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酶的诱导契合假说。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酶的诱导契合假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诱导契合学说,正确的是

A.酶构,象改变,底物构象不变

B.底物与酶如同锁和钥匙构象匹配

C.底物构象改变,酶构象不变

D.底物和酶相互诱导、变形,构象匹配

E.使酶的结构与产物相互适应


正确答案:D

第2题:

简述诱导契合学说的基本要点。


正确答案: 1.结晶状态酶的受点,其形状与底物的形状不一定是互补的;
2.在E—S相互作用,具有柔性或可塑性的酶活性中心受底物的诱导,发生构象变化,产生互补性的契合;
3.这种构象的诱导变化是可逆的;
4.药物与受体分子结合和解离时,也会对受体的构象产生可逆变化;
5.诱导契合是相互的,柔性的药物分子也可能发生构象的改变,激动剂与受体诱导契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引起生物活性,拮抗剂也可与受 体结合,但不能诱导同样的构象变化。

第3题:

诱导契合学说中提到的酶与底物方式生物活性的过程是哪个顺序?1酶与底物定向2底物想酶靠近3契合形成中间产物4酶与底物相互诱导变形5产物脱离()

A、1,2,3,4,5

B、1,2,4,3,5

C、2,1,3,4,5

D、2,1,4,3,5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诱导契合假说”。


正确答案:酶在发挥其催化作用之前,必须先与底物密切结合。这种结合不是锁与钥匙式的机械关系,而是在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这一过程称酶-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酶的构象改变有利于与底物结合;底物也在酶的诱导下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酶的催化攻击。这种不稳定状态称为过渡态。过渡态的底物与酶的活性中心结构最相吻合。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第5题:

简述波特的―诱导性创新‖假说?


正确答案: 在环境管制最严格的国家,企业具有竞争优势而不是竞争劣势,因为严格的环境管制促进企业创新,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具有优势。因此,更严格的环境保护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促进就业,而不是损害就业。

第6题:

简述酶的诱导契合假说。


正确答案:为说明底物与酶结合的特性,在锁钥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说。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会引起酶发生构象变化,使两者相互契合,从而发挥催化功能。

第7题:

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 A、活性中心说
  • B、诱导契合学说
  • C、锁匙学说
  • D、中间产物学说

正确答案:B

第8题:

关于诱导契合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底物与酶如同锁和钥匙的关系

B、底物构象改变,酶构象不变

C、酶构象改变,底物构象不变

D、使酶的结构与产物相互适应

E、底物和酶的结构相互诱导、变形,构象匹配


参考答案:E

第9题:

诱导契合假说帮助解释()。

  • A、当化学反应时酶的分子构型改变
  • B、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有机载体转移电子
  • C、三羧酸循环中将蛋白质转变为糖类
  • D、代谢过程中辅酶A的复杂情况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简述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阻遏,以及酶诱导的意义。


正确答案: (1)许多外源化学物可引起某些代谢酶的合成增加并伴有活力增强,这种现象称为酶的诱导(enzyme induction)
(2)毒物代谢酶的阻遏(enzyme repression)指对某些代谢酶诱导的同时可阻遏另一些代谢酶的合成。
(3)酶诱导的意义:
①经生物转化后毒性降低的化学物,在诱导物作用下,毒性作用降低的速度加速;
②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升高的化学物,在诱导物作用下,毒性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