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鱼类水中PH值在()以下或()以上为鱼类有害或致死浓度。

题目
填空题
淡水养殖鱼类水中PH值在()以下或()以上为鱼类有害或致死浓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养殖鱼类对水的pH值的适宜范围是()。


正确答案:7-8

第2题:

公元前()年:我国已开始了淡水鱼类的养殖


正确答案:1142

第3题: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繁多,淡水养殖以()为主()

A.水草

B.贝类

C.鱼类

D.鱼类和贝类


正确答案:C

第4题:

淡水鱼类养殖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汞的浓度()mg/L。

  • A、0.5
  • B、0.05
  • C、0.005
  • D、0.0005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主要养殖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溶解氧、PH值为多少?


正确答案: 水温:20-32摄氏度;溶解氧:4.5mg/ml以上;PH值:7.5-8.5。

第6题:

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养殖的,水产品产量都应包括()。

  • A、海水鱼类
  • B、海水藻类
  • C、淡水鱼类
  • D、淡水生植物
  • E、淡水贝类

正确答案:A,B,C,E

第7题:

怎样防治养殖淡水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即淡水鱼类暴发病)?


正确答案: 可采取药物外用与内服相结合进行防治。主要预防方法有:
①清除过厚的淤泥。冬季干塘彻底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②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鱼要及时捞出深埋而不能到处乱扔;
③鱼种尽量就地培养,减少搬运,并注意下塘前进行鱼体消毒。可用15~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④放养密度应根据各地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及防病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⑤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正确掌握投饲技术,不投喂变质饲料,提高鱼体抗病力;
⑥流行季节,用生石灰浓度为5~30毫克/升化浆全池泼洒,每半月一次,以调节水质。食场定期用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进行消毒;
⑦漂白粉1毫克/升、漂白精(有效氯60%~65%)0.2~0.3毫克/升、二氧化氯0.1~0.3毫克/升或二氯海因0.2~0.3毫克/升全池泼洒
发病之后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
①每千克鱼用氟哌酸30毫克,或氧氟沙星1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5天;
②每千克鱼用氟苯尼考5~15毫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5天;
③每千克鱼每天用病毒灵20毫克、复方新诺明第一天100毫克,第二天开始药量减半,拌在饲料中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
④每千克每天用庆大霉素10~3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5天为一个疗程。

第8题:

临界溶氧是指造成鱼类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强度时溶氧浓度,称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多属鲤科鱼类)的()为2毫克/升左右。


正确答案:临界溶氧;临界溶氧

第9题:

淡水鱼类的养殖怎样规范用药?


正确答案: ①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如《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禁止使用农业部193号公告的21类40余种兽药及化合物;
②科学合理使用渔药是保证水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③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减少或避免供人食用的水产品中残留药物超量,保证食品安全;
④合理利用中草药,中草药具有无药物残留、无激素、无耐药性、药源广、就地取材、价格低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能抗菌、消炎、抗病毒、驱杀寄生虫,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
⑤正确使用渔用生物药品,水产上应用最多的生物制品是疫苗,渔用疫苗是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鱼类病原处理后制成的成品,用以接种水产动物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

第10题:

为缩短养殖周期,鱼类养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正确答案: 1.在大水体中发展网箱养鱼,以降低水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增加投饲量,缩短养鱼周期。
2.发展工业化养鱼,建立人工小气候,为鱼类提供生长的最适温度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缩短养成鱼周期。
3.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的养殖鱼类,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
4.提前繁育苗种,延长其生长期,缩短养殖周期。
5.提供最佳的适口饲料和应用配合饲料,促进鱼类快速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改革和创新养殖工业,推广健康养殖新工艺加速鱼类成长,缩短鱼类的养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