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叶斑病包括哪些种类?试述综合防治措施。

题目
问答题
大豆叶斑病包括哪些种类?试述综合防治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策略是(),(),(),作好种子及土壤药剂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利用抗病,耐病品种,加强耕作栽培措施

第2题:

叶斑病类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栽培管理加强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传染病原。药剂防治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

第3题:

防治大豆病虫害的农业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1)根据本地病虫害种类选用抗性高的优良大豆品种;(2)合理轮作倒茬,通过翻耕等方式清除大豆田间病株残体;(3)加强田间管理,播种深度一般3-5厘米,合理平衡施肥,及时中耕,注意抗旱排涝。

第4题:

防治“四害”的综合性措施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净化环境 消除和控制四害滋生以及直接诱杀“四害” 等。

第5题:

花生叶斑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防治花生叶斑病?


正确答案: 根据黑斑病和褐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害控制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注重消灭初侵染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
1.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
2.选育种植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和免疫品种可种植较抗病的鲁花9号
3.及时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

第6题:

试述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1、农业防治:耕翻,破坏蛹室;打顶、去边心等田间清理,减少虫卵;合理化控使用缩节胺。2、保护天敌麦田留高茬3、诱杀防治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植物诱杀4、科学使用化学农药(1)掌握用药适期(2)大力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3)交替轮换使用农药(4)安全使用农药常用药剂有:保得乳油、氯氰乳油、天王星、棉铃宝、灭铃灵、卡死克、抑太保、久效磷、杀虫特等。以上午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用药为宜。

第7题:

试述泥石流灾害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正确答案: 泥石流是山区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泛指固体松散物质)、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具有土体的性质结构性、水体的性质流动性、发生在山区的性质加大的流动坡降。
对泥石流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预防性措施。
一、工程措施
(一)径流调节工程:水是泥石流得以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动力条件之一,径流调节工程旨在控制、削弱产生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①蓄水工程:在泥石流形成区的上游,选择适宜的地点建造水库、水塘或其他形式的蓄水池以调节洪水,削减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②引排水工程:兴建于泥石流形成区的上方或侧方,有排水渠、泄水涵洞等形式。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
(二)挡拦工程:目的在于控制或抑制松散固体物质的活动性和其数量的增加,促使泥石流衰退并走向死亡。
①拦沙坝、谷坊工程:是治理泥石流的骨干工程。目的在于拦蓄泥沙,利用回淤泥沙埋压滑坡的滑动面,以稳定滑坡,促进山坡稳定,提高泥石流支沟的侵蚀基准面。
②挡土墙工程:是靠墙后被动土压力制止滑坡下滑及通过改变泥石流流向,防止水流、泥石流顶冲不稳定坡段的坡脚。
③护坡工程:稳定泥石流的源地。
④变坡工程:不仅有利于山坡的稳定,还有利于山坡资源的开发利用。
⑤潜坝工程:建于沟床中,抑制泥石流发生的作用。
(三)排导工程:泥石流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直接保护某一工程设施或建筑群。
①导流堤与顺水坝:导流堤始于泥石流堆积扇扇顶或山口直至沟口。目的为控制泥石流流向。
②排导沟:以沟道形式引导泥石流顺利地通过防护区段排向下游泄入主河的工程。
③渡槽、急流槽:排泄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④明硐:渡槽的一种,工程量远比渡槽大;
⑤改沟工程:因某种需要而将泥石流的出口改向相邻的沟道或另辟一出口的工程。
(四)停淤工程
①停淤场工程:人为地将泥石流引向开阔平缓地带,使泥石流停积在某一开阔地带。
②拦泥库:存放泥石流的工程。
(五)农地工程
①水改旱:水田改为旱地;
②水渠防渗;
③坡改梯;
④夯实滑坡裂缝。
二、生物措施:由于生物措施防治泥石流具有阶段性和有限性故需与工程措施密切配合,方能有最佳效果。
(一)林业措施:在荒溪流域内营造森林,按其目的和作用可分为四类,即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防堤固滩林。这些森林类型既可削减泥石流泥沙补给量,又可控制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二)农业措施: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根治泥石流灾害,需要建立山区生态农业和经济良性循环,改善大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农业措施主要有水土保持与耕作措施。
(三)牧业措施:山区草坡草场退化是导致泥石流灾害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牧业措施主要包括草种选繁、合理放牧、改良草场、改放牧为圈养以及分区轮牧等。
泥石流防治,应以防为主,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
(1)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
(2)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3)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
(4)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5)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造林增加植被复盖率。

第8题:

试述矿尘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矿山综合防尘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矿山粉尘的产生量、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以防止粉尘对人体、矿山等产生危害的措施。 综合防尘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个体防护及一些特殊的除、降尘措施等

第9题:

大豆叶斑病包括哪些种类?试述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种类: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紫斑病、褐纹病、细菌性斑点病、斑疹病等。应从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采用农业栽培防治技术,抗病良种的应用与药剂防治,及大豆健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1)种植抗病品种:种植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病害经济有效措施。
(2)进行合理轮作换茬,减少病菌来源,增强大豆植株抗性。
(3)翻地灭茬,减少病菌来源:田间遗留的病残体是灰斑病、褐纹病等病害的重要初次侵染源,秋翻将植株残体翻入地下,可大大减少田间越冬菌源,从而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4)精选种子,淘汰病虫粒,进行种子处理: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量的1.0%-1.5%拌种。
(5)田间喷药防治:依据当地病害发生情况,和预测预报的指导进行田间喷药防治。

第10题:

防治叶斑病类,可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①减少侵染来源,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集中处理;
②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控制病害发生;
③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0天1次,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