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堆肥的制作?

题目
问答题
如何进行堆肥的制作?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上一层厚约20cm的污泥、细土或草皮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然后将已处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匀后)逐层堆积、踏实。并在各层上泼撒粪尿肥和水后,再均匀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矿粉或其它磷肥(堆积材料已用石灰水处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马粪、老堆肥或接种高温纤维分解细菌。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所谓“吃饱”是指秸秆和调节碳氮比的尿素或土杂肥及麦麸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证堆肥质量。“喝足”就是秸秆必须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关键。“盖严”就是成堆后用泥土密封,可起到保温保水作用。
如此一层一层地堆积,直至高达4—6尺为止。每层堆积极其的厚度,一般是1—2尺,上层宜薄,中、下层稍厚,每层加入的粪尿肥和水的用量,要上层多,下层少,方可顺流而下,上下分布均匀。堆宽和堆长,可视取材料的多少和操作方便而定。堆形做成馒头形或其它形状均可。堆好后及时用2寸厚的稀泥、细土和旧的塑料薄膜密封,有利保温、保水、保肥。随后并在四周开环形沟,以利排水。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工分选是利用人工方式将分选的物料按无机和有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的部分进行分选的过程,通常适用于()。

  • A、小型堆肥场
  • B、中型堆肥场
  • C、大型堆肥场
  • D、精分选

正确答案:A

第2题:

如何控制堆肥过程中的含水率?


正确答案: 堆肥过程中水分作用在于: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水分蒸发时散热以调节温度。
含水率50-60%为佳。水分过多,降低游离孔隙率,影响空气扩散,易造成厌氧状态,同时产生渗滤液处理问题;水分低于40%,微生物活性降低,堆肥温度随之下降。
含水率偏低,可添加污水、污泥、人粪尿、粪便等来调节水分;对于高含水率的固体废物,可以采用机械压缩脱水,也可以在场地和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将物料摊开进行水分蒸发,还可以在物料中加入稻草、木鞋、干叶等松散物或吸水物,还可以掺和调理剂,干调理剂对控制湿度较有利。

第3题:

下列材料中,不适合于制作草坪堆肥的是()。

A、人粪尿

B、马粪

C、树叶

D、壤土


参考答案:B

第4题:

如何进行堆肥的制作?


正确答案: 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上一层厚约20cm的污泥、细土或草皮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然后将已处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匀后)逐层堆积、踏实。并在各层上泼撒粪尿肥和水后,再均匀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矿粉或其它磷肥(堆积材料已用石灰水处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马粪、老堆肥或接种高温纤维分解细菌。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所谓“吃饱”是指秸秆和调节碳氮比的尿素或土杂肥及麦麸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证堆肥质量。“喝足”就是秸秆必须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关键。“盖严”就是成堆后用泥土密封,可起到保温保水作用。
如此一层一层地堆积,直至高达4—6尺为止。每层堆积极其的厚度,一般是1—2尺,上层宜薄,中、下层稍厚,每层加入的粪尿肥和水的用量,要上层多,下层少,方可顺流而下,上下分布均匀。堆宽和堆长,可视取材料的多少和操作方便而定。堆形做成馒头形或其它形状均可。堆好后及时用2寸厚的稀泥、细土和旧的塑料薄膜密封,有利保温、保水、保肥。随后并在四周开环形沟,以利排水。

第5题:

农村制作堆肥的材料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制作堆肥的材料,按其性质一般可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基本材料即不易分解的物质,如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藤蔓、泥炭、垃圾等。
第二类:促进分解的物质一般为含氮较多和富含高温纤维分解细菌的物质,如人畜类尿、污水、蚕砂、马粪、羊粪、老堆肥及草木灰、石灰等。
第三类:吸收性强的物质在堆积过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细泥土及少量的过磷酸钙或磷矿粉,可防止和减少氨的挥发,提高堆肥的肥效。

第6题:

如何进行堆肥过程的污染控制?


正确答案: 堆肥过程中的可能产生各种污染,如粉尘、振动、噪声、臭气、废水等造成的污染,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粉尘应该安装必要的除尘设备,对于废物破碎装置应该配备集尘设备。
(2)振动按照周围环境的正常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堆肥设备的运作所产生的振动影响。通常的防振措施包括在设备和机座之间安装防振装置,修建足够大的机座,在机座和构筑物基础间留有足够的伸缩缝等。
(3)噪声必须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防止由堆肥的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包括采用隔音材料和设施等,不应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4)臭气堆肥化系统所产生的臭气通常包括氨、硫化氢、甲硫醇、胺等,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脱除。不同的脱臭技术主要随着堆肥装置的现场条件、当地天气情况、臭气的减少等加以选择确定。
(5)废水对于来自于废物坑和相应设施的废水以及来自于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必须进行适当处理,可以采用废水环流利用等处理发酵仓产生的废水,其他废水如果在堆肥厂内部无法处理,应该运往粪便处理厂或者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第7题:

堆肥的制作条件是()、酸碱度、碳氮比。

  • A、水分
  • B、温度
  • C、空气
  • D、A,B,C

正确答案:D

第8题:

什么是堆肥生物法除臭气?如何运行管理?


正确答案: (1)堆肥发酵除臭法是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城市垃圾、动物粪便等有机固废物为原料,经好氧发酵得到的热化堆肥中生长着许多微生物,可以象土壤那样用作脱臭的滤料。堆肥法一般分为两种类型:①堆肥覆盖在臭气发生源或出口处,自然生化脱臭;②臭气发生源较多时,将其汇总到一处,集中送到除臭装置中脱臭,其装置流程图同土壤法相似,可利用泥碳、堆肥、木屑、小麦壳或大米壳、植物枝杈、树叶等为滤料,彼此相互混合形成一种有利于气体通过的疏松结构即堆肥过滤层。
(2)堆肥滤池一般在地面挖浅坑或筑台池,池底设排水管,在池的一侧或中内设输气总管,总管上接出直径约125mm的多孔配气支管,并覆盖沙石等材料,形成厚50~100mm的气体分配层,在分配层上再摊放厚500~600mm的堆肥过滤层。过滤气速度通常在0.01~0.1m/秒范围内。
(3)堆肥这种形式是微生物繁殖最适宜的场所,好氧细菌的繁殖密度高,整个设施紧凑,去除率比土壤法高,气固接触时间只需30秒,而土壤法则需要50秒以上。因而与土壤法相比,其占地面积大大缩小。另外,为保证净化效果,必须保证滤层温度均恒,不能波动太大,阻力均匀稳定。在运行过程中要经常观测。滤层表面受损或材料腐蚀,可能造成滤层板结,温度波动大或气体过分干燥,滤层可能开成裂缝。出现上述情况,必须用机械将滤层扒松、平整。如经上述处理后,滤层阻力仍过大,则必须更换滤料。如果臭气含尘过大则最好经过预除尘处理。由于堆肥是由可生物降解的物质的构成,因而寿命有限。运行一年后,系统也会酸化或碱化,应及时调整PH值,同时要定期补充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素养料,或酸或碱性营养。
(4)最新工艺有利用酵母菌和霉菌作为微生物菌剂,在温度25℃条件下与反趋动物粪便等含短纤维粪便混合通气培养3天,作滤层可除去粪便中85~99%的恶臭味。还有一种称为EM(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Micro-Organisms,简称EM),是一种治理环境臭气污染的生物产品,它由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及光合菌等10个种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对鸡舍、鸡粪进行除臭试验。结果表明,EM对粪便中氨氮产生硝化,反硝化和微生物固氮作用,从而减少氨的发挥。达到除臭的目的。

第9题:

制作堆肥前不同的材料都应做哪些处理?


正确答案: 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处理。
(1)城市垃圾要分选,选去碎玻璃、石子、瓦片、塑料等杂物,特别要防止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进入。
(2)各种堆积材料,原则上要粉碎为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难以推广。一般是将各种堆积材料,切成2—5寸长为好。
(3)对于质硬、含腊质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杆吸水较低,最好将材料粉粹后用污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坏秸杆表面蜡质层,利用吸水促进腐解。
(4)水生杂草,由于含水过多,应稍微凉干后再进行堆积。

第10题:

如何选择堆肥堆制地点?


正确答案: 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运输施用方便的地方为堆制地点。为了运输施用方便,堆积地点可适当分散。堆制地点选择好后将其地面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