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症状表现特点、检验方法及检疫和防治。


正确答案: 症状:整个生育期都可危害,以开花期症状最明显。早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萎蔫,雄穗退色早枯,叶片边缘产生波纹状不规则病斑,初期水浸状,黄色,与叶脉平行,贯穿全叶,宽1~10mm,严重时病叶萎蔫死亡。生长后期,叶片产生许多小病斑,结合成大块,火烧状干枯死亡。髓部有空腔,导管被黄色黏液阻塞,萎蔫植株的下部切口有黄色细菌溢脓。果穗的菌脓可通过内层包叶的气孔渗出,籽粒表面沾满细菌菌脓,病籽粒变形、皱缩和变色。
检验方法:
1、产地检验
2、种植检验:种子长出的植株有明显的症状。
3、分离培养基:采用伊凡诺夫选择培养基,将分离的细菌接种在玉米苗上,验证是否发病。
4、噬菌体检验法:用转化性噬菌体,如ZP6、ZP82等检验。
5 .血清学检验:用酶联免疫法等检验。
检疫和防治
1.禁止从国外疫区进口玉米种子。
2.种子处理:
(1)微波炉70℃处理10min,效果很好。
(2)环氧乙烷熏蒸。
(3)恒温处理:50℃下处理4d,消灭种子内部细菌效果显著,不影响发芽。
(4)抗菌素温浸法。
3.防治传播媒介昆虫。
4.种植抗病品种。

第2题:

黄矮病流行区麦二叉蚜防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防治对策以种植抗病耐蚜品种为主,有机磷农药处理麦种,做好测报,春季药剂保护易感病麦田,保护蚜虫天敌等。

第3题:

草鱼出血病概念、病原、症状、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


答案:
概念:是由GCHV引起的草鱼在育种阶段发生的急性、出血性高死亡率的病毒性传染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
症状:红肌肉型 较小鱼种(7-10cm); 红鳍红鳃盖型 较大鱼种(>13cm);肠炎型 大小草鱼。肠炎型以肠出血为主;红肌肉型肌肉出血为主; 126.com红鳍红鳃型以体表出血为主;鱼红细胞、血浆总蛋白、血和尿素氮明显下降;血液指标发生变化:钾离子增加,钙离子减少;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单核、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多。
流行规律:危害对象:草鱼,体长 2.5-15cm的鱼种;流行季节:6-9月 ;水温:20—33℃发生;流行地区广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射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体抵抗力4,发病季节,每月用药治疗一个疗程。(鱼体注射出血病组织匀浆;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表面活性剂;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
细菌性败血症:①危害:危害鱼种多,流行地区广,流行季节长,经济损失大,②病原体:嗜水气单胞病,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③原因:放养密度大,防治工作为加强。养殖环境力降低。病雨死鱼未及时处理,加剧了疾病的流行。鱼长期近亲繁殖,鱼体抵抗力下降。鱼运输中缺乏检疫,使病原体广泛流行。病原菌毒力加强。④症状:早期,口腔,鳍基,眼眶、鱼体两侧、腹部、有轻度出血。(2)打开后,胃肠道有少量食物。(3)随病情发展,上述部位充血,出血,肌肉红色,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打开腹部有肝、脾、等器官肿大,有腹水(4)花鳃
 

第4题:

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侵入食道和肠道引起的。病鱼腹部出现红斑点,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的粘液或血脓流出;肠道没有食物,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头部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此病多见于草、青鱼。每年3─10月为发病期,4─6月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半斤捣碎拌饲料投喂,连喂3─6天。发病后每百斤鱼每天用大蒜2─3斤,每10斤饲料加食盐4两,将大蒜捣?烂后拌入饲料,连喂3─6天,或用磺胺脒(又称磺胺胍),每百斤鱼第一天用5克,第2─6天每天用2.5克,将磺胺脒药粉加入煮好的地瓜粉糊内,搅拌均匀,再用晾干的空心菜或嫩草沾上粉糊,稍待晾干后投喂。

第5题: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
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
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
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
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预防:除淤、消毒
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第6题:

丁香细菌性疫病的症状和病原。


正确答案: 症状: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
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
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
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

第7题:

细菌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消毒剂
2.化学药物及抗生素
3.免疫防控

第8题:

简述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方法:
(1)预防:除淤、消毒;
(2)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第9题:

简述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白斑症病毒(WSSV)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A.清池
B.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
C.放养密度要合理
D.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E.饵料要质优量适
F.鱼虾混养
g.添加光合细菌

第10题: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群众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此病病原为鱼害粘细菌,鱼害粘细菌侵袭草鱼鳃的方式,一般是从鳃丝末端开始,然后往鳃丝基础和两侧扩展,因此,鳃丝末端的病变比较严重。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均匀地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从鳃的腐烂部分取下一小块鳃丝,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见到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黏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粘细菌。
预防与治疗方法: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粪肥。
①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②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用药量视水的pH而定,一般为15-20毫克/升。
③发病季节。每周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克。也可进行挂篓法预防。
④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水中浸泡,隔天翻动一次。
⑤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以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毫克/升浓度换算用量。
⑥全池遍洒五倍子(先粉碎后用开水冲融),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⑦将干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3.7毫克/升。
⑧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地遍洒,浓度为2.5-3.7毫克/升。
在遍洒外用药的同时,可选用下列一种内服药投喂则疗效更好。
(1)每千克鱼每天用10-30毫克卡那霉素拌饲投喂,连喂3-5天。
(2)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10-3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3-5天。
(3)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2,6-二甲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4)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