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商局干部夏某,在查处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故意为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夏某的行为构成( )

题目
单选题
某工商局干部夏某,在查处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故意为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夏某的行为构成( )
A

包庇罪

B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C

窝藏罪

D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徐某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其违法行为时收集的如下证据,在追究甲某刑事责任时,经检察院审查,可直接使用的是哪项:

A、证人甲的证言
B、鉴定人乙依法出具的鉴定意见
C、徐某承认自己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事实
D、执法人员丙对执法程序合法性的书面说明

答案:B
解析:
按照《高检规则》第64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使用的行政证据包括:①直接使用:物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鉴定意见、书证、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②附条件使用(证言、供述、陈述):因丧失作证能力或失踪、路途遥远、死亡,无法重新收集,经审查,证据来源、程序合法,并且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因此,A、C明显错误。D选项不属于证据,不符合题意,是错误选项。

第2题:

甲是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干部,听说工商局正要查处其表弟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案件,马上告诉其妻子,因为其妻子为乙通风报信,使乙逃避了工商局的处罚,则对于甲的行为我们应认定为()。

  • A、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 B、构成包庇罪
  • C、构成徇私枉法罪
  • D、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正确答案:A

第3题:

甲是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干部,听说工商局正要查处其表弟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案件,马上告诉其妻子,因为其妻子为乙通风报信,使乙逃避了工商局的处罚,则对于甲的行为我们应认定为()。

A.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B.构成包庇罪

C.构成徇私枉法罪

D.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关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构成要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帮助的对象是犯罪分子
  • B、“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只包括直接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
  • C、以“通风报信、提供便利”之外的方法,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也成立本罪
  • D、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应与行为主体的职责相关联,否则只能认定为窝藏、包庇罪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某县委书记方某受其女婿刘某之托,利用职务之便,为刘某的同学夏某在该县违规开发矿产提供帮助。刘某在方某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受夏某50万元人民币。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某构成受贿
  • B、方某不构成受贿
  • C、应当追究方某的责任
  • D、不应当追究方某的责任

正确答案:B,C

第6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蒋某生产假药,货值金额达20多万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蒋某的行为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B:钱某明知李某生产的食品掺有少量有毒物质,但不会致命,遂大量购进并转销给多家’小卖部出售,导致多人中毒。钱某与李某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
C:阮某投放“毒鼠强”毒死李某羊圈里面的200只羊,随后将其拉到市场销售,非法获利5万元。丙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
D:姜某生产、销售假药,导致严重结果,但丁一直以为自己生产、销售的属于劣药。由于丁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销售假药,故不成立生产、销售假药罪,也不成立其他犯罪

答案:B,C,D
解析:
【考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详解:选项A:蒋某生产假药,构成生产假药罪。蒋某生产的假药货值金额达20多万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3倍以上(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故,选项A正确。选项B:钱某与李某事先未通谋,所以并不成立共犯,各自成立犯罪。选项C:阮某成立盗窃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投放危险物质罪必须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和行为。为了盗窃财物而故意使用危险物质杀害特定牲畜的,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由于姜某主观上并不知晓自己生产、销售的是假药,因此不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应当在假药与劣药重合的限度内成立生产、销售劣药罪。

第7题:

某工商局干部夏某,在查处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故意为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夏某的行为构成( )

  • A、包庇罪
  • 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 C、窝藏罪
  • D、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正确答案:D

第8题:

对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主体是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行为人必须明知帮助的对象是涉嫌犯罪的人
C.如行为人已知通风报信对象有犯罪嫌疑人,而行为人为使其逃避处罚,即使被通风报信的对象经查不构成犯罪。行为人的通风报信行为也可以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D.该罪的主观方面只可能是直接故意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具体适用。根据《刑法》第417条的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9题:

李某利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造成多人伤亡。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投毒罪
  •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C、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D、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毛某系某看守所民警,2009年5月至7月期间,其明知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朱某是正在查处的犯罪嫌疑人,在收受朱某之妻送给的财物后,为朱某提供方便,传递纸条,提供手机相互通信,使朱某与其妻联系后在侦查机关询问时全面翻供,毛某的行为构成()。

  • A、滥用职权罪
  • 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 C、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 D、妨害作证罪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