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发现问题是逻辑论证的起点?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说发现问题是逻辑论证的起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问题是促使领导者制定决策的根本原因;
2、问题制约着制定决策过程中的其他环节;
3、问题决定了制定决策过程所涉及的范围及其基本性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你为什么发愁?答:因为我掉头发。问:为什么掉头发?答:因为我发愁。这段对话中犯了()的逻辑错误。

A.真论证

B.直接论证

C.循环论证

D.假论证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为什么说“逻辑是构筑演讲内容的框架”?
掌握演讲中的逻辑,有助于运用适当的逻辑形式,合乎逻辑地表述和论证思想,使演讲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具有说服力。

第3题:

为什么逻辑论证方法可作为初步检验公安决策的标准?


参考答案:

逻辑论证方法是指经过长期实践概括出来的、可作为初步检验决策可靠程度的原则和办法。我们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在最终的、根本的意义上讲的。我们承认逻辑论证也可以作为初步的检验标准,是因为逻辑论证方法本身也是由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决策过程所遵循的科学程序和原则,具有避免决策失误的保障作用,这本身就是由实践证明的真理。因此,逻辑论证之所以能够作为初步检验决策的标准,也是由其客观性、实践性来决定的。


第4题:

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


正确答案: 中美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然而,这种由于战略利益关系而实现的合作并没有使台湾问题得到最终解决。美国一起没有放弃它期望的台湾问题要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一前提条件,我国则坚持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国的内政。美国在与我建立后,仍没有完全按我在与美建交谈判中提出的双边关系正常化的三个正式条件(断交、废约、撤军)办事,继续向台出售武器。美国的所作所为不条例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则,不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台湾问题的实质是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美希望一方面同台湾优质友好关系并且务使台湾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中美关系。台湾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筹码。同时,也应看到,在对华政策,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国内存在着相当尖锐的争论。中美建交作邓小平访美,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然而,就在建交后的半个月,美政府就宣布要建立“美国在台协会”,负责处理美国在台湾的有关事宜。尽管中方对美涉及台湾的立法进行了两个月严正交涉,多次阐述我方立场,美国参众两院还是在3月底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与台湾关系法〉〉的基本精神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成为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首先,该法案实际上以变相的方式延续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其次,该法案规定,美国要继续向台提供所谓“防御物资”和“防御服务”。再次,它还力图保持美台官方关系,并给予双方互设机构人员所必需的特权和害免。最后,它还力图用条约继续生效的方式造成美台事实上的“国家间”关系。1979年4月10日,卡特总统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这就使台湾问题纳入了美国国内法律的范畴。这不仅是中国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为此,中国政府在4月25日向美政府提出抗议照会。台湾问题在1979年末和1980年初有了转机。苏联的对外入侵、冒险行动使中美认识到,加强彼此合作是对苏扩张主义的有效警告。此时两军关系有所密切。然而,里根上台后,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比卡特有了重大改变,他曾扬言要把《与台湾关系法》作为对华政策的基石。中国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1981年,中国总理与外长在出席坎昆南北首脑会议时,同美总统和国务卿继续讨论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方要求美方承诺,第一,在规定的期限内,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不超过卡特政府时期的水平;第二,在规定的同样期限内,售台武器将逐年减少以至最后完全停止。但美方表示不予接受上述的第二条要求,并称在中国实现统一以前,美将谨慎、克制、有选择地向台出售武器。但在数量与性能上可以答应中方条件。从1981年12月起到期982年5月,美国副总统布什访华,中美就美售台武器的谈判才逐渐打破僵局。邓小平对布什强调,美国领导人必须承诺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直到完全终止向台出售武器,至于承诺的方式和措辞可以商量。双方官员经过艰难谈判,终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八.一七公报》。《公报》重申了中美建交公报中确认的各项原则。虽然这未真正解决售台武器问题,但它保证了中美双方恢复经济、文化、技术和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所以它旨在创造这样一种条件,即售台武器问题将会在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再作讨论。但实际上美国在后来并没有严格履行公报中的各项规定。因此,《八.一七公报》虽然规定了双方的效原则,但售台武器问题却被搁置起来,它仍然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事实证明,台湾问题在过去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在当今及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它还是衡量中美关系进程的重要因素。

第5题:

在真理领域,有两种了不起的态度,后者比前者更加高尚,前者是“说出真理”,后者是()。

  • A、发现真理
  • B、宣扬真理
  • C、活出真理
  • D、论证真理的逻辑性

正确答案:C

第6题: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正确答案:×

第7题:

为什么说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又是相互联系的?


正确答案: 1、这两种方法都是研究事物历史发展时所使用的方法,都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对于管理者的思维活动有着重要直到意义。

第8题:

()以人的生理本能为逻辑起点,对人性恶进行了论证。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荀子以人的生理本能为逻辑起点,对人性恶进行了论证。

第9题:

如何理解“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正确答案: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解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科学问题的特征是历史性,发展性,可解性,可变异性。
科学始于观察,来自观察,来自于对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科学始于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科学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即带着问题进行观察的头脑。科学就是“从问题到问题”不断进步的过程问题是科学的血液,是科学的生命。即使是已经证明某问题为不可能,对科学的发展仍然是有益的,有时,人们对旧问题有了更好理解时,新的问题往往随之而生。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第10题:

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创新成果则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发现。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