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

题目
名词解释题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抑制光合作用
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3)干扰植物激素平衡
4)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
5)干扰核酸蛋白质与脂肪的合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除草剂有哪些种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按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分为触杀型和内吸型除草剂,按其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和灭生性除草剂。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1)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
(2)抑制杂草的呼吸作用
(3)干扰杂草的蛋白质代谢
(4)破坏杂草体内生长素平衡
(5)抑制植物微管组织发育

第2题:

触杀性除草剂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药效发挥速度快。药剂不经过传导直接发挥作用,吸收部位与作用部位在一起,所以需要时间短。
2)杀草不彻底,对多年生杂草及大龄杂草效果不好。多年生杂草及大龄杂草具有再生能力,处于休眠状态的芽由于顶芽被杀死而开始萌发,形成新的植株。
3)作物药害较轻时表观症状也很明显,但一般不影响产量。
4)喷药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必须保证杂草植株所有部位都接触到药剂才能将整株杂草杀死,杂草未接触到药剂的部位不受害。

第3题: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形式?结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作用机理:
(1)破坏菌的蛋白质的合成--使菌细胞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破坏细胞壁的合成--通过破坏细胞壁成分的合成
(3)破坏菌的能量代谢--通过破坏催化生化反应的酶
(4)破坏核酸的代谢作用--通过抑制核苷酸
(5)改变植物的新陈代谢--改变新陈代谢,增强对病菌的抵抗力
结构特点:杀菌剂的化学结构可分为活性基团和成型基团两部分
(1)活性基团:是对生物有活性的化学结构,又称为毒性基团。
2)成型基团:对生物活性有影响的各种取代基团,又称为助长发毒基团。通常是指亲油性基团,或是具有油溶性的基团。成型基团的结构对杀菌剂的穿透力有显著影响:
A.脂肪基的结构形状应具有相似性
B.碳链的结构:直链、低级烃基穿透力
C.原子的大小:原子小穿透力

第4题:

试述抗菌药物抗菌作用机理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抗叶酸代谢: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可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最终影响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细胞膜外是一层坚韧的细胞壁,能抗御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是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与五肽相连的N-乙酰胞壁酸重复交替联结而成。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可分为胞浆内、胞浆膜与胞浆外三个阶段。能阻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可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由于菌体内的高渗透压,在等渗环境中水分不断渗入。致使细菌膨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3)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细菌胞浆膜主要是由类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半透膜,具有渗透屏障和运输物质的功能。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表面活性物质,能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酯结合;而制霉菌素和二性霉素等多烯类抗生素则仅能与真菌胞浆膜中固醇类物质结合。它们均能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糖和盐类等外漏,从而使细菌死亡。
(4)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为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成,哺乳动物是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80S,由40S与60S亚基构成,因而它们的生理、生化与功能不同,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核蛋白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而不影响哺乳动物的核蛋白体和蛋白质合成。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但它们的作用点有所不同。
①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呈可逆性抑制的有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
②能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而抑菌的抗生素如四环素能阻止氨基酰tRNA向30S亚基的A位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③能与30S亚基结合的杀菌药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等)。它们的作用是多环节的。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因而具有杀菌作用。
(5)抑制核酸代谢: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DNA的合成,利福平能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

第5题:

除草剂类型有哪些?


正确答案:按除草剂对药用植物与杂草的作用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敌稗、灭草灵、2,4一D、二甲四氯、杀草丹等。
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五氯酚钠和氯酸钠等。

第6题:

与附子“温肾回阳”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有哪些?


正确答案:(1)强心、增加心率和抗心律失常:去甲乌药碱兴奋心脏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作用。
(2)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心肌缺血:去甲乌药碱兴奋血管β受体和阻断α1受体而扩张冠状血管、脑血管、下肢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为循环作用。
(3)抗休克:与其强心、增高血压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关。
(4)抗寒冷
(5)增强免疫

第7题:

除草剂混用具有哪些作用?


正确答案: (1)扩大杀草范围:农田杂草种类繁多,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1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常混合生长,而每一种除草剂又有一定的杀草范围,因而把不同选择性和不同作用部位的除草剂科学混合使用,杀草明显扩大。
(2)延长施药适期:除草剂混用后,可延长适期。
(3)降低残留毒性:除草剂合理混用后,残留毒性小,残效期短,对农作物安全。
(4)提高除草效果:除草剂合理混用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5)增产作用明显:除草剂科学混用后,除草效果明显,对农作物安全,增产比较明显。

第8题:

影响鱼类生长的外源因子有哪些?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鱼类生长受内在的遗传基础和外在的生活条件所制约。遗传基础是决定鱼类生长发育速度的重要前提,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为鱼类快速生长提供有力保障。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外界因素有饵料、温度、光照、水质化学因子、水体大小等。1.饵料
能量收支公式:C(食物能)=维持耗能[E(排泄能)+M(代谢能)]+G(生长能)食物的供应可能是影响生长的最主要因子,只要食物的数量充足,质量合适,在适宜生存的理化环境条件下,鱼类可以达到最快的生长。如果营养水平仅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那么只能维持它的生命,而不会正常的生长。2.温度(控制因子controllingfactor)
水温→代谢速率→摄食强度→消化吸收
每种鱼都有一个最适温度,一般温水性鱼类的最适温度20-30℃;<15~10℃,食欲不振,生长慢;温度过高,代谢活动过大,消耗大。
1、温度能改变代谢速度,鱼是变温动物,其代谢强度在适温范围内与温度成正相关。提高温度必然导致维持需要量的增加,由于鱼更加活泼,摄食更多的食物。
2、生长速度决定于鱼类在维持所需要的能量之外,能否消化吸收更多的饵料。每种鱼都有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养殖生产上要抓住各种鱼类的适温季节,进行强化培育,以充分发挥鱼的生长潜力。3.光照(指导因子directivefactor)光-光合作用-食物(初级生产力)光-温度-代谢--摄食强度--消化吸收光-内分泌/性腺发育
光线刺激,通过视觉器官和中枢神经,影响内分泌器官特别是脑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较长时间的光照,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生长效果。如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的虹鳟,温度为11.5℃,而每天用标准光照射12h或18h,反而比每天照射6h生长慢。
光照与鱼类生殖腺的发育有一定关系,通过控制光照和温度的方法,可控制鲻的生殖腺发育,使它的卵巢在非繁殖季节能很好地发育起来,使鱼提早产卵。溶解氧(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溶解氧-生化反应,变化速率(代谢)溶解氧--代谢--食欲-消化吸收-生长每种鱼都有一个临界氧浓度4.化学因子
鱼在水中活动,必须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这样才能维持它们的生命活动。因此,水中含氧量的多少,会影响到鱼的生长,氧气不足时,生长会缓慢。盐度
渗透压的调节具有一定的限度;渗透压的调节也需要消耗能量。
pH值
鱼类一般喜欢生活在微碱性的水体,过高过低都压制生长。
水中盐类总浓度必然影响鱼的渗透压调节关系,不适的水体盐度会阻碍鱼类生长。鱼类对水质(特别是pH)的适应是有一定范围,超出这个范围,不仅生长受到阻碍,而且还会有死亡的危险。养鱼池一般都要求保持pH在中性或弱碱性。5.水体空间大小
容纳鱼的总容积的大小,可以影响鱼的生长。实践证明,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大水体里生活的鱼要比小水体里的长得快,有“宽水养大鱼”说法。大水体中氧气充足、饵料丰富,栖息、活动场所广阔。

第9题:

按照作用机理,可以将除草剂分为()除草剂和()除草剂。


正确答案:内吸性;非内吸性

第10题:

月饼糖浆的作用有哪些?作用机理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月饼糖浆主要有以下作用:
1)限制和面时面筋形成,
2)增加月饼烘烤时上色程度,
3)加快月饼的回油速度,
4)延长月饼保质期。
产生以上作用的机理是:准话化糖浆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有着较强烈的吸湿和保湿性,在和面时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促进上色,在冷却和储存初期,极易吸收馅料内水分,使月饼迅速回软,同时因是单糖,分子量小,粘度低,则油脂在饼皮中流动性好而易于回油,在储藏时,因有较高渗透压,又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从而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油脂酸败,延长月饼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