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成蟹养殖池的日常管理?

题目
问答题
如何加强成蟹养殖池的日常管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成蟹池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六查、六勤":即查河蟹活动是否正常,勤巡塘;查河蟹是否缺氧,勤做清洁卫生工作,改善水质;查蟹池内是否有敌害生物,勤清除敌害;查池内是否有软壳蟹,勤保护软壳蟹;查河蟹是否患病,勤防治蟹病;查成蟹池的防逃设施,勤维修保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设置成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


正确答案:成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有以下几种:
(1)水泥砖墙池塘四周,离水边1米用砖砌墙。墙基宽25厘米、深12厘米,墙高1米,墙顶做向内的出檐15厘米。墙四角砌成圆弧形,内墙用水泥粉面,外侧用水泥沟缝。此法具坚固耐用、防逃效果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
(2)玻璃钢、钙塑板围拦在池埂上用高1米的玻璃钢或钙塑板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用打了螺眼的钢条或木柱作桩,将板打孔固定在桩上。此法具质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防逃效果好等优点。一般使用年限为3~4年。
(3)聚乙烯网片围拦用3×3聚乙烯网片,网高1米,埋入土中20厘米,出土部分50厘米,另30厘米形成向内的出檐。用1米长树桩或竹竿固定网片。如不做出檐,可在网片下端缝上宽为50厘米的塑料薄膜(0.1毫米厚)。此法造价低,装置方便,易修补更换。
(4)双层聚乙烯薄膜围拦在蟹池外围挖一沟.将薄膜下端埋入土中,出土部分用竹片固定,上端向内倾斜60°角。此法造价低廉,不抗大风,需及时维修更换。此外,池塘进排水口均应用网片拦好。

第2题:

养殖池的供水系统如何设计?


正确答案:小规模家庭养殖黄鳝,可使用水泵将河水、田水、池塘水直接抽到养殖池内即可。可以不需修建供水系统。但从事规模养鳝,则有必要建立水塔,同时安装供水管路。一般每300平方米标准鳝池需建立容水量在10立方米以上的水塔或蓄水池。为减少劳动强度,一般均将水塔建在场地的最高位置或修建成水塔,使其池底高于全场任一供水点1米以上。为节约成本,大规模养鳝时也可考虑在水塔附近修建蓄水池,当水塔内的水快用完时,再从蓄水池中抽水供应。从水塔安装PVC塑料供水管到各个养殖池。一般主管道直径以不小于3厘米为宜,分支供水管道直径不小于2厘米。每个池分别安设一个球阀开关,供水管用配套的管卡固定。

第3题:

用作姜葱炒蟹的肉蟹宰杀方法是,将蟹戳死,用刷将蟹身洗刷干净,掀起蟹盖,削盖的弯边,切去蟹厣,剁下蟹鳌,拍裂,将蟹身斩成若干块。(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为什么成蟹必须暂养后销售?如何暂养成蟹?


正确答案:10月份捕捞的河蟹,肥满度差,其蟹黄(肝脏和性腺)不饱满,蟹肉未壮实,含水量高,体重轻,价格便宜。而且此时气温尚高,运输死亡率大。因此必须将捕出的河蟹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再行出售。此时,河蟹经1~2个月的强化培育,蟹体饱满,蟹肉壮实,体重增加,含水量低,含脂最高,价格较昂贵,是出售上市的最适季节。
暂养池一般均为土池,面积2~4亩,池深1.5米,池底坡度1:3,用铝皮、网片或塑料薄膜作防逃墙(如用水泥板作防逃墙,暂养蟹的趾尖容易磨破,极易感染细菌而大批死亡)。河蟹暂养前应做好池塘清整工作,清除淤泥,彻底清塘,然后种植(培育)水生植物。一般每亩可暂养河蟹500公斤。暂养前,河蟹必须严格挑选,把那些肢体不全,步足趾尖破损,爬行缓慢的伤蟹、病蟹挑出,以提高暂养成活率。暂养期间要适当投喂小杂鱼、谷类和菜类等食品。投喂时要沿池边均匀洒放。由于河蟹暂养密度大,投饵量多,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应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水温高时,一般每隔l~2天就应换水,如能采用微流水暂养,则更为理想。

第5题:

在池塘中如何捕捞成蟹?


正确答案:养蟹池中的河蟹可采取以下方法捕捉:
(1)池塘中安置人工蟹穴此法只需每隔4~6小时将人工蟹穴迅速提起,倒出成蟹后,放回原处即可。所捕出的河蟹不会受伤。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小的蟹池中采用。
(2)池塘中安置蟹簖蟹簖是用竹子编成的竹箔类捕捞工具(近年来不少地区也采用聚乙烯网片组成,捕捞原理相同)。一般在池塘中仅拦截1/2,每天倒二次蟹篓。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大的蟹池中采用。
(3)蟹罾形状与大扳罾相似,但规格很小。一般采用4~5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成边长50~60厘米的正方形,四角用二根十字交叉的毛竹片,每根弯成弓形,两端与网片对角线的两角相连,在十字交叉处用细绳扎紧,留一段细绳,末端安上环形浮子,浮于水面。作业时,在网兜中间扣上小块鱼肉、螺肉作为诱饵,诱蟹进网取食。捕蟹时,把网沉入水底,每隔半小时至l小时,用带钩竹竿将环形浮子迅速提起,即可捕捉。此法主要用于鱼蟹混养池。
(4)流水捕捞法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大部分河蟹在水中活动,并有争水顶流的习性,性成熟的河蟹又有顺水爬行的天性。因此,可在进水口进水、出水口放水,并在进、出水口分别安置蟹笼,即可捕捉。
(5)干池捕捞法即排水干池,河蟹均汇集于排水口前的池漕(深潭)中,可用手抄网在槽中捞捕。但此法不易一次捕尽,可在夜间在池塘四角用灯光诱蟹捕捉,最后人下池用手捕捉。

第6题:

日常操作中如何保证成球质量?


正确答案: 根据一般的经验要做到“一看”、“一捏”、“一调”、“一清”才能保证成球质量,“一看”:看卸出料球情况“一捏”:是用手指捏料球软硬程度“一调”:是根据“一看”“一捏”判断料球大小,干湿,强度高低,然后调整给水量“一清”:是经常清理盘底及接料板上积料

第7题:

养殖池塘成酸性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

  • A、更活跃
  • B、加强
  • C、恶化
  • D、死亡

正确答案:C

第8题:

养殖池内的水温如何管理?


正确答案:为保证水温在黄鳝的适温范围内,我们有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在池中投放温度计,并注意加以观测,尤其是在过热或过冷的时候,更应注意,以免因水温不适而使黄鳝发病甚至死亡。在夏天高温时节,若我们发现水温接近或超过30℃,应立即加注新水,并将池水加深,同时为控制水草丛中的气温及水温,可采取在水草上铺盖遮阳网,一般不必搭架或使用其它遮荫措施。在春末及深秋,水温偏低,不利于大量吃食,可适当减少水草的覆盖面,并将黄鳝的投食时间逐渐提前,以期增大黄鳝的采食量。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可采取在养殖池的水草上部分覆盖塑料膜的方式,一方面防止水草被冻死,同时也利于增加池温。池水应尽可能加深。在冬季不结冰或只结薄冰的地区,冬季可直接在无土越冬。在冬季容易结冰或冰冻历害的地区,应考虑有土越冬或采用室内加温越冬。

第9题:

成蟹夏季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夏季天气炎热,水温较高,为确保河蟹安全度夏,提高成活率,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池塘养蟹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1)加强水质管理在炎热盛夏季节,蟹池表层水温有时可达30℃,对河蟹生长不利,水温22~25℃适宜河蟹生长。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体,爬到池坡,摄食量明显下降,影响生长。夏季应该加深池水,保持在1.5米左右,降低池水温度。5~7天换水1次。水温33~℃以上,2~3天就要换水1次。每次换去池水的1/3,先排出部分池水,再补充新水。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换水时间以傍晚为宜,中午不宜换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定期施用生石灰(用量为15千克/667米2),保持pH值7.5~8.5。
(2)移植水草夏季蟹池内应移植一些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漂浮植物,用绳或竹竿拦成一片。成片水草可起到遮阴降温作用,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此外,蟹池中应栽种轮叶黑藻、苦草等,以便河蟹摄食和躲避敌害。水草的覆盖面占池面的l/3,对腐烂的水草应立即捞除,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3)注重饵料投喂河蟹属杂食性动物,食性广泛,对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小虾、螺蚌肉等)特别喜爱,但动物性饵料比例高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夏季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小麦、马铃薯、山芋、南瓜等)投放到固定食台上。投饵时间在下午17时以后,早上6时以前。投喂量为总体重的50%左右。
(4)做好"四防"工作坚持每日早晚巡塘,防逃、防盗、防病、防敌害。夏季雨水多,要特别注意。防止雨水冲垮池埂,造成河蟹外逃。严防敌害生物危害,防止老鼠、水蛇等的侵害,通常采取人力驱赶、工具捕捉、药物毒杀等方法。池塘养蟹密度较高,病害较多,应以防为主。发现河蟹不摄食、不活动、附肢腐烂、体表有污物等患病迹象,迅速施药治疗,减少河蟹死亡,保证河蟹快速生长

第10题:

成蟹养殖池塘应具备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河蟹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水温过高对河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成蟹养殖池塘应力求符合上述河蟹的生活习性要求,让河蟹生活在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里。成蟹养殖池墉要求如下条件:
(1)位置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背风向阳。
(2)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3)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面积过小,水质不易稳定,过大管理不便。
(4)水深池深1.5米,水深1~1.2米。
(5)池塘坡度1:3。可大大减少河蟹穴居的数量。
(6)池塘形状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长宽比为5:3。
(7)土质池埂较宽,土质紧密,以壤土为好。池塘不漏水,池底淤泥不超过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