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1)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2)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3)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宿主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的种间关系称偏利共生;对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关系,称互利共生。
(5)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向体外分泌代谢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2题:

请举例谈谈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作物的互相利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第3题:

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中性作用、竞争、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第4题: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

  • A、正相互作用
  • B、负相互作用
  • C、中性作用
  • D、前导性作用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简述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作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授粉的互利作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第6题:

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
解析:
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如下:

  (1)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是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短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定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4)活动目标,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总目标要通过上述四个层次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幼儿身上。目标越小、越具体,目标的实现也就越容易。上述四个层次的目标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幼儿园教育总目标,通过上述层次的转化,使宏观的教育目标真正成为可操作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第7题:

请各举两个例子说明两个种群可能有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一.负相互作用。
1.竞争,两个生物争夺同意对象而产生的对抗作用。分为直接干涉型动物(格斗)和资源利用型竞争
2.捕食:一个物种的成员取食两仪个物种成员的现象。
3.寄生,一个种寄居于另一个中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病毒,细菌,真菌,菟丝子,等。拟寄生:是昆虫寄生昆虫的现象,产卵养虫致死。
4.偏害作用:是指当两个物种在一起时,由于一个物种的存在,可以对另一个物种起到抑制作用,而自身却无影响,如化感作用。
二.正相关作用。
1.偏利作用,一方有利。
2.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在一起,彼此各有所得,但二者之间不存在依赖,例如蟹和腔肠动物。
3.互利共生,双方都有利,相互依赖,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共生关系,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白蚁和肠道鞭毛虫。

第8题: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

A.正相互作用

B.负相互作用

C.中性作用

D.前导性作用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简述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所包括的类型?


正确答案: 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其中,正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偏害作用;负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第10题:

在一个变化剧烈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应是()

  • A、个体数量最多的种群
  • B、个体体积最大的种群
  • C、个体间差异最大的种群
  • D、个体间差异最小的种群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