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薯块退化的原因和防止退化的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薯块退化的原因和防止退化的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


正确答案: (1)防止菌种的混杂,在菌种转管、出菇试验等工作中,均应加强品种隔离,减少品种间的混杂,以保证优良品种的遗传组成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
(2)控制菌种传代次数,菌种传代次数越多,产生变异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菌种发生退化的概率就会越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菌种的移接代数。
(3)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保存菌种。
(4)创造菌种生长良好营养条件和外界环境。
(5)防止病毒感染。

第2题:

拼种退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品种退化?


正确答案: 品种退化的原因: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良种自身遗传性发生变化和突变,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不适合品种种性要求,在繁育过程中,缺乏对良种的选择,长期营养繁殖引起的生活力衰退和积累病毒。
防止品种退化:建立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和严格的良种繁育制度;防止混杂;提供优良的栽培条件,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去杂去劣,加强选择;改变生活条件,增加内部矛盾性,提高生活力;利用有性过程增加内部矛盾,提高生活力;选择易于生活力复壮的部分做繁殖材料。

第3题:

简述薯块退化的原因和防止退化的措施。


正确答案: 薯块退化的原因:
薯块退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主要是指马铃薯抵抗病毒浸染的能力。
外因主要是病毒和高温。
马铃薯受病毒感染后,在无性繁殖世代中逐渐积累起来,因而病毒成为马铃薯退化的直接外因;高温不符合马铃薯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喜冷凉而不耐高温的特性,使其生长势削弱,抗耐病毒的侵染的能力降低,且高温促进病毒的繁殖和侵染,因而高温是导致病毒发展使马铃薯退化的间接外因。
防止薯块退化的措施:
(1)选用和推广抗退化品种,既可建立留种基地,也可进行杂交选育。
(2)选择冷凉季节实行秋播或晚秋播种。
(3)利用实生薯作种(因病毒很少侵入花粉、卵和种胚)。
(4)茎尖培育无毒种薯。
(5)改进种薯的贮藏条件,即选择干燥、凉爽、通风处薄摊,冬季覆盖防冻。
(6)改进栽培技术,将其种植于沙壤土上,进行高肥水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适时早收等。

第4题:

简述我国耕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导致我国耕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开发建设占用耕地过多,象城建、工业、交通等占用大量的土地。
(2)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我国的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都很严重,沙漠化土壤每年以1000万亩的速度向外扩展,水土流失每年达到50亿吨。
(3)土壤污染。首先是来自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其次是垃圾、废渣、污水的污染,还有就是大气、水体污染物的迁移。
(4)土壤次生盐渍化。我国有次生盐渍化耕地1000万公顷。

第5题:

马铃薯种薯混杂退化的表现及原因。


正确答案: 表现:植株变矮、茎秆纤细、叶片卷曲、花叶皱缩、黄斑、叶脉坏死、块茎畸形、逐年变小等。
原因:机械混杂。
芽变:由体细胞基因突变所引起,一般频率为5×10-6-2×l0-6。
病毒侵染:最主要原因。

第6题:

试述马铃薯品种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植株长势逐年削弱、矮化、分枝变少,结薯变小,产量逐年下降,甚至绝产,这种现象称为种性退化。退化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病理退化和生理退化两种。病理退化是由于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易感染病毒而导致的种性退化,这种退化可使用茎尖脱毒解决。生理退化则是因为高温有利于病毒对马铃薯的浸染及其在寄主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高温还能使块茎芽的生长锥细胞在生长和贮藏过程中发生衰老而导致的种性退化。
防止退化的措施:(1)冷凉季节保种。
(2)冬季或早春低夜温培育。
(3)茎尖脱毒技术及其良繁体系。

第7题:

简述防止棉花混杂退化的措施。


正确答案: ①管理体系,制定一套防杂保纯制度和措施;
②合理品种布局,实行“一地一种”制;
③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原种、良种繁育体系。

第8题:

为什么脱毒种薯还会退化?


正确答案: 有些对病毒抗性差的品种,未脱毒前可能感染了某些病毒的弱系,由于病毒的交互保护作用,致病力强的株系很难再侵染、危害。因此,这些品种长期种植,也表现了退化轻、退化慢的特点。但这些品种经过茎尖脱毒后,把具有交互保护作用的弱系病毒脱除。脱毒种薯用于生产,一旦感染病毒强系后,便表现出退化并且速度快。解决这一问题,应改变长期不换种的习惯;发挥脱毒种薯的增产作用必须通过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源源不断地为生产提供优质脱毒种薯,使农户及时更新种薯,才能发挥脱毒种薯的增产潜力。

第9题:

简述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止途径。


正确答案: 退化原因:
1.机械混杂(非生物学混杂),分为品种间混杂和种间混杂。
2.生物学混杂
3.品种本身遗传特性发生累积性变化和自然突变
4.不正确选择的影响
防止途径: 
(一)建立严格的种子繁育规则,防止人为的机械混杂
(二)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严防生物学混杂 
(三)及时去杂、去劣和正确地选择 
(四)生产原种,用原种定期更新已使用多年的种子

第10题:

马铃薯种性退化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马铃薯长期采用营养繁殖,病毒在种薯中逐渐积累,致使植株生长势衰退、株型变矮、叶面皱缩,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嵌斑,甚至叶脉坏死,直到整个复叶脱落等,造成大幅度减产。
解决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对策是利用茎尖脱毒。茎尖脱毒是利用病毒在植物组织中分布不均匀性和病毒愈靠近根、茎顶端愈少的原理,而切取很小的茎尖实现的。马铃薯茎尖脱毒切取的茎尖(生长点)长度一般为0.2~0.3mm,只带1~2个叶原基,经过组织培养成苗后进行病毒检测,确实不带病毒才能繁殖茎尖苗,生产无毒种薯。未经过病毒检测的,不宜繁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