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蔬菜枯萎病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主要防治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要说明蔬菜枯萎病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主要防治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症状:苗期出苗前苗腐,出苗后猝倒;成株期叶片褪绿,发黄,最后叶片枯萎;茎维管束变褐;在多雨时,基部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2)发病规律:由种子,厩肥及田间雨水传播;以初侵染为主,发病适宜温度为28~30℃,土壤中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及侵入;属土传积年流行病害。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种子消毒;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前或发病期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发生规律、检验方法及检疫和防治。


正确答案: 症状:局部侵染性,部分黑穗病,麦粒的一部分被侵染,小穗顶端麦粒黑斑,颖片张开,主要侵染胚乳,一般不侵染胚,在种子腹面表皮下形成冬孢子堆,背面胚乳部分仍完好。
发生规律: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15~22 ℃,扬花期先菌丝产生的担孢子随气流传播到麦穗上,产生次生担孢子,上生芽管,从颖片、外稃和内稃开张的气孔侵入。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病流行与湿度正相关,与温度反相关。因此,扬花期遇多云、寡日照、细雨多雾的高湿天气适宜发病。
检验方法:
直接检查:根据病粒的特有症状鉴定。
洗涤检验
发病轻的麦粒可用0.2%NaOH浸24h(18~25 ℃),吸去多余液体,实体显微镜下观察。乌黑发亮的种子有病,淡褐色无病。
P.CR技术:
扩增引物为5’-CGTGTGAGCCATGCTACGACT-3’和5’-AACTTCCAAGGCGACCGTTT-3’,在743bp处有一特异性扩增带,其他近似种或相关种均未出现该扩增带。
检疫和防治:
1、严格检疫
2、高温灭菌:带菌小麦原粮必须集中在几个规定有条件的口岸加工灭菌处理。采用高温灭菌法,85℃,相对湿度80%,处理3min可以杀死孢子,处理5min可以杀死菌瘿。
3、农业措施:小麦与鹰嘴豆间作,适时早播,病轻。
4、化学防治:三唑类和苯并吡咯类拌种,喷洒药剂(萎锈灵)等。

第2题:

农一师枣树主要病害有哪些?其中枣树缺铁症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病害:枣缩果病;枣褐斑病(别名黑腐病);枣树缺铁症(又称黄叶病);枣裂果症。
枣树缺铁症发病症状:枣树受害后新生枣梢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但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顶端叶片焦枯。
枣树缺铁症发病规律: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土壤发生较普遍,5月份发病重。
枣树缺铁症防治方法:增施农家肥,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铁元素含量,以利于铁元素的吸收,也可在生育期用螯合态铁溶液或含有铁元素的叶面肥喷洒树冠和灌根,也可在树干上订一些订书针。

第3题:

草鱼出血病概念、病原、症状、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


答案:
概念:是由GCHV引起的草鱼在育种阶段发生的急性、出血性高死亡率的病毒性传染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
症状:红肌肉型 较小鱼种(7-10cm); 红鳍红鳃盖型 较大鱼种(>13cm);肠炎型 大小草鱼。肠炎型以肠出血为主;红肌肉型肌肉出血为主; 126.com红鳍红鳃型以体表出血为主;鱼红细胞、血浆总蛋白、血和尿素氮明显下降;血液指标发生变化:钾离子增加,钙离子减少;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单核、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多。
流行规律:危害对象:草鱼,体长 2.5-15cm的鱼种;流行季节:6-9月 ;水温:20—33℃发生;流行地区广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射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体抵抗力4,发病季节,每月用药治疗一个疗程。(鱼体注射出血病组织匀浆;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表面活性剂;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
细菌性败血症:①危害:危害鱼种多,流行地区广,流行季节长,经济损失大,②病原体:嗜水气单胞病,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③原因:放养密度大,防治工作为加强。养殖环境力降低。病雨死鱼未及时处理,加剧了疾病的流行。鱼长期近亲繁殖,鱼体抵抗力下降。鱼运输中缺乏检疫,使病原体广泛流行。病原菌毒力加强。④症状:早期,口腔,鳍基,眼眶、鱼体两侧、腹部、有轻度出血。(2)打开后,胃肠道有少量食物。(3)随病情发展,上述部位充血,出血,肌肉红色,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打开腹部有肝、脾、等器官肿大,有腹水(4)花鳃
 

第4题:

防治蔬菜镰刀菌枯萎病进行轮作应()。

  • A、2年
  • B、3年
  • C、1年
  • D、一季作物

正确答案:B

第5题:

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病状有哪些,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症状
外部: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萎蔫变黄,最后变成红褐色,而后全株迅速枯萎死亡,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
内部生理病变:形成层活动停止。
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
病原:松材线虫,原虫动物们线虫纲 发病规律 。
1.侵染循环“传播媒介,越冬,侵染过程
2.高温干旱对病害有利,最是温度是20-30°c,病害多发生在7-9月,土壤缺水加速病害发展
3.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2)防治媒介昆虫: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防治
(3)树干打乱注射和根部土壤处理防治线虫
(4)寄主松树更新换种,减少寄主源

第6题:

试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症状表现特点、检验方法及检疫和防治。


正确答案: 症状:整个生育期都可危害,以开花期症状最明显。早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萎蔫,雄穗退色早枯,叶片边缘产生波纹状不规则病斑,初期水浸状,黄色,与叶脉平行,贯穿全叶,宽1~10mm,严重时病叶萎蔫死亡。生长后期,叶片产生许多小病斑,结合成大块,火烧状干枯死亡。髓部有空腔,导管被黄色黏液阻塞,萎蔫植株的下部切口有黄色细菌溢脓。果穗的菌脓可通过内层包叶的气孔渗出,籽粒表面沾满细菌菌脓,病籽粒变形、皱缩和变色。
检验方法:
1、产地检验
2、种植检验:种子长出的植株有明显的症状。
3、分离培养基:采用伊凡诺夫选择培养基,将分离的细菌接种在玉米苗上,验证是否发病。
4、噬菌体检验法:用转化性噬菌体,如ZP6、ZP82等检验。
5 .血清学检验:用酶联免疫法等检验。
检疫和防治
1.禁止从国外疫区进口玉米种子。
2.种子处理:
(1)微波炉70℃处理10min,效果很好。
(2)环氧乙烷熏蒸。
(3)恒温处理:50℃下处理4d,消灭种子内部细菌效果显著,不影响发芽。
(4)抗菌素温浸法。
3.防治传播媒介昆虫。
4.种植抗病品种。

第7题:

萝卜黑腐病的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症状识别
黑腐病时一种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特征是维管束坏死变黑,幼苗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细黑条纹,呈株发病从叶缘和虫伤口处出现“v”字形的黄褐色病斑,植株叶片枯死,病菌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根部。使根部的维管束变黑,萝卜肉质根外部症状不明显,但切开后可见维管束环变黑,严重的内部组织干腐空心。
2、发病规律
本病为细菌传染所致。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5℃,最高38-39℃,耐干燥,致死温度为50℃,病菌多从叶缘水孔、气孔或伤口浸入,病菌借雨水、昆虫和肥料传播,在高温高湿下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发病更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在无病株上和无病区育种;采用2-3年以上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株残体。(2)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min,用50%代森铵200倍液浸种15min,然后洗净晒干。(3)药剂防治用农用链霉素+露速净、如意等进行防治。

第8题:

简要说明溃忘的特点与规律。


正确答案:
遗忘的特点与规律:
(1)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抽象的内容要比形象的内容容易遗忘。
(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干扰引起遗忘。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不同,遗忘的情况也不同。一般是材料的首尾内容不容易遗忘,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首尾部分所受的抑制较少,中间部分较多地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所至。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主动的压抑不愉快的事情会影响遗忘。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会影响遗忘。

第9题:

苗木猝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症状:
A.种芽腐烂型
B.茎叶腐烂型(首腐或顶腐)
C.幼苗猝倒型
D.苗木立枯型
病原:
A.非侵染性
B.侵染性: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发病规律: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来源,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病害的发展与下情况有关:
A.前作感病
B.雨天操作
C.圃地粗糙
D.肥料未腐熟
E.播种不及时
防治方法:
A.选好圃地
B.清毒”圃地
C.合理施肥
D.细致整地
E.及时播种
F.药剂防治

第10题:

比较黄瓜、白菜、菠菜霜霉病的症状特点,说明主要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危害部位主要在中下部或外部叶片,初在叶正面产生淡黄色或褪绿斑,扩大后呈多角形病斑。在叶背面长出各色霉状物。黄瓜为淡紫黑色,白菜是白色,菠菜是紫色。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利用大棚、温室等控温的有利条件控制病害;药剂防治,百菌清,甲霜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