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在计算机管理应用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它开始摆脱各下属单位自行开发信息不共享的混乱局面,而进入以整个企业进行统筹规划

题目
单选题
一个企业在计算机管理应用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它开始摆脱各下属单位自行开发信息不共享的混乱局面,而进入以整个企业进行统筹规划,并开始向数据管理为主的转换,就说明该企业进入了诺兰阶段模型的()
A

第三阶段(控制)

B

第四阶段(集成)

C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

D

第六阶段(成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企业进入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以后,信息系统的开发就不能只模仿或照搬( )分散处理信息的方式。也不是各个单项的信息系统的( ),而是要求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应用( )的方法,建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人工系统、简单叠加、系统工程

第2题:

论企业应用集成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总体布局,使企业信息系统形成多个信息孤岛,信息数据难以共享。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可在表示集成、数据集成、控制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等多个层次上,将不同企业信息系统连接起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系统无缝集成。

请围绕"企业应用集成"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企业应用集成项目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 详细论述实现各层次的企业应用集成所使用的主要技术。 3. 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实际项目,举例说明所采用的企业集成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及过程,并详细分析其实现效果。


正确答案:    在组织本文内容时需要注意各种集成所代表的含义,然后选择一种集成(或多种)表明其在系统中如何应用的。
1. 表示集成
表示集成也称为界面集成,这是比较原始和最浅层次的集成,但又是常用的集成。这种方法把用户界面作为公共的集成点,把原有零散的系统界面集中在一个新的界面中。
表示集成是黑盒集成,无需了解程序与数据库的内部构造。常用的集成技术主要有屏幕截取和输入模拟技术。表示集成通常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在现有的基于终端的应用系统上配置基于PC的用户界面。
(2)为用户提供一个看上去统一,但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应用系统。
(3)当只有可能在显示界面上实现集成时。
表示集成的实现是很简单的,也是很不彻底的,只是做了一层“外装修”,而额外多出来的集成界面也将可能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
2. 数据集成
为了完成控制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在集成之前,必须首先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另外还要确定元数据模型,保证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因此,数据集成是白盒集成。
有很多不同的中间件工具可以用于数据集成。例如,批量文件传输,即以特定的或是预定的方式在原有系统和新开发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用于访问不同类型数据库系统的ODBC标准接口;向分布式数据库提供连接的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技术等。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将会使用数据集成:
(1)需要对多种信息源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2)要处理一些多个应用程序需要访问的公用信息库。
(3)当需要从某数据源获得数据来更新另一个数据源时,特别是它们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相同时。
相对而言,数据集成比表示集成要更加灵活。但是,当业务逻辑经常发生变化时,数据集成就会面临困难。
3. 控制集成
控制集成也称为功能集成或应用集成,是在业务逻辑层上对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的。控制集成的集成点存于程序代码中,集成处可能只需简单使用公开的API就可以访问,当然也可能需要添加附加的代码来实现。控制集成是黑盒集成。
    实现控制集成时,可以借助于远程过程调用或远程方法调用、面向消息的中间件、分布式对象技术和事务处理监控器来实现。控制集成与表示集成、数据集成相比,灵活性更高。表示集成和数据集成适用的环境下,都适用于控制集成。但是,由于控制集成是在业务逻辑层进行的,其复杂度更高一些。而且,很多系统的业务逻辑部分并没有提供API,这样,集成难度就会更大。
4. 业务流程集成
业务流程集成也称为过程集成,这种集成超越了数据和系统,它由一系列基于标准的、统一数据格式的工作流组成。当进行业务流程集成时,企业必须对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进行定义、授权和管理,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
业务流程集成不仅要提供底层应用支撑系统之间的互连,同时要实现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应用之间,本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的管理,它包括应用集成、B2B集成、自动化业务流程管理、人工流程管理、企业门户,以及对所有应用系统和流程的管理和监控等。

第3题:

由本企业开发信息系统的优点是()

A. 本企业开发人员熟悉业务,领导可以少参与

B. 开发周期短,易于开发一个高水平的信息系统

C. 可以锻炼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队伍

D. 容易改变本企业习惯的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C

第4题:

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进一步的发展被应用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集开发、生产、库存于一体,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


答案:错
解析:
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进一步的发展被应用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集开发、生产、库存和分销于一体,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第5题:

共用题干
某大型连锁经营超市因加盟商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欲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未来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加强企业的日常管理、提高本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效率和经济效益。经对本超市的经验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并借鉴同行业管理水平一流的超市的管理系统的经验,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小组”,自行开发适合本超市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为此审批了专项资金。但由于本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时隔一年之后,仍未开发出符合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统。

总经理要求开发小组在开发过程中分清主次,确定系统功能,包括子系统功能。这体现了开发原则的()。
A:务实原则
B:重点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标准化原则

答案:B
解析:
该超市属于商品流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是内容与一般信息管理相比,有其行业特点,主要从收集记录信息及时准确、不同部门的计算加工方式不同、不同需求的存储格式和介质不同、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的输出对象得到的输出结果和方式是不一样五个方面来体现。


商品流通企业的管理系统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网络等技术手段对商业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的核心是具有商业信息管理功能的应用软件系统。


在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和开发组都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分清主次,确定系统功能,包括子系统功能,就是遵循重点原则。


从案例可知,该开发项目资金充足,但人员技术能力有限。委托开发是一种不太需要分析、设计力量,不需要编程力量,开发费用比较多的方式,这种方式只需在系统维护方面做足工作即可,故最适合该超市的开发工作。

第6题:

企业间信息系统(IOIS)是一种由两个以上企业共享的新型信息系统,由系统的参与者(即应用系统的企业)和系统的支持者(如通信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专门设计和开发,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企业共同使用,实现企业间信息的自动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正成为企业间电子商务和电子化企业中最重要的要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企业间信息系统(IOIS)是一种由两个以上企业共享的新型信息系统,正成为企业间电子商务和电子化企业中最重要的要素。
企业间信息系统是由系统的参与者(即应用系统的企业)和系统的支持者(如通信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专门设计和开发,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企业共同使用,实现企业之间信息的自动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第7题:

论企业集成平台的技术与应用 企业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集成和协同运行的软件支撑环境。它基于各种企业经营业务的信息特征,在异构分布环境(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下为应用提供一致的信息访问和交互手段,对其上运行的应用进行管理,为应用提供服务,并支持企业信息环境下各特定领域的应用系统的集成。企业集成平台的核心是企业集成架构,包括信息、过程、应用集成的架构。

请以“企业集成平台的技术与应用”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企业集成平台相关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简要说明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及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阐述该项目所选择的关键技术及其原因。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实际项目,举例说明所采用的企业集成架构设计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过程,并详细分析其实现效果。


正确答案:一、按题目要求介绍作者参与的项目基本信息。
二、企业信息集成是解决“孤岛”问题的需要,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集成架构等相关的研究。企业集成平台的核心是企业集成架构,包括信息、过程、应用集成的架构。
企业集成的关键应用技术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选择技术进行论述,即:数据交换格式和分布式应用集成基础框架。
1、数据交换格式
(1)EDI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方法,它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供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格式处理的目的是将在功效上与纸介质文件等同的电子表单用统一的(或标准的)格式进行表示,以保证各个独立开发的计算机应用间能够实现表单数据共享与集成。用于描述电子表单格式的标准称为EDI格式标准或EDI标准,目前广泛使用的EDI格式标准主要有两个UN/EDIFACT和ANSIX12,它们分别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制定。
(2)XML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它是国际组织W3C制定的一个面向各类信息的数据存储工具和可配置载体的开放式标准。提出XML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Web应用的需求,解决HTML在表达能力、可扩展性和交互性等方面的缺陷。XML是通过对SGML标准进行简化而形成的元标记语言,具有语法清晰简单和结构无歧义等优点。它利用一套定义标记的规则将文件的内容和外观进行分离,实现了XML文档的可延伸性及自我描述特性,从而使各种业务信息可以在全球信息网或企业间的应用系统中传递、处理及储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XML称为可扩展标记语言,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标记语言,而是一种创建、设计和使用标记语言的根规则集,是一种创建标记语言(如HTML)的元语言。
(3)STEP
STEP标准(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是一个描述如何表达和交换数字化产品信息的ISO标准(ISO10303),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模型和机制,并将其用来描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产品数据。
2、分布式应用集成基础框架
(1)CORBA
CORBA的全称是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它是对象管理组织(OMG)为解决分布式处理环境中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互连而提出的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应用程序体系规范。
(2)COM +
COM +是Microsoft公司基于Windows平台的一个分布式企业应用模型,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结合,是沿着DDE-OLE-OLE2-COM-DOOM-COM+的路线发展而来。目前COM、DCOM和COM +应用比较广泛。
(3)Web Service
 Web Service(Web服务)是指服务提供者将应用作为服务部署在Web上,通过使用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来描述特定Web服务提供的功能。服务请求者在需要一种Web服务时,可以通过Internet,在Web服务的注册机构中查找分布在Web站点上的Web服务,并自动实现与服务的绑定,完成数据交换,在这个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由于Web服务的系统架构和实现技术基本上基于已有的技术,因此,Web服务可以看成是现有应用面向Internet的一个延伸。
三、第3个问题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写自己是怎么做的,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的。同时文章收尾要对效果进行评价。

第8题:

某超市连锁企业欲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具有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经对本企业现状分析后决定采取委托开发的方式进行开发,现已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小组”,并为此审批了专项资金。开发小组主要已经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1)现行系统的调查。包括:

①企业现状调查。包括对企业机构、业务、人员、现有管理体系、环境的调查。

②企业业务流程分析。

(2)拟建系统的分析。包括:

①确定系统目标。

②确定系统功能。

③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3)开发过程。包括;

①开发方法为生命周期法。

②控制开发过程。

③系统评审、转换、运行、维护。

管理信息是一个由( )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A.人

B.软件

C.数据库

D.通信设备


正确答案:A
解析: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的核心是由计算机的软件开发者与应用该系统的用户共同开发(有多种开发方式可供选择)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

第9题:

共用题干
某大型连锁经营超市因加盟商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欲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未来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加强企业的日常管理、提高本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效率和经济效益。经对本超市的经验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并借鉴同行业管理水平一流的超市的管理系统的经验,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小组”,自行开发适合本超市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为此审批了专项资金。但由于本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时隔一年之后,仍未开发出符合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统。

由案例可知,最适合该超市的开发方式为()。
A:自行开发
B:委托开发
C:联合开发
D:购买现成软件包

答案:B
解析:
该超市属于商品流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是内容与一般信息管理相比,有其行业特点,主要从收集记录信息及时准确、不同部门的计算加工方式不同、不同需求的存储格式和介质不同、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的输出对象得到的输出结果和方式是不一样五个方面来体现。


商品流通企业的管理系统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网络等技术手段对商业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的核心是具有商业信息管理功能的应用软件系统。


在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和开发组都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分清主次,确定系统功能,包括子系统功能,就是遵循重点原则。


从案例可知,该开发项目资金充足,但人员技术能力有限。委托开发是一种不太需要分析、设计力量,不需要编程力量,开发费用比较多的方式,这种方式只需在系统维护方面做足工作即可,故最适合该超市的开发工作。

第10题:

论企业集成平台的技术与应用
企业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集成和协同运行的软件支撑环境。它基于各种企业经营业务的信息特征,在异构分布环境(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下为应用提供一致的信息访问和交互手段,对其上运行的应用进行管理,为应用提供服务,并支持企业信息环境下各特定领域的应用系统的集成。企业集成平台的核心是企业集成架构,包括信息、过程、应用集成的架构。 (请围绕“企业集成平台的技术与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企业集成平台相关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简要说明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及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阐述该项目所选择的关键技术及其原因。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实际项目,举例说明所采用的企业集成架构设计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过程,并详细分析其实现效果。


答案:
解析:
一、简要叙述所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并明确指出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主要工作。 二、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有: 1.通信服务 提供分布环境下透明的同步/异步通信服务功能,使用户和应用程序无须关心具体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所处的网络物理位置,而以透明的函数调用或对象服务方式完成它们所需的通信服务要求。 2.信息集成服务 为应用提供透明的信息访问服务,通过实现异种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互操作、分布数据管理和共享信息模型定义(或共享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使集成平台上运行的应用、服务或用户端能够以一致的语义和接口实现对数据(数据库、数据文件、应用交互信息)的访问与控制。 3.应用集成服务 通过高层应用编程接口来实现对相应应用程序的访问,这些高层应用编程接口包含在不同的适配器或代理中,被用来连接不同的应用程序。这些接口以函数或对象服务的方式向平台的组件模型提供信息,使用户在无需对原有系统进行修改(不会影响原有系统的功能)的情况下,只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访问接口就可以将现有的、用不同的技术实现的系统互联起来,通过为应用提供数据交换和访问操作,使各种不同的系统能够相互协作。 4.二次开发工具 是集成平台提供的一组帮助用户开发特定应用程序(如实现数据转换的适配器或应用封装服务等)的支持工具,其目的是简化用户在企业集成平台实施过程中(特定应用程序接口)的开发工作。 5.平台运行管理工具 是企业集成平台的运行管理和控制模块,负责企业集成平台系统的静态和动态配置、集成平台应用运行管理和维护、事件管理和出错管理等。通过命名服务、目录服务、平台的动态静态配置,以及其中的关键数据的定期备份等功能来维护整个服务平台的系统配置及稳定运行。 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 1.数据交换格式 企业业务数据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表单)和非结构化数据(文档),它们一般存储在不同数据库或文档管理系统中。企业数据集成中常用的几种数据交换格式如下。 (1)EDI(电子数据交换)。EDI格式处理的目的是将在功效上与纸介质文件等同的电子表单用统一的(或标准的)的格式进行表示,以保证各个独立开发的计算机应用之间能够实现表单数据共享与集成。 (2)XML。XML是W3C制定的一个面向各类信息的数据存储工具盒可配置载体的开放式标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Web应用的需求,解决HTML在表达能力、可扩展性和交互性等方面的缺陷。 (3)STEP。STEP标准是一个描述如何表达和交换数字化产品信息的ISO标准,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模型和机制,并将其用来描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产品数据。 (4)PDML。PDML的技术目标是提供一种灵活的方法,使得不同应用软件系统中的产品数据能够进行交换。它是在STEP和XML基础上实现不同系统间产品数据交换和集成的一种新模式。 2.分布式应用集成基础框架 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 (1)CORBA。CORBA是对象管理组织(OMG)为解决分布式处理环境中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互连而提出的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应用程序体系规范。 (2)COM+。 (3)Java EE。 (4)Web Service。 (对于实际采用的关键技术,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说明选择这种/这些技术的原因) 三、考生需结合自身参与项目的实际状况,指出其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是如何应用所选择的关键技术进行企业集成架构的设计与实现的,说明具体的实施过程、方式方法和工具,并对实现效果进行分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