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法经》的特点及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法经》的特点及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确立“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
(2)贯穿了“重刑轻罪”的重刑主义法制原则。
(3)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体例。其中包含了总则与分则、实体法与程序法、刑事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等各方面,首次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结构。
(4)《法经》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各代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法经》作为中国古代封建成文法典之源头,也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新的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防范和镇压民众反抗。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
(1)《法经》的内容。在篇目结构上,《法经》共有六篇:一为《盗法》,二为《贼法》,三为《囚法》(或作《网法》),因为《捕法》,五为《杂法》,六为《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予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囚法》,是关于因禁和审判器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囚法》、《捕法》两篇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等。《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部分。
(2)《法经》规定了主要罪名、各种刑罚及相关的法律适用原则,涉及的内容已比较广泛,其基本特点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残余,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思想。
(3)《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成为秦律、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篇的主要内容也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与发展。

第2题:

试述《法经》的结构、内容及特点。


正确答案: 战国初期魏国臣相李悝总结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法经》。
从体例来看,《法经》共有《盗法》(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方面的法律)、《贼法》(主要是关于政权稳定与人身安全方面的法律)、《囚法》(涉及审判、断狱方面的法律)、《捕法》(关于追捕罪犯方面的法律)、《杂法》(对狡诈、越城、贪污、赌博、淫乱等行为惩治的法律)、《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六篇,以“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为立法宗旨,将《盗法》、《贼法》置于篇首,劾捕盗贼的《囚法》、《捕法》其次,整治其他犯罪行为的《杂法》再次,最后以《具法》对刑惩予以加、减。
其内容根据明董说《七国考》中所载,主要有:“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妻氏;杀二人及其母氏。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窥宫者膑,拾遗者刖,日萌盗心焉。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妻氏;越城,一人则诛,自十人以上,夷其乡及族;博戏罚金三布,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以下受金则诛。金自镒以下,罚,不诛也;夫有一妻二妾,其刑馘;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则宫。群相居,一日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大夫之家有侯物,自一以上则族。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减,罪卑一减。罪人六十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
从整体上看,《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法典。《法经》贯彻了法家“重刑轻罪”的法制原则,主要维护新兴地主阶级权利和新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律,其编撰体例、罪名、刑制等对秦汉以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3题:

简述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
(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
(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特点:
1、即时性
2、不确定性
3、专业性和技术性
4、垄断性
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
7、外部经济效应
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卫生服务价格
(3)卫生服务成本
(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
(5)卫生资源


第4题:

简述《法经》的特点及影响。


正确答案: (1)确立“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
(2)贯穿了“重刑轻罪”的重刑主义法制原则。
(3)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体例。其中包含了总则与分则、实体法与程序法、刑事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等各方面,首次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结构。
(4)《法经》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各代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法经》作为中国古代封建成文法典之源头,也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新的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防范和镇压民众反抗。

第5题:

简述非正式群体概念,特点及影响


正确答案: 概念:缺乏显著社会表面结构的、自发形成的群体;
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非正式领导人;
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第6题:

简述固相反应的特点及对烧结反应的影响。


正确答案: 在一定温度下,某些离子克服晶格结合力,进行位置交换,并扩散到与之相邻的其它晶格内的过程,称为固相反应。
特点:反应温度远低于固相反应物的熔点或它们的低共熔点;温度高有利于固相反应的进行;固相反应受化学组成的影响,虽不能形成有效的固相连接,但为液相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低熔点的固相反应产物)。

第7题:

简述手工艺时间的特点及影响


正确答案:手工艺是19世纪下半期的一场设计运动,是在机械化大生产过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艺术设计中存在的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矛盾后新起的。工艺美术运动作为现代设计艺术观念的先导

第8题:

简述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常见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正确答案:特点 组织或组织间质中出现均质性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常见类型有 ①结缔组织玻璃样变。②血管壁玻璃样变。③细胞内玻璃样变。不同类型的玻璃样变,对机体的影响不同。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可使纤维组织变硬,失去弹性。血管壁玻璃样变,可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细胞内玻璃样变,影响细胞的功能。

第9题:

简述《法经》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⑴它把侵犯官私财产所有权与人身安全、危害社会秩序的盗贼罪作为重点打击对象,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成为后世历代君主专制政权刑事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⑵确立了“行刑重轻”的重刑主义原则,并创立了以言论或思想治罪的先例;
⑶受时代约束,《法经》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

第10题:

简述李悝的《法经》。


正确答案: 《法经》是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辅佐魏文侯进行变法改革时所制定的刑法典。《法经》共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或《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盗法》、《贼法》两篇放在前面,说明《法经》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具法》相当于后世的“刑法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