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猴王
真假唐僧
真假公主
真假地狱
第1题:
A、表里之辨
B、寒热之辨
C、脏腑之辨
D、虚实之辨
E、阴阳之辨
第2题:
泄泻的辨证要点不包括
A.辨轻重缓急
B.辨寒热虚实
C.辨肠鸣脘胀
D.辨泻下之物
E.辨久泻特点
第3题:
运用清热剂时应注意()。
A.辨热证的舌苔、脉象
B.辨热证的真假
C.辨热证的表里
D.辨热证的上下
E.辨热证的部位
F.辨热证的虚实
G.辨热证的轻重
第4题: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核心和本质是()。
第5题:
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第6题:
A、辨虚实与湿瘀
B、辨病之缓急
C、辨热之属性
D、辨病之轻重
E、辨病之寒热
第7题:
唐代著名史学家()著《史通》,其中《疑古》《惑经》考辨伪书甚力,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致力于考辨诸子,开辨伪之先河。
第8题:
在"甚至薰莸不辨"中,"薰莸"为比喻医生的( )
A、香臭
B、好坏
C、真假
D、是非
第9题:
辨舌苔之真假,可知:()
第10题:
痞满的辨证要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