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治疗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治疗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将有小白点的鳃丝剪下放入水中,用针扎破,看到小虫体游动的病是()。

  • A、白皮病
  • B、打粉病
  • C、微孢子虫病
  • D、小瓜虫病

正确答案:D

第2题:

简述小瓜虫病的治疗方式


正确答案: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硫酸铜,食盐

第3题:

在一般养殖水温下,小白点的增速明显更快,是()。

A.白皮病

B.打粉病

C.微孢子虫病

D.小瓜虫病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小瓜虫属的一种多子小瓜虫
它是一种身体较大的纤毛虫,在生活史中明显地分为幼虫期,成虫期,包囊期。幼虫期:幼虫身体如扁的鞋底状,前端尖,后端圆,中部有一些凹陷,最前端有一个锥形的突起成为“钻孔器”,身体后端有一更粗长的尾毛;内部构造:在身体的前半部分,有一个大的伸缩泡,有一个大核,圆形或者卵形,小核球形,位置不固定,全身长着长短一致的纤毛;随着幼虫的发育,身体逐渐变圆,成为成虫体长:33~54微米,体宽19~32微米成虫期:
成虫是球形或者近似球形,长0.3~0.8mm,宽0.35~0.5mm,是大型的原虫,虫体分布短小均匀的纤毛,接近前端的腹面有一个胞口,成6字形。围口纤毛以逆时针的方向,向胞口内部旋入,直达胞咽;体中部有一个大核,呈香肠状或者马蹄状,小核球形。成虫期小核等贴在大核上,一般不容易辨认,细胞质中有很多小的伸缩泡以及大量食物粒。
多子小瓜虫身体柔软可塑,当它钻入鱼的皮肤或者鳃组织的时候,往往随空隙而把身体延长或者变成不规则形,游动时候,幼虫比成虫活泼,成虫在水里一般是横缓慢的转动前进。

第5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生活史。


正确答案: A.营养体时期:幼体钻进鱼的皮肤或者鳃组织后,在上皮组织之间不停地来回转动,吸收寄主地营养而生长,同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逐渐把身体包围在病灶里,形成一个白色的囊泡,虫体在囊泡中不断成长为成虫,并进行几次分裂繁殖,囊泡里成长的成虫,受自己内部的或者外部的刺激而冲出囊泡,在水里只有游动相当长的时间后即可静止下来停在池边,草丛或者其他物体上面,然后虫体本身分泌一层胶状膜包围着身体形成胞囊。
B.胞囊期:胞囊圆形或者椭圆形,白色透明,胞囊内虫体胞口消失,大核变为圆形或者卵形,虫体在囊内不断的转动,在胞囊形成2~3小时后,虫体中部出现分裂沟,开始分裂,一般需要9~10次,结果在胞囊内,形成数百个或者近千个纤毛幼虫,胞囊里的虫体在第一次分裂到32个虫体时候,一般都是均等分裂,以后胞囊中形成往往形成2~3团大小不一致的纤毛幼虫,出了胞囊的幼虫,很快侵染鱼体进入体表的上皮层,或者鳃组织间,刺激鱼体周围的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白色的小囊泡,不断生长发育为成虫。

第6题:

病鱼体表和鳃上布满许多乳白色的显微镜观察可动的小白点,是小瓜虫病。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在酸性水域中,鱼体全身布满白点,像裹了一层米粉是()。

  • A、小瓜虫病
  • B、白皮病
  • C、鲤痘疮病
  • D、甲藻病

正确答案:D

第8题:

病鱼具白点症状,死后2~3h观察其发病部分仍有白点的病是()。

A.白皮病

B.打粉病

C.微孢子虫病

D.小瓜虫病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流行情况和危害。


正确答案: 地理分布,甚为广泛,我国各地养殖场都有分布
流行季节:小瓜虫生长繁殖的水温一般在15~25℃,水温低于10℃和上升到26~28℃时候发育停止,28℃以上幼虫死亡,所以这种病的流行季节比较明显,一般3~5月最为流行,6~7月病情大大减少,8~10月又是流行季节,11~12月除了在小面积水体,特别是在室内水族缸条件下会发生此病外,一般不会发生此病。
危害,此病的危害性比较大,不论鱼的大小和种类均能引起鱼的死亡。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发生这种病,并引起大量死亡,在水族缸或者小池子饲养的观赏鱼如金鱼,因为这种病而大量死亡的现象颇为常见。
传播:小瓜虫的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寄主,靠胞囊以及幼虫直接传播

第10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50ppm甲醛溶液药浴处理30分钟,1日2次,有一定疗效
注意:不能用硫酸铜或者是硫酸铜以及硫酸亚铁混合剂治疗小瓜虫,因为硫酸铜对小瓜虫不但无杀灭效果反而可使得小瓜虫形成胞囊,进行大量繁殖,使得病情更加恶化。
咸水小瓜虫:又叫刺激隐鞭虫,大核是4~8个卵圆形团块连成念珠状,“U”形排列,寄生在海水鱼的各个部位。
治疗:
A.全池泼洒硫酸铜0.3ppm;
B.福尔马林25ppm第二天换一半水,再放一次药硫酸铜17~20ppm药浴30~60分钟,每天一次,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