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落叶松叶蜂?

题目
问答题
如何识别落叶松叶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防治落叶松枯梢病?


正确答案: 1.加强检疫工作,禁止病(疫)区苗木调出。
2.营造落叶松与阔叶树混交林。
3.剪除幼树病枝集中烧毁。经常检查苗圃中的落叶松苗木,一经发现染病苗,立即拔出销毁。
4.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剂400倍液或40%福美砷800倍液等喷雾1~2次。

第2题:

如何掌握榆红胸三节叶蜂的危害规律?


正确答案: 成虫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并为害榆叶,为害到7月下旬陆续老熟,入土结茧化蛹。第2代幼虫孵化后,为害到9月中上旬,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

第3题:

如何识别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危害?


正确答案: 落叶松八齿小蠹是落叶松纯林的主要蛀干害虫,在落叶松干上蛀的主坑道(母坑道)为纵向伸展,一上两下,较粗。子坑道为横向,较细,与母坑道垂直。在树干上的分布以高度2m(米)范围内最多。
成虫为小甲虫,体黑褐色,有光泽,体长4.4~6.3mm(毫米),圆柱状。鞘翅末端凹面两侧各有4个齿,其中以第3齿最大。老熟幼虫体长4.2~6.5mm,乳白色,头壳灰黄色至黄褐色。该虫主要危害落叶松中龄以上林分,在红松和云杉上有个别侵害现象。成虫首先侵入新倒木、伐根,其次侵入濒死木、衰弱木,只在猖獗发生时侵害健康活立木。夏季成虫、幼虫、蛹出现重叠现象。

第4题:

如何防治落叶松上的落叶松——杨叶锈病?


正确答案: 落叶松——杨叶锈病是一种转主寄生病害,一部分生活阶段在落叶松上,另一阶段生活在在杨树上。在落叶松上,初期针叶上出现淡绿色短断斑,病斑渐变淡黄绿色,并有肿起的小疱。叶斑下表面长出黄色粉堆。严重时针叶死亡。
防治措施:
1.不要营造落叶松与杨树的混交林。
2.苗圃内在4月末用波尔多液喷洒落叶松幼苗。
3.林间防治可喷洒药剂0.3的石硫合剂、65%可湿性代森锌液500倍、敌锈钠200倍液等。
4.防止苗木生长过密或徒长,提高抗病力。

第5题:

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正确答案: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第6题:

如何区别叶蜂幼虫和鳞翅目幼目.


正确答案: 叶蜂幼虫
①腹足6-8对,有趾钩
②头部单眼每侧1个
鳞翅目幼虫
①腹足2-5对
②头部单眼每侧6个

第7题:

如何识别落叶松毛虫?


正确答案: 落叶松毛虫成虫是大型蛾子,幼虫为毛虫。该虫的幼虫取食为害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严重危害时能将大片松林针叶食光。成虫体长28~45mm(毫米),体色有灰白色、灰褐色、赤褐色至黑褐色。前翅有数条横线深褐色,翅外缘有8个黑斑,曲折排列,中央白斑大而明显。卵椭圆形,长2.5mm、宽1.8mm,初产时淡绿色,后为粉黄色至红褐色,卵成块产。末龄幼虫体长达55~90mm,灰褐色,被银白色或金黄色毛,体前部背面有2条蓝黑色闪光的毒毛带;后部背面有1条暗蓝色长毛束带。蛹体长30~45mm,暗黑色,密布黄色微毛,薄茧灰白色或灰褐色,表面粘附许多蓝黑色的幼虫毒毛。

第8题:

如何识别落叶松叶蜂?


正确答案: 落叶松叶蜂又名落叶松红腹叶蜂,以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严重时可将整株树针叶全部吃光。曾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爆发成灾。该蜂1a(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枯枝落叶层越冬。成虫(蜂子)体长
7.5~10.0mm(毫米),体黑色有光;胸前部翅膀基部黄褐色,胸后部黑色,翅黄色;腹部背面大部分黑色,有2段桔黄色;足黄色。卵产在当年枝梢的皮下,梭形,长l.3mm,宽0.4mm,黄色,孵化前黄绿色。1龄幼虫体长2.4~3.1mm。老熟幼虫体长12.0~20.9mm,黑褐色,胸部和腹部背面黑绿色,体腹面浅灰色。胸足黑褐色,腹足黄白色。于地下结茧化蛹。

第9题:

现有两幼虫,你如何区别其中何为鳞翅目蛾类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正确答案: 头部额区呈“人”字形,有2-5对腹足,有趾钩的幼虫,是鳞翅目蛾类幼虫,头部额区不呈“人”字形,有6-8对腹足,但无趾钩的幼虫,则是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第10题:

如何识别落叶松褐锈病?


正确答案: 该病分布于延边、白山地区。发病初期,落叶松针叶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奶油色或赭黄色、圆形小丘状隆起,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此为病菌的孢子,成熟后飞散。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越冬的繁殖体。随着病害的发展,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