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题目
问答题
简要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首创“有教无类”理念的是()。

A、孔子

B、孟子

C、杨雄

D、荀子


答案:A

第2题:

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主张。


答案:
解析:
(1)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 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治国的 基本大纲,要解决三个重要条件:首先是“庶”.要 有较多劳动力;其次是"富”,要使人民群众有丰 足的物质生活;最后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洽 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这三者的先后顾 序表明相互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 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 得社会成效。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 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认为先要抓好经济琶 设以建立物质基础,随之而来就应当抓教育建 设,国家才会走上富强康乐之路。 (2)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反 对害民的苛政。为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以 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要宣传忠君孝亲、奉 公守礼,这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3) 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提出 这一理论,是人类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成为人 人有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 依据。 (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种观点,是孔 子人性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把人性分为三等, 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 知之者”与“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 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 就是中人这部分,中人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 他们谈高深的学问。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属于 中人这个范围,对中人的发展,教育能起重大作 用。因此,他在实践上强调重视教育,这是孔子 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的一面。至于他把人性分 等级,并断言有不移的上智和下愚,这是不科学 的,是他人性论的一个缺憾。

第3题:

______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提,视教师为“圣人”、“君子”。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答案:B

第4题:

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礼治”、“德治”和“人治”是孔子法律思想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他所提倡的“为国以礼”、“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等思想,经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加工、改造,与封建纲常礼教融为一体,从西汉起,就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长期影响着封建社会的立法和司法活动。

第5题: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系统提出胎教和保傅学说的是()。

  • A、贾谊
  • B、王充
  • C、刘清之
  • D、孔子

正确答案:A

第6题:

简要评价教会学校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教会学校的举办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进入中国后利用不平等条约,侵犯我国教育主权的显著标志。早在1839年11月,美国基督教徒布朗,为纪念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开设英华学校,以传基督教,在澳门创办一所小学叫马礼逊学堂。这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学校。鸦片战争以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传教士大量进入,开始兴办教会学校.从1842~1877年,基督教共创办学校350所,5975万人。列强开办的学校,一般规模较小,级别较低,一般为中等以下学校,并十分重视女子教育,一开始便创办女学。在课程上,除学习圣经外,还重视自然科学的传授。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在办学方式、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突破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革新思想的人才,客观上给中国教育带来新的因素。

第7题:

简述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案:
解析:
(1)创立和发展历程:京师同文馆最 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 的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61年1 月清廷应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诉等人奏请,批 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外语学馆;1862年 6月11日,学馆终于在总理衙门内正式上课,定 名为同文馆,其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 三四岁的少年,学习年限为8年。同文馆初创时 只有英文馆,学生10人,其后相继增设了法文 馆、俄文馆、德文馆、日文馆以及算学和天文馆, 从而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学校,学生也从最初的 10人增加到1887年的120人。1898年,在维新 变法高潮中,京师大学堂成立,同文馆的科技教 育部分归于京师大学堂。1902年1月,京师同文 馆完全并人京师大学堂。 (2)历史地位:第一,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 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设 立,表明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 实,它是改变旧的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在 实践上把2 000多年的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 缺口。第二,京师同文馆地处的帝都北京乃全国 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直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 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以上两点决定了京师同 文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象征意义。 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和 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 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 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 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 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第8题:

孔子()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为政以德”

B、“天下为公”

C、“有教无类”

D、“安贫乐道”


答案:C

第9题:

在中国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理论的人是()

  • A、李大钊
  • B、恽代英
  • C、鲁迅
  • D、杨贤江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仁、智、勇、美、才”全面发展的思想家:()

  • A、墨子
  • B、荀子
  • C、孟子
  • D、孔子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