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18世纪中后叶至19世纪初的几位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贡献。

题目
问答题
简述18世纪中后叶至19世纪初的几位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英国诗人W·布莱克、L·卡洛尔、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意大利作家科洛迪,以及丹麦作家安徒生。
(2)正是由于他们的作品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才使世人“发现”了儿童文学的诞生,从而在世人眼中儿童文学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这些天才作家创作的突出特点是有较强的想象性,真正使儿童文学成为审美对象。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鲁迅对儿童文学的贡献?


正确答案: (一)批判旧读物,“救救孩子”。
(1)在旧社会,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为了制造未来的“顺民”和听从驱使的奴才,无不“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入手,”无不以侵透忠君教父的封建伦常和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旧读物“统辖茫无所知的儿童”。严重的毒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2)《二十四孝图》是鲁迅对封建礼教痛恨的战斗檄文,像《神话诗》和《二十四孝图》长期被当作教科书,面对这些反动的毒害儿童的旧读物,作为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以笔为武器,要掀掉这“吃人的筵席”,“救救孩子”。——他写了《狂人日记》——《我的第一个师傅》。
(3)《从照相谈起》,鲁迅的文章对封建旧社会是一个强烈的震撼,他的“救救孩子”的呼声,就推翻毒害孩子封建礼教制度的一声呐喊。所以,20年代以后,中国儿童文学有所改变。
(二)发展新的儿童文学,培养“新的战士”。鲁迅一向认为孩子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是不可分的。有破就有立,鲁迅在破除旧的东西时,又在为新的儿童文学作大量的立的工作,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思想教育方面,鲁迅坚持要培养孩子的思想性,认为这才是首要。
(2)创作上,强调照顾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提出“有益和有味”。
(3)语言上,必须注重浅近易懂。
(4)体裁上,鲁迅主张多样化——他翻译的有童话、童话诗、小说、科幻读物,可见,他的儿童体裁上是多样化的。他自己创作了《社戏》、《故乡》等文学作品。
(三)引进外国名著,“亦尚存希望于将来”。
鲁迅在选择翻译作品时,有明确的目的:
(1)是要将这样的崭新的童话介绍一点到中国来,以供孩子的父母师长阅读。
(2)也可以给孩子看,触发儿童新的心理特征。

第2题:

19世纪时因为儿童文学创作的业绩而被载入史册的作家是()。 

  • A、法国的莫泊桑  
  • B、丹麦的安徒生  
  • C、德国的格林兄弟  
  • D、俄国的高尔基

正确答案:B,C

第3题:

()是以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为主要评论对象的文学实践活动。

A.儿童文学创作

B.儿童文学批评

C.儿童文学评论写作


参考答案:B

第4题:

简述18世纪中后叶至19世纪初的几位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1)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英国诗人W·布莱克、L·卡洛尔、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意大利作家科洛迪,以及丹麦作家安徒生。
(2)正是由于他们的作品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才使世人“发现”了儿童文学的诞生,从而在世人眼中儿童文学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这些天才作家创作的突出特点是有较强的想象性,真正使儿童文学成为审美对象。

第5题:

简述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正确答案: 儿童文学作家主要包括成人和少年儿童。毋庸置疑,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主要是儿童。这就造成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心理普遍存在着两种审美意识,一种是作者自我的成人审美意识,另一种是来自接受者的儿童审美意识。这两种审美意识的对立统一和互融互渗,创建了特有的艺术张力,使儿童文学独具魅力。

第6题:

儿童文学批评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基础,在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简述新媒介对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正确答案: 新媒介对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一)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二)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
(三)新媒介加强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

第8题:

简述儿童文学创作的几个阶段。
(1)介入生活,熟悉了解儿童。
(2)积累素材,开掘提炼生活。
(3)艺术构思,创作过程的核心。
(4)反复修改,让儿童爱听爱看。

第9题: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标志着金代文学的()。


正确答案:最高成就

第10题:

()和()是盛行于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创作方法。


正确答案: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