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的天气有何影响?

题目
问答题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的天气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系统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其位置和强度关系着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路径和数量,还影响着西南气流输送水汽的状况;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相交汇的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叙述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一般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①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强;北进过程持续时间较久,移动速度较缓,而南退过程经历的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西太平洋副高还有非季节性的中短期变动,主要表现为半个月左右的副高偏强或偏弱趋势及一周左右的副高西伸东退、北进南缩的周期变化。
②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系统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其位置和强度关系着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路径和数量,还影响着西南气流输送水汽的状况;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相交汇的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

第2题:

叙述副热带高压的定义以及西太平洋副高不同部位的天气特征。


正确答案: 出现于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性高压按惯例称为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高压的不同部位,因结构的不同,天气也不相同。在脊线附近,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少云的天气;又因气压梯度较小,风力微弱,天气则更为炎热。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北侧与西风带副热带锋区相邻,多气旋和锋面活动,上升运动强,多阴雨天气。脊的南侧为东风气流,当其中无气旋性环流时,一般天气晴好;但当有东风波、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活动时,则常出现云、雨、雷暴,有时有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

第3题:

通常西太平洋副高中心附近的天气是:()

A、晴朗、大风、少云

B、多雷雨和大风

C、晴朗、炎热、微风

D、多浓雾或毛毛雨


参考答案:C

第4题:

副高的活动与我国的雨带、旱涝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5月前,副高脊线在15度N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中旬,副高第一次北跳,脊线越过20度N,我国雨带进入江淮流域,江淮梅雨开始;7月中旬,副高第二次北跳,脊线越过25度N,江淮梅雨结束,进入伏旱期,黄河流域雨季开始,华南进入第二次雨季;8月初,副高第三次北跳,脊线越过30度N,华北雨季开始;9-10月,副高迅速南退,我国雨带相应由北向南退。出现异常情况,则有旱涝出现。

第5题:

我国冬夏两季各受什么气团影响。对应的天气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伯利亚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和南海气团)。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天气寒冷而干燥;热带海洋气团所经之处气温显著上升,气团潮湿,有降水,是江南冬季多雨的主要成因。
夏季:热带太平洋气团(主要)热带大陆气团和赤道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常出现显著不稳定天气,有时形成雷暴天气;热带大陆气团非常干燥,天气晴好,日照强烈,容易干旱;赤道气团潮湿炎热,多雷阵雨天气。

第6题: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对我国夏季雨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为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从南部海上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而形成的锋面,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由于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的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第7题: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有何规律?


正确答案:西太平洋副高是太平洋副高夏季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分中心,常呈椭圆形;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位置存在多年变化,有时偏东南,有时偏西北; 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到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南北移动不均匀,表现出稳定少动、缓慢移动和跳跃移动三种形式,且存在进中有退、退中有进的南北振荡现象;同时,北进过程时间长、移速慢,南退过程时间短、移速快;西太平洋副高具有非季节性的中短期变动,主要表现为半个月左右的的偏强或偏弱,及一周左右的西伸东退、北进南退的周期变化;中短期变动多是受副高四周天气系统活动的影响而引起。

第8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天气特点和移动规律。


正确答案:天气特点:
东侧:干旱天气
南侧:通常为晴好天气,多台风、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活动。
西、北侧:多锋面、气旋活动,阴雨天气 高压内部:下沉气流,干旱炎热
移动规律:
冬→夏  位臵北移西伸,强度增强,速度慢,持续时间长。
夏→冬  位臵南辙东退,强度减弱,速度慢,持续时间短。

第9题:

试论述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东部天气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它还通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他类型天气。因而它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国输送水汽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相交绥的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这个降水带也随副高的移动规律作季节性移动。每年2-5月,雨带位于华南,6月进入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移到黄河流域,8月移到华北东北地带,9月起降水带开始南移。这是一般规律。

第10题:

试述北太平洋副高控制下的天气情况及其移动对中国天气的影响。


正确答案: 北太平洋副高存在着季节性南北移动,西伸和东缩。冬季副高强度较弱,位置偏南,范围也小。
(1)从2月中旬至3月下旬,副高脊线由北纬13°缓慢北移到北纬15°附近,脊端也靠近东经120°。这时,可以造成华南低温阴雨天气或霜冻天气。
(2)4-6月,太平洋高压逐渐加强,脊线明显地向北移到北纬20°以南。这时,可以造成华南前汛期。
(3)6月中旬或下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跳至北纬25—27°,脊端可达到东经120°以西。太平洋高压西北侧的大范围雨区,随之北移到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日本一带。这就是该地区的梅雨季节。
(4)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跳至北纬30°附近,其脊端已到东经120°以西。形成黄淮雨季。
(5)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35°,其脊端已伸入到整个华中地区。形成华北暴雨。
(6)6、9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回跳,跳到北纬25°附近,这时大范围雨区又退回到黄河流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7)10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回跳到北纬20°以南,其脊端显著东撤到东经120°附近。这时,可以造成华南后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