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放牧对草群成分的影响。


正确答案: (1)草群中高大草类将消失,同时为下繁草类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2)借种子繁殖的草类数量会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
(3)适口性好的牧草数量减少或衰退而适口性差的牧草或家畜不吃的牧草数量增加;
(4)草群中出现莲座状植物、根出叶植物及匍匐植物,不易被家畜采食,适应强度放牧的结果。

第2题:

下列不属于农业技术的采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是()

  • A、化肥的广泛使用使土壤板结变硬
  • B、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 C、过度放牧造成土地荒漠化扩展
  • D、大量使用农药使食品受到污染

正确答案:C

第3题:

简述放牧优化理论中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


正确答案: (1)第一种,植物对放牧特别敏感,家畜采食即使是轻牧,都会造成植物伤害甚至死亡,属于欠补偿性生长;
(2)第二种,植物开始对放牧没有响应或不受放牧影响,当放牧达到一定强度时才会受到伤害,属于等补偿性生长;
(3)第三种,植物在放牧作用下快速生长,当放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植物生长也会达到一个最优化水平,但如果放牧超过这一强度,植物的生长将减速直至死亡,属于超补偿性生长。

第4题:

简述气候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 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物质迁移转化的过程,并决定着母质风化、成土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降水和风三个方面。
1)气温,气温及其变化对土壤矿物体的物理崩解、土壤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气温及其变化对土壤水分的蒸散、土壤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有机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的合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2)降水,气候的湿润状况决定土壤水分状况。水分是许多矿物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的媒介与载体;年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还决定着土壤中淋溶—淀积过程。如干旱地区的土壤Na离子、Ca离子等很少淋失,而湿润地区则完全淋失。另外,土壤的水分状况还通过影响土壤的通气状况来制约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的强度。
3)风,风对成土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风力导致土壤表层风力大量流失,其次,风力堆积作用常造成土壤物质组成的变化。

第5题:

简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值对土壤中砷的溶解度的影响。


正确答案:土壤Eh降低,因为AsO43-逐渐被还原为AsO33-,pH升高,砷的溶解度增大。pH值升高的同时,土壤胶体所带的正电荷减少,对砷的吸附能力下降。浸水土壤中可溶态砷含量比旱地土壤中的高。浸水土壤中生长的作物的砷含量也较高。

第6题:

简述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正确答案:(一)放牧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对牧草储藏营养物质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2.家畜采食牧草影响牧草的再生和草层的形成
3.家畜采食牧草也根系的生长
(二)放牧对牧草繁殖的影响
1.放牧对牧草种子繁殖的影响
2.放牧对牧草营养繁殖的影响
(三)放牧对草地植被及牧草产量的影响
植物种类成分将出现以下变化:
⑴放牧家畜最先采食的是草群上层的高大草类,就抑制了的高大草层发育。高大草类消失,使草层下部受到阳光照射,促进下繁禾草、低矮的豆科牧草和杂类草发育,并渐渐取得优势。
⑵家畜经常采食的牧草,由于被反复采摘,使得牧草不能开花结实,降低了用种子繁殖的禾本科草和杂类草的繁殖能力,而不被采食的或少采食的牧草得到发育,数量增加,从而改变群落的外貌。
⑶过度放牧和强烈践踏,草群中莲座状、根出叶、偃伏地面的植物大量出现,这是草地退化的重要标志。
(四)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家畜践踏土壤是直接影响 成年绵羊的蹄面积大约为80~90cm2 ,草地的压力约为0.8kg/cm2;成年牛的蹄面积大约为250~350cm2 ,草地的压力约为1.5kg/cm2

第7题:

简述土壤湿度对非离子型农药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干土壤中,林丹和狄氏剂大量吸附在土壤中,其蒸气浓度很低;湿润土壤中,由于水分子的竞争作用,土壤中农药的吸附量减少,蒸汽浓度增加。
2)随相对湿度(RH)的增加,土壤吸附量明显的减少。当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水分子强烈竞争土壤表面矿物质上的吸附位,使吸附量降低,分配作用占主导地位,吸附等温线接近线性。
3)非离子型有机物在干土壤中表现为强吸附(被土壤矿物质)和高分配(被土壤有机质)的特征,且表面吸附作用比分配作用大得多。
4)干土壤中吸附的强弱与吸附质(农药)的极性有关,极性大的吸附量就大;而且分配作用也同时发生。

第8题:

简述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正确答案:有利方面:畜蹄的践踏具有耘耙镇压的作用
不利方面: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造成牧草数量减少

第9题:

简述土壤镉污染对稻米镉残留量的影响特征。


正确答案:据可靠实验证明,土壤中可溶性镉浓度在30mg/kg以上时,水稻开始减产。土壤中总镉含量达到125mg/kg时,才使水稻生长受到不良影响。在水稻灌浆膨大期,根系吸收的镉可直接向谷物中输送,这是谷物富集镉的关键时期。水稻从土壤中吸收镉主要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吸收的镉占整个生育期总吸镉的90%以上。但是水稻营养生长期对米粒中镉的贡献仅为30%左右,而在抽穗扬花的生殖生长期,水稻吸收镉虽然只占整个生育期的不足10%,但对米粒中镉的贡献率可达70%左右。

第10题: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哪种类型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正确答案: 自然土壤中的矿物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及黏土三大类。其影响:
①砂土由于土壤颗粒是以砂粒占优势,土壤中毛管孔隙少,因此,砂土的通气性,透水性好,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砂土热容量小,故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的威胁。但是春季砂土升温较快、发苗早,故称为暖性土,通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不易累积,肥力相对贫瘠。但它又有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的特点。
②黏土由于土粒微小,土壤中的非毛管水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壤透水通气性能差,但保水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土壤养分丰富,黏土的热容量大、温度变化迟缓,特别是春季升温慢影响幼苗的生长,有“冷性土”之称。同时黏土不易耕作,其地表易形成超渗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③壤土由于土壤中的砂粒、粉粒、黏粒的含量比较适中,壤土既具有一定的非毛管孔隙,又有适量的毛管孔隙,兼顾砂土和黏土的优点。
④另外土壤质地的构型也会对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上砂下黏有利于耕作、发苗,又托水保肥,相反上黏下砂,既不利于耕作,又漏水漏肥。
⑤因此,单一看来,壤质土壤对肥力保持最有利。如果考虑结合状况的话,上砂下黏比较有利于肥力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