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毕生发展观”的观点。

题目
多选题
()是“毕生发展观”的观点。
A

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B

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不可逆转的

C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惟一因素

D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毕生发展观及各发展阶段特征.


正确答案:
(1)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第一,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第二,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第三,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即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2)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他关心个体发展中的人格结构,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危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同时,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婴儿期(0—1. 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 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第六阶段:成人早期(18—25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 —50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生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感,体现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第2题:

毕生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巴尔特斯等

D.皮亚杰


正确答案:C
解析:与传统观点相反的心理发展观是“毕生发展观”,这是德国心理学家巴尔特斯等人提出来的。

第3题:

下列观点叙述中,不属于毕生发展观的一项是().

A.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B.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C.个体的发展仅受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环境三种因素的影响

D.毕生发展观为老年人调整心态、终身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正确答案:C

第4题:

( )是“毕生发展观”的观点。

A.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B.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不可逆转的

C.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惟一因素

D.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


正确答案:AD

第5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人到老年期以后便开始衰退,这种变化只能称做“老化”,不能叫做“发展”。这种观点是( )。

A.老年老化期观

B.老年丧失期观

C.老年衰退期观

D.毕生发展观


正确答案:B

第6题:

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

A.老年丧失期观

B.毕生发展观

C.认知发展观

D.道德发展观


正确答案:AB

第7题: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包括( )。

A.心理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

B.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

C.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结合而成的

D.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简述毕生发展观及阶段特征.


正确答案:
(1)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第一,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第二,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第三,个体的发展是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即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2)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他关心个体发展中的人格结构,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危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同时,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 12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青春期(12 — 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第六阶段:成人早期(18— 25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 50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生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感,体现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第9题:

认为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结合而成的,中老年也在发展。这种观点是( )。

A.老年丧失期观

B.老年第二青春观

C.老年终身学习观

D.毕生发展观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论述毕生发展观及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案:
解析:
【要点解析】(1)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第一,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第二,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第三,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即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2)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他关心个体发展中的人格结构,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项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解决冲突、克服心理危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的。同时,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第六阶段:成人早期(18~25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生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感,体现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