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制度的沿革,从制度分可分为()和()。

题目
填空题
结婚制度的沿革,从制度分可分为()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形式婚,事实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婚制度的沿革,从制度分可分为()和()。


参考答案:形式婚;事实婚

第2题:

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沿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对

第3题:

简述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参考答案:

1、禁止离婚主义,渊源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法规。2、许可离婚主义。专权离婚主义是指男子享有圈套的离婚权,妇女或者没有离婚权或者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七出”。限制离婚主义,当事人主观上并无过错,这种立法主义衩称为“目的主义”,在离婚立法史上开“无责离婚主义”的先河。自由离婚主义,是彻底的“无责离婚主义”。


第4题:

土地登记从制度上可分为()登记、()登记和托伦斯登记三种类型。


正确答案:契据;产权权利

第5题:

从课程的管理制度角度来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答案:C
解析:

第6题:

什么叫结婚?简述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参考答案:

结婚和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1)结婚是男女双方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结为夫妻的法律行为。行为的主体是没有配偶的男女,行为的目的是建立婚姻关系,行为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采用的是狭义的结婚概念,不包括订婚在内。
(2)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从历史上说,结婚制度经过多次的变化,从结婚方式看,基本有四种:掠夺婚、有偿婚、聘娶婚、共诺婚。


第7题: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

 


《史记》者,原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

至东汉桓灵之际,始称《史记》(宋洪适《隶释》卷十二《执金吾丞武荣碑》)。

 

张守节云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

 

西汉司马迁承其父谈志,作《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太史公自序》

起黄帝、高阳、高辛、唐尧、虞舜、夏、商、周、秦,迄汉武帝天汉四年,合两千四百一十三年,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本纪十二、世家三十、书八、表十、列传七十二。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云: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许生曰:

《史记》略于先秦,而详于秦汉,四分篇幅有其三,厚今薄古之意,明矣。

孔子《春秋》执意复古、正名,《史记》以降,自班固始,歌功颂德、为尊者讳。

独司马迁承先秦遗风,秉笔直书,无所避讳。

“其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帝怒而削去”(葛洪《西京杂记》卷六)。

又《史记循吏传》汉无一人,《史记酷吏传》则皆汉臣,因获“谤书”之名。

班固云: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讥讽,贬损当时。

又云: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汉书司马迁传》)

 

张守节《史记正义序》云:

十二本纪,帝王兴废悉详。

三十世家,君国存亡毕著。

八书,赞阴阳礼乐。

十表,定代系年封。

七十列传,忠臣孝子之诚备矣。

 

《正义论史例》云:

本纪十二,象岁十二月也。

表十,象天之刚柔十日,以记封建世代终始也。

书八,象一岁八节,以记天地日月山川礼乐也。

世家三十,象 一月三十日,三十辐共一毂,以记世禄之家,辅弼股肱之臣,忠孝得失也。

列传七十,象一行七十二日,言七十者举全数也,余二日象闰余也,以记王侯将相英贤,略立功名于天下,可序列也。

合百三十篇,象一岁十二月及闰余也。

而太史公作此五品,废一不可,以统理天地,劝将箴诫,为后之楷模也。

 

许生曰:

本纪、世家、书、表、列传,五者,盖象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数,以统理天地。

《太史公自序》云:

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

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

 

 D    这是考查对“整齐”语境义的理解,“整齐”原是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使用,是“使整齐”的意思,由此判断,只有D项的内容符合此要求,故选D项

第8题:

简述结婚制度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

(1)古代结婚制度。基本轨迹是由个体婚形成初期的掠夺婚发展到通行的包办婚,包括有偿婚、聘娶婚、赠与婚等等。在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宗教婚。(2)近、现代自由婚的确立。到16世纪,荷兰率先出现了选择民事婚制度。18世纪法国宪法正式宣布用法律婚取代宗教婚。进入19世纪后,英国、德国等许多国家也相继确认了法律婚制度。资产阶级法律婚将婚姻确立视为男女双方的自由权利,许多西方学者用“契约论”来诠释婚姻关系,因此,近代的法律婚又称为自由婚(或称“共诺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婚姻自由已经成为一项世界公认的婚姻准则。(3)社会主义结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十月革命后的前苏联首先确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结婚制度法律原则。新中国建立后,在1950年《婚姻法》中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结婚制度;1980年《婚姻法》及其在2001年的修正,使得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结婚制度不断健全。


第9题:

从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和()三大类。从其记述的内容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正确答案: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第10题:

简述民国时期培训制度的沿革。


正确答案: (1)1912年《师范学校令》:女子师范可附设“保姆讲习科”;
(2)1922年《壬戌学制》:“综合中学制”不利于幼教师资养成;
(3)1933年《师范学校规程》:师范学校可附设“幼稚师范科”;
(4)1940年教育部批准:公立幼师机构单设;
(5)1943年教育部批准:江西幼师增设“专修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