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金库条例的颁布情况是()。

题目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金库条例的颁布情况是()。
A

第一次是1950年3月3日,由政务院第二次政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央金库条例》、 

B

第二次是1985年7月27日由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 

C

第三次是1994年1月1日由国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进行了修订、 

D

第四次是2004年7月27日由国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进行了修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新中国律师制度沿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980年颁布的《律师暂行条例》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律师制度的立法

B、1986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正式成立

C、1996年颁布的《律师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律师法

D、1996年颁布的《律师法》至今只进行过一次修订


参考答案:A

第2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过()部宪法。


答案:四

第3题: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4)“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
    (5)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启动运转,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核电站;
    (6)生物技术。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第4题:

_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参考答案:C

第5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哪几部宪法?现行宪法是什么时间颁布施行的?


参考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


第6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药典》从1953年版到2010年版已颁布了几版

A、7版

B、8版

C、9版

D、10版

E、11版


正确答案:C

第7题: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教育目的,指出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并说明应如何实施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在字面上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主要表现在: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人绝不应是剥削者和寄生虫人人都应以劳动为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就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但这里所说的劳动者既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也包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把劳动者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者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教育目的的另一构成部分是培养规格问题即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按什么方向培养人这是教育目的的又一个构成要素。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对于教育目的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首先实施教育目的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①创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庞杂的信息世界能够进行有效的筛选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独立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 ②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直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以致用不仅是巩固知识学习的需要更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③开放思维即要改变单一的思维参照标准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具有高度的宽容精神、开放胸怀敢于接纳新生事物特别是要具有在国际视野中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④崇高理想、创造精神和开放的胸怀只有和崇高的理想相结合才有方向。未来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不仅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精神和开放思想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为国家、社会的美好前途奋斗的精神。 (2)教育目的的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的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来确立。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化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②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或领域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教育有重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所分工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成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任务都应是德育兼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者。 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或平面发展。不同个体所处环境不同具有的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也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全面发展的人才终究要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就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如果不管不同教育的性质和实际一味片面强调划一的全面发展反而会葬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在字面上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主要表现在: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人,绝不应是剥削者和寄生虫,人人都应以劳动为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就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但这里所说的劳动者既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也包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把劳动者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者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教育目的的另一构成部分是培养规格问题,即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按什么方向培养人,这是教育目的的又一个构成要素。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对于教育目的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首先实施教育目的,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①创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庞杂的信息世界,能够进行有效的筛选,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独立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 ②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直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以致用不仅是巩固知识学习的需要,更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③开放思维,即要改变单一的思维参照标准,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具有高度的宽容精神、开放胸怀,敢于接纳新生事物,特别是要具有在国际视野中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④崇高理想、创造精神和开放的胸怀只有和崇高的理想相结合才有方向。未来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不仅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精神和开放思想,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为国家、社会的美好前途奋斗的精神。 (2)教育目的的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的,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来确立。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化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②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或领域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教育,有重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所分工,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成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任务,都应是德育兼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者。 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或平面发展。不同个体所处环境不同,具有的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也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全面发展的人才终究要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就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如果不管不同教育的性质和实际,一味片面强调划一的全面发展,反而会葬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第8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了几部宪法?


参考答案:我国从1949年以来一共颁布了4部宪法,时间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 对于1982年颁布的宪法也就是我国现实行的宪法,后期对它作了5次的修改,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

第9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并在用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约()余项。

A、260

B、250

C、280

D、290


答案:C

第1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的颁布时间是( )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