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①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
②这种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导致了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③艺术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密切的联系。

第2题:

结合具体审美实践,说明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1)呈现阶段
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审美感知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的,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2)构成阶段
如果说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主要通过审美知觉来进行的话,那么在其第二阶段即构成阶段中,审美想象的作用就是关键性的了。由于在构成阶段审美主体与对
象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因而主体所获得的只是关于对象的原始经验材料。虽然此时主体已经由于对象与身体的契合而感受到一定的审美愉悦,但主体尚未构成对象的完整表象,因而也就无法对其加以评价和判断,其感受自然也就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主体还必须通过想象力的作用来构成较完整的审美对象。
(3)评价阶段
审美体验的最后阶段是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主体要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判断。因此,主体的理解力在此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第3题:

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中。

A、审美价值

B、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

C、审美经验和感悟

D、审美态度和经验


参考答案:B

第4题:

简述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⑴“经验课程”之“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主动行动和对行动结果只反思的结合。
⑵“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持续生长”。
⑶“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⑷“经验课程”与“问题解决教学”(“反省思维教学”)是内在统一的。
⑸“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自然主义哲学或实用主义哲学。

第5题:

简述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
⑴“经验课程”之“经验”是建立在感官知觉基础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
⑵“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的善的本性充分展开,使人达到“原始的自然状态”,成为自然人。
⑶“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⑷与“经验课程”相对应的教学是“发现教学”。
⑸“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启蒙哲学”。

第6题:

简述作为审美活动中介的艺术品的基本特征。
(1)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
(2)艺术品作为中介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他律性;
②形式符号性;
③开放性。

第7题:

简述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⑴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
⑵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⑶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⑷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第8题:

简述审美理论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参考答案:审美经验的问题是审美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层面。 ①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有关审美经验的研究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柏拉图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回忆说”则涉及到了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 ②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乃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古斯丁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他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 ③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 ④现代西方美学是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叛而出现的,但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形成了很多流派,总体上可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而人本主义则极力排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柏格森和胡塞尔。自然主义美浓、直观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等。 ⑤当代西方美学仍然把审美经验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⑥总而言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美经验问题一直是西方美学家所谈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第9题:

“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般的意象主要有四种: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其中,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形象”这个概念。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则指的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其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作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其二,审美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于是象征也成了一种判定一个形象是否为审美意象的尺度。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审美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审美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如《等待弋多》等。所以,“荒诞”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由于意象在本质上是以表达哲理为上目的的“表意之象”,所以它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如艾略特所说的那样要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而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是受抽象思维即“意”的制约的。其五,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由于在创造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便使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对具体形象的揣摩、思考达到对哲理观念的领悟。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变成了猜测的过程。但是好的象征意象,又往往使人始终也难得出最为确切的结论,好象有无数个“解”。这是因为一方面作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另一方面是作家选择的象征物,对于作家来说虽是他为思想创造的“对应物”,但是读者并不了解作者的思路,而只能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去猜想,这样,不同的读者便会猜出不同的意义来,有的甚至南辕北辙。这便是审美意象多义性的原因。

第10题:

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非功利性和超越性。
直观性——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胡塞尔把直观区分为个体直观与本质直观两种类型。审美经验把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集于一身,从而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非功利性——是指各种与主体没有利害关系的现象。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第二,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
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第二,审美经验难免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第三,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