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稻瘟病和纹枯病的病害循环和流行特点比较两病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题目
问答题
试从稻瘟病和纹枯病的病害循环和流行特点比较两病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黄矮病流行区麦二叉蚜防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防治对策以种植抗病耐蚜品种为主,有机磷农药处理麦种,做好测报,春季药剂保护易感病麦田,保护蚜虫天敌等。

第2题:

黄曲霉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流行特点
黄曲霉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高温潮湿,所以该病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多雨季节。传播主要是通过落入蜂蜜或花粉中的黄曲霉菌孢子和菌丝,当蜜蜂吞食被污染的饲料时,分生孢子进入体内,在消化道中萌发,穿透肠壁,破坏组织,引起成年蜜蜂发病。当蜜蜂将带有孢子的饲料饲喂幼虫时,孢子和菌丝进入幼虫消化道萌发,引起幼虫发病。此外,当黄曲霉菌孢子直接落到蜜蜂幼虫体时,如遇适宜条件,即可萌发,长出菌丝,穿透幼虫体壁,致幼虫死亡。
2.防治方法
蜂场应选择干燥向阳的地方,避免潮湿,应时常加强蜂群通风,扩大巢门,尤其雨后应尽快使蜂箱干燥。对患病蜂群的巢脾和蜂箱消毒,撤出蜂群内所有患病严重的巢脾和发霉的蜜粉脾,淘汰或用二氧化硫(燃烧硫黄)密闭熏蒸。患病蜂群喷喂优白净或抗白垩一号药物治疗,方法及用量均同白垩病。

第3题:

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黄矮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稻粒粉黑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试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阐述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为主要的侵染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主要通过直接侵入,也可经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引起发病,病花瓣和病叶中的菌丝体再侵染。发病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核的数量,春季2—4月(特别是油菜开花期)的气候条件,油菜盛花期与子囊盘的盛发期的吻合程度及栽培条件,品种抗性等。采用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耐性品种(甘蓝型,芥菜型油菜较白菜型抗病)②减少初侵染(水旱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及时处理病残体)③适时播种,合理施肥④改善田间小气候(整地时深耕浅畦,盛花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的病叶,黄叶,残败叶)。
2、化学防治:防治对象长势旺,丰产,病害可能大发生的地块防治时期:盛花期药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1~3次(打药不打在茎秆而打在花上: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落在花上,结病时花瓣散落至各处)
3、生物防治:盾壳霉,木霉等寄生病病菌核

第5题: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并经气流传播,萌发侵入后,形成中心病株。以后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前,气温20-28℃和高湿条件下,容易引起叶稻瘟流行;孕穗后遇到20℃左右低温,能减弱寄主的抗病力易引起穗颈瘟流行。阴雨连绵,日照不足,雾、露重,湿度大有利于发病。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同一器官组织幼嫩期感病,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氮肥或长期深灌水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⑴选用抗病品种
⑵减少菌源
⑶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
⑷化学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WP100克或30%稻瘟灵100ml或2%春雷霉素80ml,发病初期、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

第6题:

三环唑和富士一号可有效防治()。

  • A、水稻纹枯病
  • B、水稻细菌性病害
  • C、稻瘟病
  • D、稻粒黑粉病

正确答案:C

第7题:

氟铃脲除具有杀虫功效外,对()病害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 A、水稻稻瘟病
  • B、水稻纹枯病
  • C、水稻稻曲病
  • D、水稻白叶枯病

正确答案:B

第8题:

合理地水肥管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栽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水稻的抗病性和通过影响田间小气候而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因而,改进栽培管理措施,特别是合理施肥,控制灌溉水对稻瘟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①施肥。偏施氮肥会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游离态氮和酰氨态氮含量增加,硅化程度减弱,增加外渗物中铵含量,引起植株徒长、组织柔软、叶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浓绿、无效分蘖增多,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同时,氮肥施用不当,易引起稻株早衰,至幼穗形成期,往往发生根系腐烂现象,降低稻株生活力,增加感病机会,加重发病程度。绿肥用量过多,常引起稻株后期猛长,发病严重。土壤沙性重、土层薄,保肥能力差,土温易增高,肥料分解快,会引起稻株徒长,降低抗病力。追肥过迟,造成后期氮素过多,引起水稻贪青,抽穗不整齐,往往诱发穗颈瘟。施用迟效性肥料或土杂肥比单独施速效性化肥发病轻。施肥与发病的关系还受品种影响,耐肥抗病品种,在用肥量增加和不同施肥方法下病害变幅小,而不耐肥的感病品种则正相反。
②灌溉。长期深灌的稻田、冷浸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的黄黏土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高,土中嫌气微生物产生大量H2S、CO2及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使根系不能良好生长,甚至引起稻根变黑腐烂,影响根系呼吸作用和减弱吸收养分的能力,影响稻株的氮、碳代谢,降低蒸腾作用和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使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与运输减少,减弱叶片表皮细胞的硅质化,致使水稻抗病力降低。但田间水分不足(如旱秧田、漏水田)也影响稻株的正常发育,蒸腾作用减弱,减少对硅酸盐的吸收和运转,降低稻株组织的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第9题:

稻瘟病的病害循环、流行类型及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病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未腐
熟的粪肥及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病谷也可成为初侵染源。此病是一种气流传播、具多次再侵染,与环境和品种关系密切的病害防治策略是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辅助。具体方法有:1.种植抗病品种2.减少病源3.改进栽培方式,4.药剂防治

第10题:

简述合理的肥水管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1)合理灌溉能降低田间湿度,后期晒田和浅灌能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和促进养分分解,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性,特别对于纹枯病浅灌有利于减缓垂直扩展的作用。
(2)N.P.K平衡施肥有利于降低植株体内的游离氮,增加表皮细胞的硅化程度。偏施氮肥使叶片柔嫩,硅化程度降低,体内的游离氮增加从而降低了水稻抗侵入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病原物侵入后的扩展。氮肥过多,会造成叶片披垂,从而增加田间株间湿度,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和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