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明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题目
问答题
试说明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给出BCNF的定义,并说明满足BCNF的关系有哪些特性。


答案:关系模式R∈1NF。若X→Y且YX时X必含有码,则R∈BCNF。满足BCNF关系的特性有:所有非主属性对每一个码都是完全函数依赖;所有的主属性对每一个不包含它的码,也是完全函数依赖;没有任何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非码的任何一组属性。

第2题:

什么叫遗传基因,它有什么特性,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遗传基因,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基因具有3种特性:
①稳定性。
基因的分子结构稳定,不容易发生改变。基因的稳定性来源于基因的精确自我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分配给子细胞,或通过性细胞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
②决定性状发育。
基因携带的特定遗传信息转录给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核糖体上翻译成多肽链,多肽链折叠成特定的蛋白质。其中有的是结构蛋白,更多的是酶。基因正是通过对酶合成的控制,以控制生物体的每一个生化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③可变性。
基因可以由于细胞内外诱变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突变。突变的结果产生了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由于基因的这种可变性,才得以认识基因的存在,并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为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

第3题:

浅谈鳜鱼的生物学特征。


本题答案:①鳜鱼属鲈形目、鳜亚科的鱼类,成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部有鳞而细小,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分为硬刺,后部分为软鳍条。体黄绿色,腹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
②鳜鱼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一般2~3冬龄才达性成熟,6~7月为产卵盛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值得注意的是,鳜鱼的12根背鳍刺、3根臀鳍剌和2根腹鳍刺均有毒腺分布,在捕捉和剖杀时应特别小心。

第4题:

试说明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正确答案: (1)形态特征体较高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圆。眼较小,侧上位。口裂大略倾斜,颌骨末端伸至眼睛后缘。体色黄绿,腹部黄白。体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纹和斑块6-7背鳍棘的下方有一条上下行的全身最大的褐色斑带。
(2)生态习性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孵出后开食就心其他鱼类的鱼苗为食,饿时自相残食。
(3)生长速度在饲养条件下,饵料适口、充足,生长较快。养殖1冬龄的鳜鱼,体可达30厘米,体重500克。
(4)繁殖习性在长江流域5月中旬至7月初为繁殖季节,北方较迟。广东、广西和南省进入4月份就可催产。天然水域中,雄性1冬龄性成熟,雌性鱼2冬龄性成熟欢在微流水中产卵。卵微粘性,多次产卵型,少有一次产空者。产卵活动可延续3-时,个别亲鱼间断产卵达24小时。在21-25度条件下,受精卵经43-62小时胚体孵

第5题:

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正确答案: 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先驱者。贡献: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首次观察到细菌等多种微生物;一生制作过400余架显微镜;发表过大量有关微生物的论文。

第6题:

鳜鱼的生物学习性?


正确答案: ①生活习性:鳜鱼一般生活在静水或缓急的水体中,尤其是生活在鄱阳湖、梁子湖这样的水草茂盛、水质清晰的湖泊中。冬季常常在深水处和洞穴中越冬。春季,鳜鱼则游向浅水中觅食。白天卧穴,夜间在水草中捕食。
②食性:鳜鱼胃典型的食肉性鱼类。
③生长:鳜鱼的生长速度还存在这雌雄差别。雄性鳜鱼第一年生长比雌鱼快,从第二年开始情况完全相反,雌鱼的体长和体重的增长均超过雄鱼。
④繁殖习型:鳜鱼在水库、湖泊、江河中能自行产卵。它的生殖季节就全国来讲为4月~7月。雄性一般两年至三年才能成熟,最小的成熟个体也只有100g左右,一般在250g。长江流域水温在20℃以上即产卵,6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鳜鱼产卵盛期。鳜鱼的产卵量一般为2.8万粒~21.4万粒。鳜鱼一般喜欢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据调查,鳜鱼的产卵场在水深1m~2m,流速大约0.6m/s~0.8m/s,砂质底的地方。产卵的适宜水温为20℃~30℃,产卵最适合水温23℃~25℃,产卵活动一般在夜晚进行。

第7题:

试分别说明什么叫控制阀的流量特性和理想流量特性?常用的控制阀理想流量特性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控制阀的流量特性是指被控介质流过阀们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开度(相对位移)间的关系,及Q/Qmax=f(l/L)。
(2)在不考虑控制阀前后压差变化时得到的流量特性称为理想流量特性。
(3)直线流量特性:指控制阀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成直线关系,即单位位移变化所引起的流量变化是常数。d(Q/Qmax)/d(l/L)=K(2)等百分比流量特性:指单位相对行程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此点的相对流量成正比关系,即控制阀的放大系数随相对流量的增加而增大。d(Q/Qmax)/d(l/L)=KQ/Qmax,即ln(Q/Qmax)=Kl/L+C。
(3)抛物线流量特性:Q/Qmax=1/R{1+l/L(R0.5-1)}2。
(4)快开特性:在开度较小时就有大流量,随开度的增大,流量很快就达到最大。

第8题:

举例说明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的意义。


参考答案:1)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猪一般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只有114天,一岁时或更短的时间可以第一次产仔。据报道,我国优良地方猪种,公猪3月龄开始产生精子,母猪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3个月,太湖猪7月龄亦有分娩的。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两胎,若缩短哺乳期,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以达到两年五胎或一年三胎。
经产母猪平均一胎产仔10头左右,比其他家畜要高产。我国大湖猪的产仔数高于其他地方猪种和外国猪种,窝产活仔数平均超过14头,个别高产母猪一胎产仔超过22头,最高纪录窝产仔数达42头。
在生产实践中,猪的实际繁殖效率并不算高,母猪卵巢中存卵原细胞11万个,但在它一生的繁殖利用年限内只排卵400个左右。母猪一个发情周期内可排卵12~20个。而产仔只有8~10头;公猪一次射精量200~400m1,含精子数约200~800亿个,可见,猪的繁殖效率潜力很大。试验证明,通过外激素处理,可使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排卵30~40个,个别的可达80个。产仔数个别高产母猪一胎也可达15头以上。这就说明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繁殖措施,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采用先进的选育方法,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效率是可能的。
2)食性广,饲料转化效率高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与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能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仅次于鸡,而高于牛、羊,对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高。资料说明,按采食的能量和蛋白质所产生的可食蛋白质比较,猪仅次于鸡,而大大超过牛和羊。从这个意义上讲猪是当之无愧的节能型肉畜。猪的采食量大,但很少过饱,消化道长,消化极快,能消化大量的饲料,以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猪对精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76.7%,也能较好地消化青粗饲料,对青草和优质干草的有机物消化率分别达到64.6%和51.2%。但是,猪对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而且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对日粮的消化率也就越低。3)生长期短,周转快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出生时发育不充分,猪出生后为了补偿胚胎期内发育不足,生后两个月内生长发育特别快,30日龄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为一月龄的2~3倍,断奶后至8月龄前,生长仍很迅速,尤其是瘦肉型猪生长发育快,是其突出的特性。
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猪生有特殊的鼻子,嗅区广阔,嗅粘膜的绒毛面积很大,分布在嗅区的嗅神经非常之密集,因此,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对任何气味都能嗅到和辨别。猪的听觉相当发达,猪的耳形大,外耳腔深而广,即使很微弱的声响,都能敏锐地觉察到。猪的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
5)适应性强,分布广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言之一,除因宗教和社会习俗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

第9题:

试写出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运动特性方程,此运动特性方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1.运动特性方程式为:n1+n2=2n0
2.它说明了:
1、左右两侧半轴齿轮(或驱动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借此两侧驱动轮可以顺利转弯,与地面做纯滚动。
2、任何一侧半轴齿轮(或驱动车轮)转速为零时,另一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为差速器壳转速的2倍。
3、当差速器壳转速为零时,若某一侧驱动轮向前转动,则另一侧驱动轮必然向后转动,二者转速的绝对值相等。

第10题:

何谓Trinder反应?试说明此反应的分析特性。


正确答案:Trinder反应是指对氧化酶催化底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与4—氨基安替匹林及苯酚生成红色色素的反应。此反应首先由Trinder于1969年提出,故名。Trinder反应最初使用苯酚作生色剂,后来有许多作者提出十余种化合物替代苯酚(如2.4—二氯酚等),使反应的灵敏度得以显著提高。Trinder反应构成了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及尿酸等酶法测定的基础,有较为重要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催化Trinder反应的过氧化物酶对底物专一性差,维生素C、尿酸、谷胱甘肽及胆红素等还原性物质也与色原性物质竞争H2O2,从而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被消耗,导致色素形成减少,测定结果偏低。此外,工具酶中如夹杂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也能消耗氧化产物H2O2,使被测物的测定值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