洞室围岩的位移主要受“空间效应”因素的影响而与“时间效应”无关。(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可根据围岩类别、隧道断面尺寸等条件确定,亦可根据理论分析法确定,但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宜()。

  • A、大于10cm
  • B、大于25cm
  • C、小于10cm
  • D、小于25cm

正确答案:B

第5题:

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因素包括( )等。

A.围岩的完整性
B.围岩的性质
C.地下水的影响
D.开挖方式、支护结构等施工因素

答案:A,B,C,D
解析:

第6题:

(2019年)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的最小净距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 )。

A.隧道的埋深
B.公路等级
C.围岩级别
D.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E.隧道开挖断面的高度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

第7题:

隧道开挖是控制施工工期和造价的关键工序,保证开挖质量,为围岩的稳定和支护创造良好条件。(1).下面隧道开挖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全断面法可用于I-III级围岩两车道及以下跨度的隧道开挖
B.台阶法可用于III-IV级围岩两车道及以下跨度的隧道开挖
C.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可用于II-IV级围岩或一般土质隧道开挖
D.双侧壁导坑法可用于V级围岩隧道开挖

答案:A,B,D
解析:
P391全断面法可用于I-III级围岩两车道及以下跨度的隧道开挖。台阶法可用于III-Ⅳ级围岩两车道及以下跨度的隧道。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可用于Ⅳ-V级围岩或一般土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V级围岩。

第8题:

有关渠道开挖施工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渠道开挖常用的施工方法有人工开挖、机械开挖等,不能采取爆破开挖

B.选择开挖方法取决于土壤种类、渠道纵横断面尺寸、地下水位等因素

C.渠道开挖的土方多直接运走

D.田间渠道断面尺寸很小,不可采用开沟机开挖


参考答案:ACD

第9题:

隧道施工中通风方式及参数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等。

A.隧道长度
B.机械设备类型
C.隧道断面大小
D.隧道断面形状
E.隧道施工方法

答案:A,B,C,E
解析:

第10题:

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等条件,并应充分围岩的自承能力。

  • A、地质条件
  • B、断面形状
  • C、支护结构
  • D、施工条件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