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紫外和NTG的复合诱变的步骤和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紫外和NTG的复合诱变的步骤和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出发菌株;
2)前培养;
3)制备菌悬液;
4)紫外照射;
5)NTG的配制;
6)后培养;
7)稀释涂皿。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1)诱变育种一般包括诱变和筛选两个部分,诱变育种是诱变和筛选过程的不断重复,直到获得高产菌株
(2)诱变部分成功的关键: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合理的使用方法。筛选部分包括初筛和复筛来测定菌种的生产能力

第2题:

简述紫外线对DNA的损伤机制。说明若利用紫外线诱变微生物,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机制:形成光化学产物主要是嘧啶二聚体和水合物,相邻嘧啶形成二聚体后,造成局部DNA分子无法配对,从而引起微生物的死亡或突变。
诱变条件:若利用紫外线诱变微生物,应在红光下进行照射和后续操作,并放置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原因:避免可见光下,微生物细胞发生光复活。光复活是指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出现的明显的降低其死亡率和突变率的现象。经紫外线照射后带有嘧啶二聚体的DNA分子,在黑暗下会被一种光激活酶——光解酶(光裂合酶)结合,这种复合物在300-500nm可见光下时,其中的酶会因为获得光能而激活,并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

第3题:

简述岗位抽样的步骤和方法。


正确答案:

第4题:

诱变育种采用的物理方法包括()

  • A、紫外线
  • B、X射线
  • C、Y射线
  • D、试剂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紫外诱变、5-溴尿嘧啶诱变的原理?


正确答案: 紫外线诱变机理是它会造成DNA链的断裂,或使DNA分子内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交联是由二聚体引起的,二聚体可以在同一条链相邻的碱基之间产生,也可以是在二条链的碱基之间形成。它会引起DNA复制错误,正常的碱基无法配对,造成错义或缺失。嘧啶比嘌呤对紫外线敏感得多。嘧啶的光化产物主要是二聚体和水化物,已经了解得较清楚的是胸腺嘧啶二聚体。
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U)它和T很相似,仅在第5个碳原子上由溴(Br)取代了T的甲基。5-BU有两种异构体,一种是酮式,另一种是烯醇式,它们可分别与A及G配对结合,这样在DNA复制中一旦掺入5BU就会引起碱基的转换而产生突变。5-BU一般以酮式状态存在于DNA中,因而与A配对。5-BU很容易进行酮式与烯醇式结构的互变异构,当DNA复制时,烯醇式5-BU不与A而与G配对,从而造成A:T®G://C的转换。

第6题:

诱变育种一般分为出发菌株的()、()和筛选三个步骤。


正确答案:选择;诱变

第7题:

试述诱变育种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的一般程序如下:出发菌株----菌种纯化(出发菌株性能测定)----制备斜面孢子----制备单孢子悬液(悬液进行活菌计数)----诱变剂处理(存活菌数的测定并计算存活率)----平板分离(测定变异率)----挑取变异菌落并移植至斜面上----初筛(初筛数据分析,生产性状的粗测)----斜面传代----复筛(复筛数据分析,精确测定生产性状)----变异菌株(菌株参数分析)----小型或中型投产试验----大型投产试验。
诱变育种应把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在选用理化因素作诱变剂时,在同样效果下,应选用最简便的因素;在同样简便的条件下,应选用最高效的因素。
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最好采用生产上已发生自变的菌株,选用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选取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或应用性状的菌株。
3)处理单细胞或孢子悬液。单细胞悬液应均匀而分散,孢子、芽孢等应稍加萌发。
4)选用合适的诱变剂量。一般正变较多出现在低剂量中,负变较多地出现在高剂量中。
5)选用高效的筛选方法。

第8题:

简述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的方法和步骤。


答案:①选择与研究的现象相关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界定;②陈述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③形成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层次结构,陈述多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④构建理论或概念框架图。

第9题:

简述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正确答案: ①调查对象的选择:⒈全面调查;⒉典型调查;⒊抽样调查。
②收集资料的方法:⒈询问法;⒉观察法;⒊实验法调查;⒋个案调查。
③调查的目的:⒈探索性调查;⒉描述性调查;⒊因果关系调查;⒋预测性调查。
④调查的步骤:⒈确定调查目标;⒉实地调查;⒊资料的整理、分析与研究;⒋提出调查结果的分析报告。

第10题:

产酶微生物诱变育种步骤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正确答案:主要方法: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方法
诱变育种步骤:出发菌株的选择、处理菌悬液的制备、诱变处理、中间培养、分离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