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又称对虾白斑病)的病原。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又称对虾白斑病)的病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dyndrom virus WSSV)
曾称为“对虾爆发性流行病”、“对虾杆状病毒病”,1993年首先发生在我国
具有囊膜,杆状、囊膜为双层结构,分布在细胞核中,无包涵体
不同学者报道的不同地区的病毒大小差异较大
大小范围(60~140)×(200~320)nm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虾养成期间最严重的疾病是()。

  • A、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
  • B、对虾杆状病毒病
  • C、红腿病
  • D、拟阿脑虫病

正确答案:A

第2题:

简述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杆状病毒,分布再肝胰脏细胞核内,双股DNA,大小310×72nm,无包涵体。

第3题:

下列属于OIE必须申报的水生动物病原是()

A、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B、白斑综合征病毒

C、对虾杆状病毒

D、锯缘青蟹双顺反子病毒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试论述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发病症状和采取措施?


正确答案: 发病症状
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它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检检: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
后期:空胃,头胸甲向外张开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
采取措施
1、换水20㎝后,全池消毒连用2-3天。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泼洒药物前后一定要注意增氧。
2、水体消毒的同时,结合投喂药饵5-7天,抗生素、中草药和维生素混合使用,海藻粉作为粘合剂。
3、消毒1周后,全池均匀泼洒生物活菌调节水质,饵料中也要添拌EM活性菌3-5天。
4、每天多次捡拾死虾
5、病情稳定后,仍坚持阶段性水体消毒,并每隔半月调水改底,饵料中定期添加Vc、VE,用蒜汁和活性菌随水体用药交替拌饵投喂。

第5题:

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又称对虾白斑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dyndrom virus WSSV)
曾称为“对虾爆发性流行病”、“对虾杆状病毒病”,1993年首先发生在我国
具有囊膜,杆状、囊膜为双层结构,分布在细胞核中,无包涵体
不同学者报道的不同地区的病毒大小差异较大
大小范围(60~140)×(200~320)nm

第6题:

对虾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典型症状。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简述对虾杆状病毒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 对虾杆状病毒(Baculovirus penaei BP)
病毒:双股DNA,具囊膜,大小269×50nm(核衣壳),病毒72×310nm,病毒分布在包涵体内或者包涵体外的核质。
包涵体:四面体或者金字塔形,切片中可见四边形或者三角形,分布在核内(肝胰,中肠上皮细胞)

第8题:

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症状


正确答案:在头、胸、甲上有白斑,约0.5-2mm长;初期,食欲减退,胃半空,反应迟钝,间断性的浮出水面;中期,静卧于池底,胃空虚,头胸,甲易被揭开;后期,反应迟钝,甲壳上有红色,肌肉白浊,血液稀薄不凝固;百分百的死亡率;细胞核肿大。

第9题:

简述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白斑症病毒(WSSV)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A.清池
B.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
C.放养密度要合理
D.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E.饵料要质优量适
F.鱼虾混养
g.添加光合细菌

第10题:

目前市场上已生产出抗白斑病毒的对虾苗种。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