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池塘硫化氢的来源。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池塘硫化氢的来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池塘底泥大量有机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对鱼的致死量:为离解的硫化氢的最大允许量为0.002mg/L。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石油天然气行业硫化氢的来源是原生硫化氢、还原硫化氢。()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光合作用是富营养池塘水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石油天然气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生硫化氢,一种是()。

A、氧化硫化氢

B、还原硫化氢

C、次生硫化氢

D、分解硫化氢


参考答案:C

第4题:

池塘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会产生有毒气体如()。

  • A、氧气
  • B、氯气
  • C、氨、硫化氢、甲烷等
  • D、氢气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述池塘硫化氢的来源。


正确答案:池塘底泥大量有机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对鱼的致死量:为离解的硫化氢的最大允许量为0.002mg/L。

第6题:

简述池塘水质调节方法


正确答案: (1)常规改良法。
①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②经常加注新水。目的是增加水深,增加池水透明度,增加水中溶氧。
③定期搅动底泥。造成池水上下混合,恢复营养物质在上下水层中的平衡。
(2)机械改良法。
①合理使用增氧机。起增氧、搅水、暴气作用。
②根据水质情况使用水质净化机等设备。
(3)化学改良法。
①定期泼生石灰。直接增加营养物质,中和酸性淤泥等,使池水吴微碱性,有利于硝化细菌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并可起防病的作用。
②使用水质改良剂、增氧剂等。

第7题:

简述江蓠池塘栽培的日常管理


正确答案:①换入新鲜海水换水是高产最有效措施,换水可补充营养盐,可以降低pH,增加水体中江蓠生长所需二氧化碳含量。每3天换1次新鲜海水,有条件的1~2天换1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l/3至1/2。
②注入淡水可以降低栽培水体盐度,使之更适江蓠生长。淡水的注入在排水后与海水的注入交替(或同时)进行,以利于海、淡水互兑,减少池塘各个部位水体的盐度差。淡水的注入量视注入海水的盐度而定,盐度高多注些,盐度低少注些。
③根据季节变化情况,调节池水深度池水深度保持30~40cm,冬、夏季有变化,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冬季保持水深20~30cm,夏季保持在50cm以上。保持水温升高不太快,维持35℃以下。保持光照强度不太强,种苗易安全度夏,菊花江蓠冬季保持水深60~80cm,以保障水温下降不太快,夏季保持水深70cm,维持水温不要太高。
④定期施肥以有机肥为佳,如猪粪、鸡粪、水肥(经化解的厕水)等,施放猪粪、鸡粪,通常把其装在透气的编织袋内,整包置于池里,让其慢慢分解溶化释放。施放水肥,每次每1/15hm2用量8~12Kg,2~3天施肥1次。化肥选用碳酸铵、尿素或硫酸铵,2~3天施肥1次,用肥量据池水肥力和栽培密度而定,施氮浓度为万分之0.015。化肥应在晴天早晨施肥
⑤及时清除杂藻浒苔、丝藻、水云、刚毛藻、硬毛藻与江蓠争营养、争阳光、争地盘,影响生长,须及时清除。
清除杂藻办法:a.手工清除;b.生物清除,混养遮目鱼,遮目鱼摄食浒苔、丝藻;C.化学药物清除。丝藻刚发生时,使用浓度为万分之0.02的拉达朋灭除,浒苔可用百草枯灭除:使用浓度0.2%。0.4%的百草枯,应在早晨进行,操作时先排干池水,然后全池喷洒,隔2h后进水。用浓度0.3%~0.6%的百草枯,在阳光下进行,操作时排干池水,把药液喷洒在江蓠和浒苔藻体上,暴晒1h后进水。
⑥注意观察藻体的生长情况如藻体颜色有不正常的变化,要分析原因,是肥料缺乏、海水盐度不适、光照不足,还是其他原因所引起,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在暴风雨过后,要注意水盐度变化,如密度过低,要引进海水调节。

第8题:

石油天然气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A、原生硫化氢

B、次生硫化氢

C、还原生成硫化氢

D、泥浆处理剂热分解成硫化氢


参考答案:AB

第9题:

水体中氨的来源有哪些,如何防止池塘内氨的积累?


正确答案: 氨的来源:
①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产品
②含氮化合物的反硝化还原
③水生动物的排泄物
④无机氮肥的施用(尿素、碳铵、硫铵等)
防止氨积累和对养殖动物的危害的措施:
①换水
②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搅水
③维持良好的水色
④使用底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硝化细菌直接吸收)
⑤调节适中的pH值。等

第10题:

池塘中溶解氧的来源和消耗途径


正确答案: 来源:A、空气溶入占9.7%,受风浪和饱和度影;B、加水占0.3%;C、浮植光合作用占90%,仅在表层
消耗:A、鱼类呼吸占16%;B、浮游生物和细菌呼吸占72%;C、池底於泥占1.6%(36%);D、从水面逸出占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