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健康标准,西方学者作出的论述是()

题目
多选题
有关心理健康标准,西方学者作出的论述是()
A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B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C

心理健康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D

心理健康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最经典的是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条标准。


A.8、8
B.8、10
C.10、8
D.10、10


答案:C
解析: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最经典的是马斯洛(Maslow)和米特尔曼(Mittelman)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包括如下:

(1)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并能正确客观地反映事物;

(2)心理与行为特点和生理年龄相匹配;

(3)情绪稳定,积极与情景相适应;

(4)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

(5)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6)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

(7)在遵循基本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能实现个人动机,满足个人合理要求;

(8)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保持一致。

第2题:

下列不属于国内学者许又新提出的衡量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A测验标准

B内省标准

C操作标准

D发展标准


A

第3题:

()是第一位从理论上论述非正式组织特征的西方学者。

A、孔茨

B、巴纳德

C、穆尼

D、梅奥


参考答案:B

第4题:

简述台湾学者黄坚厚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确答案: 1.有工作,而且能够把本身的智慧和能力从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并从工作中得到满足。
2.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常多于反面的态度。
3.对于本身有适当的了解,能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4.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做出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够做健全的、有效的适应。

第5题:

西方学者认为,判断有效教学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A

B



第6题:

在西方,有的学者把知识和理念作为善恶的标准,柏拉图就是其中的代表


答案:对
解析:

第7题:

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心理状态、成长发展、()和道德伦理四个方面。
社会适应

第8题:

西方最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述可追溯至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柏拉图。()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有关心理健康标准,西方学者作出的论述是()

  • A、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 B、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 C、心理健康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 D、心理健康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联系实际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确答案:(一)智力发展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智力分数在50-70分的为轻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能从事简单的活动,以后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立,但难以应付新奇、复杂的环境,学习有困难;智力分数在25-50的为中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以后生活可以半自理,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动作基本可以完成,但有障碍,只能说简单的字或极少的生活用语。25分以下的为重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动作、说话都有困难。
(二)情绪反应适度
积极的情绪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和重要的表现形式。良好的情绪和情绪反应适度表现为学前儿童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适当的情绪;能够经常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准确的识别自己和他人的表情和情绪,有恰当的移情反应;能够开始逐步调控自己的情绪。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常常伴随着情绪情感异常,如焦虑、忧伤、抑郁、情绪表现异常;常因环境变化而烦躁、过于敏感或反应迟钝;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差。
(三)和谐的同伴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乐于与他人交往,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能恰当地处理与同伴发生的矛盾,对同伴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同伴表现出同情,欣喜等。而避免在与同伴发生纠纷的时候出现攻击性行为;虽然偶尔与同伴有矛盾,但能很快在教师、家长、其他同伴的劝说下恢复良好的同伴关系,并在活动和游戏中主动、积极、自主的处理与同伴的关系。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学前儿童在同伴中表现的冷漠,漠不关心;在群体活动中往往独自一人游戏,不参与其他同伴的活动,甚至在同伴和教师的邀请下也不愿意参与;当与同伴发生争执的时候,容易冲动,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等。
(四)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根据安斯沃斯等人的研究,儿童的依恋可以分为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安全型依恋,而前两种依恋模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利的。学前儿童的依恋根据不同对象可以分为对父母(抚养者)的依恋,对教师的依恋;对同伴的依恋。心理健康的儿童在这些依恋上都是一种安全型的依恋,表现为对他人依恋,但不控制他人;有自主性,但不回避他人。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却相反。
(五)行为表现正常
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正常指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既不过分兴奋,又不迟钝,面对新的环境能作出恰当的回应,不过分夸张也不过分退缩。在幼儿园的时候能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活动,能在纪律的要求下慢慢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逐渐表现出自控能力,同时又能在纪律的要求下积极主动的、自由的活动和探索。在活动的时候能积极参与群体性的活动,并表现出持续的好奇心。在家里能不断自己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不事事依赖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