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

题目
问答题
试述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适生区(适地适树)在适生区发展是生产高质量的经济林产品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2)种类的多样化和良种化;注重小水果的发展;注重同一种类内部类型的多样化和品种的多样化。
(3)规模化、矮化密植和集约化;是高效益生产最根本的保证。
(4)无公害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5)产品优质化;产品品质关系到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状况则关系到经济林产业的生存与发展。
(6)储运加工设备和手段现代化;是经济林产品实现其商品价值的最终保障。
(7)旅游观光;也是现代经济林的一个分支。

第2题:

简述经济林栽培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经济林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林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起到绿化国土、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2)经济林产品多样化、用途广:经济林产品种类繁多,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产品和原料,同时为人民生活直接提供果品、油料、粮食、调料、香料、饮料及多种珍贵中药材。
(3)经济林一年种植多年收益,且收益早、寿命长,适应性强:许多经济林木适合山区发展,而且种植后只需3-5年就可以开始收益。山区可以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和经济林资源优势。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职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支柱产业,可以把山区资源开发直接融于生态环境建设中,最终实现山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经济林为出口创汇提供多种产品。

第3题:

进行经济林栽培区划时须遵从的规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自然生态规律
(2)社会经济规律
(3)生态经济规律
正确认识初级目标和最终目标,正确认识生态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4)协同性规律
影响经济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将地理、生态、生理、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经营条件等多因素进行高效组合。

第4题:

论述经济林花芽分化的过程:阶段及对经济林栽培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1、生理分化期:由叶芽生理状态转向花芽生理状态的过程,是决定能否形成花芽的决定性质变时期,是为形态分化奠定基础的时期。生理分化期持续时间的长短,除与树种和品种的特性有关外,与树体营养状况及饱暖思淫欲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均有密切关系;
2、形态分化期:叶芽经过生理分化后,在产生花原基的基础上,花器各部分分化形成的过程。包括: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形成期、花瓣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雌蕊原基形成期;
3、性细胞形成期:从雄蕊产生花粉母细胞或雌蕊产生胚囊母细胞为起点,直至雄蕊形成二核花粉粒,雌蕊形成卵细胞为终点。性细胞形成时期,消耗能量及营养物质很多,如不及时供应,就会导致花芽退化,影响花芽质量,引起大量落花落果。因此,在花前和花后及时追肥灌水,对提高坐果率有一定的影响。

第5题:

简述经济林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现状:
1、国家高度重视;
2、木本粮油产业是重点;
3、面积大;
4、社会投资多;
5、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包括:
(1)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专业化生产不足;
(3)不同类别树种发展水平差异大;
(4)良种化程度低;
(5)经济管理水平低;
(6)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低。
趋势:
1、继续快速发展;
2、成为林业主导产业;
3、木本粮油依然是重点,小众新兴专业化发展;
4、无性系良种化程度提高;
5、标准化,集约化;
6、规模化,机械化;
7、加工业将得到较快发展,并带动种植业。

第6题:

简述温度在经济林栽培中的重要性及在经济林栽培中与温度有关的主要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温度是经济树木生存和进行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一种必要条件。经济树木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树种的地理分布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温度的影响。
(1)一般落叶经济树木的种子,采集后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后熟过程,才能萌发;
(2)经济树木的根系生长也与土温有密切关系;
(3)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经济树木早春萌芽、开花的早晚,主要与早春气温高低相关;
(4)花芽分化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生物学过程,其中与温度关系密切;
(5)一般认为昼夜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日较差大,有利于白天增强光合作用的生产和减弱夜间呼吸作用的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7题:

经济林栽培区划须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属资源富国。但由于人口多,又是世界上人均占有量很低的穷国。“物尽其用”、“永续利用”、“持续发展”对我们都很重要。
(2)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
包括: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生态经济规律、协同性规律。
(3)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的原则。
(4)环境因子中的综合作用与主导作用的原则。
(5)环境的空间结构原则。

第8题:

简述经济林栽培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技术。


正确答案: 1、设施栽培树种、品种选择;
2、经济林树种低温需冷量及打破休眠技术;
3、经济林设施环境及调控技术:
(1)设施内光照特点及调控技术,包括:选择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合理的设施结构、铺设反光地膜、人工补光技术、其他措施;
(2)设施内间温度状况及调节技术:气温、地温;
(3)设施内温度及调节;
(4)设施CO2调节技术。
4、设施栽培经济林生长发育模式及树体综合管理技术:
(1)设施栽培经济林生长发育模式;
(2)设施栽培经济林树体综合管理技术。

第9题:

经济林栽培


正确答案: 一般是指从经济林育苗开始,经过经济林营建、栽培管理,到经济林产品采收整个生产过程。

第10题:

简述经济林年生长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的特点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正确答案: (1)生长初期:特点:许多树种萌芽的起始温度大致为3~5℃,落叶树萌芽几乎是全部利用上年贮存在枝、干内的营养,对土壤中的无机养分与水分吸收甚少。措施:萌芽前应先施足基肥,加强松土除草,适当增加灌水,应补给稀薄追肥,注意倒春寒与春旱的不良影响。
(2)生长盛期:特点:树木叶面积达到最大,叶色浓绿,含叶绿素多,有很强的同化能力,枝、干的加长和加粗生长均十分显著,新梢上形成的芽也较饱满,有些树种还能很快形成腋花芽而开花。措施:生长盛期树木对水、肥需求量大,在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应增施追肥,加强灌溉。
(3)生长末期:特点:枝梢不断加重木质化程度,芽封顶并形成芽鳞,体内营养物质变为贮藏状态,不断由叶向芽、枝干及根系转移,常绿树叶片的角质化和蜡质化加重,落叶树叶片则开始变色脱落。措施:此期树木的休眠状态尚浅,切忌土壤中水分、养分,特别是氮肥的大量供给以免又使树木会转到生长状态。但适当的磷、钾肥供给,有助枝梢的木质化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转移,增强树木的抗寒能力。
(4)休眠期:特点:此期树木体内新陈代谢活动进行得十分微弱与缓慢,落叶树的叶子已全部脱落,树木的物候几乎没有变化。措施:此期追肥已无必要,但施入基肥,则有利于翌年萌芽、开花与生长。休眠期为树木在一年中对外界环境抗性最强的阶段,适宜进行移栽、整形修剪,其它许多冬季管理工作也应该抓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