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育雏率的措施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提高育雏率的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高繁殖率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1)加强种畜选择、提高适繁母畜在畜群中的比例、科学饲养管理2)作好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3)利用繁殖新技术4)惊醒早期妊娠诊断,防止失配和空怀5)减少胚胎死亡和流产6)防治不育症 

第2题: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在于控制好育雏的()。

  • A、湿度
  • B、温度
  • C、日粮
  • D、饮水

正确答案:B

第3题:

雏鸡育雏有哪些基本条件要求?


正确答案:育雏时必须注意以下条件: (1)要有合适的温度:这是育雏成功的关键。初生雏的体温较低,且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因此必须对初生雏实行人工保温。具体育雏温度因家禽种类等因素而异。 (2)提供全价的营养:雏鸡生长迅速,必须保证供给完善的营养,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应特别注意供给。应按品种、品系的要求来配制饲粮。 (3)合适的湿度:在育雏的头10天内,由于育雏温度稍高,垫料又较干燥,雏鸡个体小,室内湿度常偏低,此时要求相对湿度为65%左右。10日龄后,由于雏鸡的排粪量增大,呼出的水气增多,易致垫料潮湿,影响生长发育,也易诱发球虫病,故宜勤换垫料,加强通风,保持相对湿度为60%左右。 (4)良好的通风换气:雏鸡新成代谢旺盛。若育雏室内通风不良,常致空气污浊,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也是降低雏鸡抗病力、诱发或并发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通风换气。 (5)适宜的光照:对蛋用型和肉用型雏鸡应有不同的光照原则。对蛋用型雏鸡的光照原则是:每日光照的时间不得延长,光照的强度不得增加。应严格按品种、品系的要求和当地日照时间进行。 (6)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禽的品种禽舍育雏设备室温及通风情况等因素确定。

第4题:

育雏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无论家鸡代孵或人工孵化的石鸡雏,还是自野外捉回来的石鸡幼雏,最好采用人工育雏方式,而不用保姆鸡代育,以免传染疾病。另外人工育雏可以促进人鸡亲和,方便驯化。如果雏鸡数量只有十几只到几十只,则可以采用纸箱育雏或火炕育雏。若饲养量大,则应该采用育雏室育雏。
育雏可以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立体笼养等方式,网上平养和立体笼养的底网网眼直径不应该大于1厘米(可以采用0、6厘米×0、6厘米的方网眼或斜方网眼)。石鸡在1周龄内应该在底网上铺垫防滑硬纸片、麻袋片等以便于雏鸡站立、行走及其他活动,防止劈叉或伤脚,但要保持清洁卫生,特别是要防止饲料与粪便混在一起。

第5题:

育雏率


正确答案:健雏数/入孵蛋数。

第6题:

提高育雏率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要作好。进雏前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密闭较好的育雏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1小时,熏蒸时可将饲料槽、饮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在育雏舍内同时消毒,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让其空气对流1天。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2.选择健康雏鸡来养。不论是自己孵化还是购买的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标准是: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腹部收缩良好,不是大肚子鸡;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凡是符合这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其中一条标准不符合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3.确保合适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要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第一周育雏的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约经过6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温度是否合适,不能只是用温度计测量,重要的是看雏鸡的活动表现,做到看鸡施温。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温度适当,则雏鸡活泼自如、饮食正常、精神良好。实践证明,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过高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湿度为55%-60%。如湿度过低,舍内灰尘、羽屑飞扬,雏鸡易患呼吸道病,羽毛发育不良;湿度过高时,有害气体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雏鸡易患各种疾病。
4.供给充足的饮水。农村传统的养鸡,往往不敢给雏鸡饮水,说是雏鸡饮水容易造成小鸡拉肚子。实际上,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每羽1千单位,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认真抓好雏鸡的饲喂。当鸡群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可开食。通常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饲喂雏鸡要做到: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次数一般是前2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龄时每天喂六次,五周龄时每天喂五次,六周龄后每天喂四次;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故不可过食。过食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所以喂八成饱就可以了。从第3周起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干净细沙喂雏鸡,以便逐步提高雏鸡的消化机能。
6.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雏鸡饲养密度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容易发病。雏鸡饲养密度小时,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雏鸡饲养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况是每平方米第一周30只,第二周25只,第三周20只,第四周15只,五、六周时10只左右。
7.做好雏鸡防病驱虫。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菌病,用菌敌(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菌敌2毫升)可预防沙门氏菌病的发生。雏鸡15天龄后易患球虫病,用灭球液(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灭球液5毫升),可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当雏鸡受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盐,连用10天,或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的维生素K制剂,能有效地缓解应激。此外,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特别是驱除蛔虫,可用驱蛔灵、驱虫净或虫克星等药物。

第7题:

雏鸡有哪些生理特点、根据特点在育雏过程中应采取相应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1生长发育迅速。育雏期的日粮中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必须严格按照营养标准予以满足,不仅要提高蛋白质水平,还要求氨基酸平衡,并且保证恰当的能量水平,配置营养丰富的全家日粮。
2体温调节机能弱。初生的幼雏体小娇嫩,大脑的体温调节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善,自体产热能力也较弱,雏鸡对环境温度适应力很低,既怕冷又怕热,顾要为雏鸡创造温度,干燥,卫生,安全的环境条件。
3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但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功能差。因此在饲喂上要求给与粗纤维低,易消化,营养全面而平衡的日粮,特别是与生长有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须满足。
4抗病能力差。雏鸡体小娇弱,对疾病抵抗力很弱,易感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等。育雏阶段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切实做好防疫隔离。
5胆小,群居性强。雏鸡比较敏感,胆小怕惊吓。雏鸡生活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有噪音或惊吓,非工作人员应避免进入育雏舍,在雏鸡舍和运动场上应增加防护设备,以防鼠,蛇,猫,狗,老鹰等的袭击和侵害。
6羽毛生长快,更换勤。后备鸡羽毛生长极为迅速,在4~5,7~8,12~13,18~20周龄分别脱换4次羽毛,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82%,为肉中蛋白质的4~5倍。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高。

第8题:

提高转化炉转化率有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①提高转化炉入口、出口温度;②适当提高水碳比;③减小炉膛温差;④选用活性高的催化剂;⑤选用优质原料。

第9题:

论述提高铲运机生产率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尽可能地缩短作业循环时间,减少停车时间。疏松的物料,用推土机协助装填铲斗,可在某些作业中,降低少量循环时间;
(2)运输车辆不足时,装载机应尽可能进行一些辅助工作,如清理现场,疏松物料等;
(3)尽量保证运输车辆的停车位置距离铲运机在25m的合理范围内;
(4)铲运机与运输车辆的容量应尽量选配适当;
(5)作业循环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不能装满斗。每个作业现场的装载作业应平稳而有节奏;
(6)大功率装载机宜作运岩石之用,小功率装载机宜作装运松散物料;
(7)行走速度要合理选择。一般来说,铲运机行走速度增加1km/h,其生产能力就会提高12%~21%;

第10题:

简述提高土地生产率有哪些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 (1)进行大型水利设施建设,搞好大江大河治理;
(2)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小流域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3)推广优良动植物品种,采用先进的种养殖技术;
(4)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