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化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今后发展思路?

题目
问答题
我国产业化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今后发展思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答案:中国的电子政务战略的实施和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且高新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较为滞后,但历经多年的努力,现阶段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取得不少进展:

(1)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实现政府之间的相互连接。例如,在21世纪初,中国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在“金”字系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不仅实现了向社会发布信息的功能,而且部分网站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

(3)部分地区、部门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央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如郑州市率先在全国建成了金水区大联动指挥中心,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网格化社会服务平台。

尽管中国的政府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尚属于电子政务的初始阶段。

中国电子政务所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中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及其作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和长期的战略规划;

(2)信息公开力度不够、业务功能简单、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3)信息安全问题。安全是 电子政务 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首要建设原则。虽然政务内网可以实现物理隔离, 但政务外网经常要面对黑客、间谍的攻击;

(4)中国保障 电子政务 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大部分仍在建立和完善阶段;

(5)在 电子政务 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信息鸿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公民信息素质、 电子政务 的建设和普及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


第2题:

近年来,我国石墨烯行业的发展态势喜人。但在________发展的背后,石墨烯行业也面临着产业化遭遇瓶颈、专利质量有待提高、盲目炒作、虚假宣传等问题,如何________行业发展,________技术瓶颈,促进大规模产业化成为石墨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飞速 限制 突破
B.蓬勃 规范 克服
C.急剧 引领 冲破
D.迅猛 激进 扩大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由“如何________行业发展……成为石墨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知,文段强调的是需要对行业进行管理使其向更好方向发展,填入词语应是动词。A项“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C项“引领”侧重引导、带领。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C项。B项“规范”指使合乎规范,符合文意。D项“激进”是形容词,而文中应填入动词,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和第三空。“蓬勃”指繁荣,旺盛,与“态势喜人”相对应。“瓶颈”指事情进行中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环节,“克服”指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与“瓶颈”搭配恰当。

第3题: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主要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农业产业化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动农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综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和经营机制。
解决的问题
1.消费者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
2.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好消费常年性矛盾
3.经营风险
4.市场交易费用较高
5.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第4题:

我国产业化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今后发展思路?


正确答案: 参考跨国种业巨头的发展模式扶植力度大,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加强,管理日趋完善,同时企业分散,小,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大多没有真正的产业化运作,品种权集中在水稻玉米小麦上。多数企业处于一流种子二流加工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状态。同时外资大举入侵,握有定价权和主导权。国内小公司纷纷抱团取暖,大公司加速资本化运作兼并重组。
在以强大研发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广泛运用资本化操作进行兼并重组以集成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为一体。

第5题:

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网络发展水平不高,覆盖率低
(2)网络基础设施差,线路少,速度慢,安全性不高,但用户使用成本开支较大
(3)安全、方便的网络支付机制欠缺
(4)消费者传统购物观念的束缚
(5)物流网络配送不配套

第6题:

我国港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发展现状:
(1)中国港口吞吐量连续八年世界榜首。
进入 21 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和沿海地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紧紧抓住不断扩大的内需和外贸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 2003 年是中国港口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同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26 亿吨(不含港澳台港口,后同),跃居世界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增长速度,总量达到 4800 万标准箱,超过美国,也同时跃居世界第一。按吞吐量排序,目前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 10 大港口中,中国大陆稳占 8 席。在全球 20 大集装箱港口行列,大陆港口占了 7 个。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到 2010 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含内河)完成货物吞吐量 80.2 亿吨,较上年增长 1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24.6 亿吨,增长 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14500 万标准箱,增长 18.8%。港口吞吐量连续 8 年位居世界前列,这种发展态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表明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大国,正扎扎实实地向世界港口强国迈进。
(2)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举足轻重
据对我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初步统计,2010 年,全国 30 个沿海港口年吞吐量达到 546464 万吨,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的 68.1%;较上年增长 17.5%,较全国平均增长高出 2.5 个百分点。在 30 个沿海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中,本次只收集到 28 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据统计,沿海 28 个主要港口 2010 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实现 12862.3 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 88.7%;较上年增长 19.4%,较全国平均增长高出 0.6 个百分点。另据统计,2010 年,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港口吞吐量累计为 414490 万吨(含威海,不含日照,下同),较上年增长 12.8%,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的 51.7%,占全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的比重为 75.8%。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 2010 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实现 12130.43 万标准箱,较上年增长 18.5%,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 83.7%,占全国沿海 28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达 94.3%。
(3)全国沿海亿吨大港达到 16 个
据统计,自 1984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亿吨开始,中国沿海港口群芳斗艳,连续突破亿吨大关,其中 1999 年,广州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2000 年超过亿吨的港口是宁波港,2001 年分别是天津港、秦皇岛港、青岛港、大连港,2003 年是深圳港,2006 年是舟山港、日照港,2007 年分别是烟台港、营口港,2008 年则是唐山港和连云港;2009 年为湛江港、厦门港。到 2010 年末,我国沿海年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达到 16 个(不含南通,下同),与上年相同,是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吞吐量超过 2 亿吨的就占了 13 个,较上年猛增了 5 个;吞吐量超过 3 亿吨的就占了 6 个,较上年新增了 1 个。
(4)上海港吞吐总量突破 6 个亿
从港口吞吐量方面看,近年来上海港是当仁不让,屡创佳绩。自在全国率先突破亿吨大关后, 2000 年达到 2 亿大关,仅仅到 2003 年,上海港又突破 3 亿吨大关实现货物吞吐量 3.16 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仅次于鹿特丹港和新加坡港。到 2004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3.79 亿吨,已超越荷兰鹿特丹港,在世界货运港口中排行“老二”。2005 年,上海港又创造奇迹,货物吞吐量不仅达到 4 亿吨实现 4.43 亿吨,还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到 2010 年,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又超过 6 亿吨关口达到 6.53 亿吨,连续 6 年蝉联世界第一。
(5)唐山港增长可谓创世界之最
唐山港从 1988 年建造 1.5 万吨级泊位起步,自通航以来,货物吞吐量以年增 100-150 万吨的速度迅速提高。2001 年吞吐量首次突破 1000 万吨,到 2008 年与连云港同年突破了一个亿,2010年 10 月更是神奇的跨越了 2 亿吨大关,全年实现 25062 万吨,成为全国第 10 个吞吐量突破 2 亿吨的港口。
(6)连云港港开始步入“海上高速”时代据初步统计,整个“十一五”时期,尤其 2008 年,连云港港一举迈进了中国沿海亿吨大港的行列,到 2010 年,连云港港吞吐量实现 13506.4 万吨,为全国沿海 16 个吞吐量过亿吨的港口之一;较上年增长 18.7%,在全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中居第 10 位(不含丹东和南通),在 16 个过亿吨大港中位居第 6 位,目前已成为江苏唯一的中国沿海 12 个枢纽港之一。伴随着连云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30 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连云港港开始步入了“海上高速”时代,使港口在跻身“国家队”后的主力港优势更加明显。
(7)江苏内河港口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02 年 6 月,苏州将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港三港合一,推出“苏州港”品牌,当年整个苏州港吞吐量实现 10215 万吨,成为全国内河首个亿吨大港。之后直到 2006 年,南通港吞吐量实现 10386.2 万吨,成为全国内河第二个亿吨大港。2007 年,南京港实现吞吐量 10859 万吨,为全国内河第三个超亿吨大港。2009 年 9 月,浙江湖州港吞吐量超过亿吨,当年江阴港实现吞吐量 10845 万吨,2010 年镇江港实现吞吐量 12200 万吨,均跻身全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8)全国沿海港口新格局初步显现
按照港口吞吐量统计,在全国沿海目前初步形成的五大区域港口群中,规模最大的还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其次是“珠三角”、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
存在的问题:
(1)环境方面
临港产业的重化工发展特征,威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港口大宗货物运输的优势导致临港工业成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黄、渤、南海沿岸部分区域石化、钢铁等项目分布密度较高,城市的发展、重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的布局方式与近岸海域环保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巨大压力。
油品和石化码头数量与仓储量快速增长,环境风险加大。我国石油化工沿海仓储密集布局、船舶运量大幅增加将使得环境事故风险水平上升,航道、港口码头、仓储罐区和靠近海域的石化企业等对海域存在潜在溢油环境风险,一旦发生陆域溢油大量入海或重大船舶溢油事故,较难控制,将严重威胁到海湾的生态安全。
(2)供给需求方面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4 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港口因内需不足,导致内贸吞吐量增速大幅回落,加之外贸形势趋缓的双重作用,港口增长再度“失速”。报告指出,今年农历春节过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走弱、工厂复工较晚、采购期推迟,加之进出口表现不佳,港口需求量不足。
(3)联运方面
海铁联运难。目前,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疏运主要依靠公路,其次是水路,铁路运输仅占很小的份额,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制约水路与铁路集装箱联运的主要原因是,水运与铁运的运载设备及集装箱技术标准不一致,铁路缺乏相应的场站和装卸设备以及货物代理经营权和网络,铁路与集装箱港区没有实现转运对接,铁路运输的体制机制不够开放,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海铁难联运将严重影响港口和铁路作用的发挥,制约内陆腹地经济发展,加剧公路运输压力,也不利于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和保护大气环境以及运输安全。
(4)物流方面
我国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些智能装载运输系统,但是和发达国家港口物流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信息化投入不够,运输通道以及通信等技术设备均不完善,且系统的利用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港口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各有关部门存在管理体制问题,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管理信息网还未全面实现互联互通
(5)经营方面
重规模,轻效益:在追求航运中心的前提下,港口业界普遍存在唯吞吐量为大的倾向,有的偏面地认为,似乎吞吐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就称得上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干线港。为了吞吐规模,为了争取货源,不惜相互间杀价竞争,不论是大宗散货,还是集装箱运输,都有这种现象。
竞争有余,合作不足:各地港口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必要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在微观上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有的港口只靠降价来吸引客户,只会带来无序竞争和港口企业正常利益的流失,也不利于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只讲竞争不谋合作,宁愿把箱子运到国外中转,也不愿到国内有关港口中转,在“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心理驱使下,只会使我国大陆的货源流向周边国家,不仅延缓大陆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的建设进程,而且让周边国家港口从中受益。同时,由于缺乏合作,港口企业在与船公司的合作谈判中,也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6)管理方面
重复建设普遍:早在 2005 年,国土资源部的官员就指出,港口重复建设十分突出,一些沿海、沿江地区,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个码头,吞吐能力都很大,有吃不饱的现象。造成港口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各自为政,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考虑,重复建设,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各自的地方政府作为港口的利益主体,争相采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因此导致定位分工不明、设施重复建设的情况屡屡出现。

第7题:

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缺少与国外包装法规相配套的法规和条例。
③行业管理散乱。
④包装材料受限。
⑤废弃包装回收利用技术和力度不到位。
⑥在绿色包装的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大部分公众对于绿色包装的概念混淆不清,认为纸包装就是绿色包装,而其他类型的包装都是不利于环保的,不是绿色包装。这种认识仅仅看到了绿色包装与包装材料的关系,但是绿色包装包括的包装减量化,回收再利用等都是绿色包装发展的重要方式)。
⑦绿色包装发展不平衡。绿色包装的开发在很大部分是出口型企业,内销型企业对于绿色包装还没有全方面的认识。在地域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绿色包装的宣传不到位,这对我国绿色包装的观念普及有很大影响。

第8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但机遇和挑战都有()。

A、重要战略机遇期

B、新的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AB

第9题: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现状:相比国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金融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不弱,特别是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电子化金融的发展最为迅猛。网络证券也不甘示弱,保持稳步增长,而网络保险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仍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初期。
主要问题:
(1)安全技术问题: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遇到网络犯罪、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安全威胁。同时,还存在着由于技术落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2)法律监管问题:网络金融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相关的法律制定更为滞后,完整的法律体系还未形成。目前大部分网络金融服务采用的规则都是协议,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出现后涉及的责任认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现在仍难以解决。
(3)人才问题:网络金融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既精通金融知识又熟悉网络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完全符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10题:

请结合我国耕作制度面临的问题,阐述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趋势。


正确答案: 1.作物结构和复种方式不断优化,复种指数呈波动式变化。
2.作物种植模式由高产为主向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3.连作面积不断扩大,呈现单一化趋势。
4.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应用越来越普遍。
养地技术以无机投入为主的单一化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