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权原则的发展与人权的主要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人权原则的发展与人权的主要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正确认识人权问题必须做到()。

A. 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特殊国情相结合

B.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

C. 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

D. 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下列关于人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权与法律权利在内容上是一致的

B.人权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

C.人权的主体要比公民权的主体宽泛,不仅包括个体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

D.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权,人权应当被尽可能的法律化

答案:A
解析:
A选项错误,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基础,从本质上讲,人权属于一种不依赖于法律规定即可存在的道德性权利,因此人权的内容只有在被法律确认之后才能变成法律权利,而并非所有的人权都会被法律确认,因此人权的内容与法律权利的内容不可等同。B选项正确,人权具有历史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起源上讲,人权的观念源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萌发。C选项正确,人权的主体是自然人,只要是人就有人权,而公民则是一个自然人从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从主体范围上讲,人权的范围要宽于公民权的范围。D选项正确,尽管人权的存在并不依赖于法律的规定,但人权被法律化后,就意味着人权的保障获得了国家强制力的支持,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权,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将人权法律化。

第3题:

简述对物权与对人权的区别。


参考答案:

对物权又称绝对权、对世权,指权利主体对物的一种排他性占有,这种权利可以对抗所有其他人。对人权又称相对权、债权,指对特定人的权利。对人权不同于对物权。(1)对人权是向特定人主张的权利,一般而言,权利人无权向第三人主张权利或自行追夺物或强制取得债权。(2)对人权的追及力不能及于第三人。(3)债权之间的平等性。当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而濒于破产时,债权人得就债权平等按比例受偿。


第4题:

简述人权原则的发展与人权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人权作为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有些西方人权学者提出了“三代人权”的发展说。
第一代人权形成于美、法两国革命时期,其目的在于保护公民自由免遭国家专横行为之害。这些权利相当于人权公约之呢过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并被说成是消极的权利,因为它们要求国家权力受到限制。
第二代人权形成于俄国革命时期并受到西方“福利国家”概念的影响,它们基本上属于人权公约中所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由于它们要求国家积极采取行动,因而被称为积极的权利。
第三代人权设计人类生存条件面临的各种大问题,它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加以解决,因而可称为“连带关系”的权利。

第5题:

人权是()的统一。

  • A、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
  • B、权力与权利
  • C、社会权力与个人权利
  • D、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

正确答案:D

第6题:

简述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


答案:
解析:
人权与公民权有着严格区别。首先,二者性质不同。人权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同的人们可以对人权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而公民权是一个法律概念,其含义和保护方式有着法律的界定,人权的内容一旦入宪而成为公民权,就具有了固定含义,只能依法解释和保护。其次,二者不能简单等同。我们可以笼统地讲公民权就是人权,这是因为它体现着人权的内在要求。然而,人权和公民权从性质到形式差异很大,人权的一个方面的要求可能具体化为公民权的若干项权利,而公民权的一项权利也可能同时体现着人权的多方面要求,二者不能一一对等。最后,人权与公民权相比,还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前述的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特点。

第7题:

人权的产生与发展?


正确答案:人权观念最早起源于17世纪西方反封建争取民主、平等、自由的斗争中。人权的历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提出人权理论的时期。
第二阶段: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期。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期,人们问题开始走向国际领域。
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权问题在较大进入国际领域,成为国际法调整的一部分。

第8题:

简述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参考答案:

第一,以政治宣言、宪法性法律或宪法性文件的形式规定人权内容。
第二,以宪法规范的形式体现基本权利。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大多不采取人权字样,而以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代替。


第9题:

简述对公务员用人权的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看公务员是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2、是否坚持干部职务安排由组织决策的原则;
3、是否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第10题:

简述《人权条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在《施政纲领》保障人权原则指导下,各主要抗日根据地都制定了《保障人权条例》。《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具有典型性。
(1)《人权条例》的主要内容
①规定人权的法律概念
“边区一切抗日人民,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与宗教,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徙及思想之自由,并享有平等之民主权利”。即人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抗日人民各项自由权,二是抗日人民民主平等权。
②规定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
司法、公安机关逮捕人犯应证据充分,依法执行;其它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逮捕、审问、处罚,但现行犯例外;过去反对边区并逃往在外的地、富,如返回家园遵守法令,一律既往不咎,依法保护,禁止侵犯其人权。凡政府各级公务人员违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权利,除依法承办外,被害人得就其所受损害依法请求赔偿。
(2)《人权条例》的历史意义
①深刻体现了当时边区施政纲领确立的保障人权的立法原则,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②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去完成民族解放的艰巨任务。
③有利于克服根据地内存在的一些侵犯人权的现象,增强各级干部的法制观念,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