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植物病毒病害防治。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植物病毒病害防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发生特点:
1、初侵染的菌源主要来自带菌的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病残体、田边杂草或其他寄主、带菌土壤和昆虫等。
2、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侵入。侵入寄主后通常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在寄主薄壁细胞或组织内扩展的可引起叶斑、腐烂等症状。
3、植物细菌病害常在病部表现水渍或油渍状,在空气潮湿时有的在病斑上产生胶粘状物称为菌脓。
4、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流水、风夹雨、介体昆虫、线虫等,还可以通过人的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
5、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湿度大、氮肥过多等因素均有利于细菌病害的流行。

第2题:

简述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是其强制性和预防性。
2、林业技术防治
(1)育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2)造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适地适树、造混交林
(3)林分抚育中的防病措施:生态治理的思路:区划、培育和经营有机结合,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
3、选育抗病品种
4、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迄今所利用的主要是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亦称拮抗微生物或生防菌。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杭病性,通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不利作用主要有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及交互保护作用等。
生物防治措施及其应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有两类基本措施:
1、是大量引进外源拮抗菌;
2、是调节环境条件,使已有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增长并表现拮抗活性。
5、物理防治
6、化学防治

第3题:

简述植物病毒病害防治。


正确答案: (1)检疫
(2)根除病株、杂草
(3)利用无毒种子、块茎、接穗
(4)抗性品种
(5)防治传毒介体
(6)化学防治:增抗剂、杀虫剂

第4题:

植物病毒依靠哪些传播方式传播?介体昆虫传毒有哪些机制?与病毒病害的防治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传播方式(1)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
(2)嫁接传播
(3)机械传播
(4)土壤传播
(5)昆虫传播
介体昆虫传毒机制
1.专化性某种病毒只能有一种昆虫传播
2.时间性
1、非持久性:昆虫获毒后立即就能传播,但很快就会失去传毒能力。
2、半持久性:昆虫获毒后不能马上传播,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播,这段时间叫做“循回期”。其原因是病毒要通过昆虫的体液再传回到唾液。但病毒不能再昆虫体内繁殖,因而传播时间是有限的
③持久性:昆虫获毒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播。一些昆虫一旦获毒后,可终生保持传毒能力,说明这种病毒能在昆虫体内增值。

第5题:

简述园林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特点及防治途径.


正确答案: 侵染循环:
(1)侵入途径(伤口,自然孔口);
(2)传播途径和侵染来源
防治途径:
(1)园林技术防治;
(2)抗生素治疗;
(3)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

第6题:

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正确答案: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第7题:

下列防治措施中()对防治植物病毒病害不适宜。


正确答案:喷撒杀菌剂

第8题:

简述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意义。


正确答案: A.生物防治的概念或定义;
B.生物防治与可持续农业的一致性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相融性;
C.生物防治有利于实现以自然控制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
D.生物防治的优点E.生物防治是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9题:

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所致病害的症状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植物病原菌物所致病害症状:卵菌门引起根部和茎部腐烂,坏死性和退色性叶斑;接合菌引起植物花器和果实等腐烂;子囊菌门和半知菌大多数引起局部坏死性病害;担子菌引起植物坏死斑、立枯和肿胀等症状。植物细菌病害症状:常引起坏死、腐烂、萎蔫、畸形和变色症状,同时在发病部位有菌脓出现。植物病毒病害症状:大多数表现在叶片上,表现为花叶、环斑、变色、坏死、畸形等。

第10题:

简述认识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A.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
B.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C.各因素在植病发生中的作用
D.防治植物病害应从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要素及相互关系入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