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成功进行轮虫半连续培养的关键是控制好()及()之间的平衡。
第2题:
简要叙述轮虫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大面积土池培养方法。
第3题:
简述轮虫半连续培养的特点。
第4题:
褶皱臂尾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生存的盐度范围为(),其适宜繁殖的盐度范围为()。具体与轮虫的品系及原生活环境盐度有关。褶皱臂尾轮虫对盐度较大幅度突变的耐力(),但对盐度的渐变适应力()。
第5题:
如何区分褶皱臂尾轮虫和壶状臂尾轮虫?
第6题:
褶皱臂尾轮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与品系有关。培养L型轮虫的适宜温度范围控制在(),培养S型轮虫的适宜温度范围控制在()。
第7题:
某育苗场培养褶皱臂尾轮虫作为河蟹幼体的饵料。以鲜酵母为轮虫饵料。某日测的培养池中轮虫的平均密度为80个/ml,培养水体体积为50立方米,培养水温为25℃。计算该日的鲜酵母的投喂量。
第8题:
说明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特性。
第9题:
某育苗场培养褶皱臂尾轮虫作为河蟹幼体的饵料。以鲜酵母为轮虫饵料。某日测的培养池中轮虫的平均密度为80个/ml,培养水体体积为50立方米,培养水温为25℃。
第10题:
无背甲、体后端无足、身体非常透明的轮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