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船舶在他国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在签署该条约时甲国对军舰的无害通过权提出保留,乙国声明反对甲国的保

题目
单选题
《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船舶在他国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在签署该条约时甲国对军舰的无害通过权提出保留,乙国声明反对甲国的保留,丙国表示同意甲国的保留,丁国未作任何表示。已知四国都签署了公约,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哪项( )
A

在甲乙之间,如果乙国并不反对公约在甲乙两国间生效,则既不适用军舰享有无害通过权的规定也不适用军舰通过甲国领海需要事先征得甲国同意的规定

B

在甲丙之间,如果丙国军舰通过甲国领海,则应征得甲国同意

C

丙国军舰不可以享有在乙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

D

丙国军舰通过丁国领海的时候享有无害通过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一海峡为甲乙两国的领海所覆盖,甲国为防止其他国家的船舶通过其领海,在其领海内埋设了水雷。一天,丙国的船舶通过甲国的领海时,不小心触到水雷而导致船舶严重受损,船员死伤数人,丙国非常气愤。几天后,丙国在未经甲国同意的情况下,派出本国的舰队到达甲国领海进行扫雷活动,甲丙两国因此发生争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国在其领海内埋设水雷的做法侵犯了外国船舶的无害通过权

B.甲国对丙国船舶因触到水雷而导致损害应当承担国家责任

C.丙国未经甲国同意而到甲国领海内进行扫雷侵犯了甲国的主权

D.丙国可以请求甲国将其领海内的水雷排除,承诺并保证不重犯和赔偿其损失


正确答案:ABCD
【考点】无害通过;国家责任;国家的主权范围
【解析】无害通过是一项长期国际实践形成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是任何国家均拥有的权利,沿海国不得任意进行阻碍。甲国为了不让其他国家的船舶通过其领海而埋设水雷,严重侵犯了其他国家船舶享有的无害通过权,其做法违反了国际法的规定。所以,A项正确。甲国在其领海内埋设水雷以防止其他国家的船舶通过,该行为违反了其本应承担的国际义务,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甲国应当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至于承担责任的形式,包括停止不法行为,即将其领海内的水雷排除;承诺并保证不重犯和赔偿丙国遭受的损失。所以。BD项正确国家的主权范围及于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领空四个部分,国家在逸四个部分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和绝对的、专属的管辖权,未经本国许可,其他国家不得在其主权范围内进行活动。丙国在未经甲国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进入甲国的领海进行扫雷,不管持何种理由或借口,均侵犯了甲国的领海主权。对此.丙国应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所以,C项正确。因此,本题选ABCD项。

第2题:

甲、乙、丙三国都是某项多边条约的缔约国。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当甲国对该条约的某项条款提出保留时(假设该条约未对保留作出规定),下列哪些判断不正确?( )

A.如乙国接受该保留,则甲、乙两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的规定

B.即使丙国反对该保留,在甲、丙两国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

C.乙、丙之间应适用原来的条约的规定

D.如乙国反对保留,而丙国接受保留,则乙、丙之间该条约整体不适用


正确答案:BD

【考点】条约保留的法律效果
【解析】关于条约保留的法律效果,首先,在保留国和接受保留国之间,按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约规定,因此,A项正确;其次,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若反对保留国并不反对该条约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生效,则保留所涉及的规定,在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B项错误,应选;再次,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按照原来条约的规定,而无论未提出保留的国家是否接受另一缔约国的保留,因此,D项错误,应选。C项正确。本题选BD项。

第3题:

某些国家共同签订了一份关于解决国籍冲突若干问题的公约,公约中规定不承认双重国籍,在签署公约时,甲国对这一规定提出保留,乙国同意甲国的保留,丙国反对甲国的保留,丁国就甲国的保留未作任何的表示,该四国均签署了公约,那么依据条约法中关于条约保留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甲乙两国之间,可以承认双重国籍的公民,乙国在甲国的保留范围内不适用公约的规定

B.若丙国并不反对公约在甲丙两国之间生效,那么甲国保留所涉及到的不承认双重国籍问题,在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

C.在乙国和丙国之间,丙国在甲国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公约的规定,公约规定的双重国籍问题不适用于两国之间

D.在丙国和丁国之间,两国应当适用原公约的规定,不承认双重国籍


正确答案:C
A项在公约的保留国与接受保留国之间,可以按照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到的公约中的规定。B项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若反对保留国并不反对该公约在两国之间生效,则保留所涉及到的规定,在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C项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应当适用原公约的规定不承认双重国籍,而无论未提出保留的国家是否接受另一缔约国的保留。D项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按照原来公约的规定,无论未提出保留的国家是接受还是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保留。

第4题:

“萨力”轮是甲国的货轮,“精灵”是乙国的科考船,“万里行”是丙国的油轮,“Derha”是丁国的捕鱼船。依《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这些船舶在他国领海通过时的哪些行为构成有害行为?( )

A.“萨力”轮无害通过他国领海时,违反沿海有关规定卸载了部分商品
B.“精灵”科考船无害通过他国领海时,自行决定起落了直升机
C.“万里行”通过他国领海时,发生原油泄漏并严重污染了沿海国海域
D.“Derha”捕鱼船在无害通过另一国领海时,进行了捕鱼活动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涉及海洋法中的无害通过制度。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无害是指不损害沿海国和平、安宁和良好秩序。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即是有害:对沿海国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操练或演习;搜集情报:进行影响沿海国防务或安全的宣传;在船上起落或接载飞机;在船上发射、降落或接载任何军事装置;违反沿海国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规章,上下任何商品、货币或人员;严重的污染行为:任何捕鱼活动:任何研究或测量活动:干扰沿海国的通讯系统: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任何其他活动。因此答案是ABCD。

第5题:

甲乙两国是邻国,甲国是沿海国,现丙国的货轮、乙国的科考船拟通过甲国的领海,丁国的飞机需要飞越甲国领海上空。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及国际习惯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丙国的货轮可以无害通过甲国领海
B.丁国的飞机可以无害通过甲国领海
C.乙国的科考船为了进行其科研项目可不经甲国允许即对甲国领海的水质进行取样
D.甲国可对无害通过沿海国领海的该外国船舶从事执行或加以扣押以进行民事诉讼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领海制度。依《海洋法公约》商船可以无害通过他国领海,但飞机不能。A对,B错。沿海国对领海内的一切资源享有专属权利,任何国家和个人非经沿海国同意不得加以开发和利用,C错。沿海国不应为对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行使民事管辖权而停止该船的航行或改变其航向。除该船在通过时违反所应承担的义务或责任之外,沿海国不得为任何民事诉讼的目的而对该船从事执行或加以逮捕,D错。

第6题:

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某项公约,在该公约生效后,甲国在加入时对其部分内容提出了保留,这些保留遭到其他一些国家的反对。鉴于该公约本身未对保留问题作出任何规定,联合国秘书长遂遵循惯例通知甲国,称甲国不能成为公约的当事国,甲国表示强烈的反对,认为它可以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该项保留为该公约的一个或多个当事国所反对,但不为其他当事国所反对,并

且甲国的该项保留符合该公约的目的和宗旨,那么,甲国在继续维持其保留的同时可被视为该公约的当事国

B.如果甲国是该公约的当事国,那么在甲国和反对保留国之间,保留涉及的条款不生效,但是不妨碍条约其他条款的效力

C.如果甲国是该公约的当事国,那么在甲国和赞成保留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

D.如果一个尚未批准该公约的签署国或一个有权签署或加入但尚未签署或加入该公约的国家对甲国提出的保留提出反对,是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正确答案:ABCD
【考点】条约的保留
【解析】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不得对条约提出保留:①该项保留为条约所禁止;②该条约只允许作出一些特定的保留,而提出的保留不在其内;③在不属于前两者规定的场合,该项保留与该条约的宗旨相违背。由于该条约本身没有对保留问题作出任何规定.一国可以在加入、批准该公约时对其中的某些条款提出保留,只要该项保留与条约的目的和宗旨相一致。所以甲国可以提出保留。《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0条第4款规定:“保留经另一缔约国接受,就该另一缔约国而言,保留国即成为条约之当事国,但须条约对各该国均已生效;……”可见,由于该公约已对很多国家生效,只要甲国的保留有该公约生效国中的一个国家接受,那么甲国就可以成为公约的当事国。故A项正确。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1条规定:“①依照第l9条、第20条及第23条对另一当事国成立之保留:对保留国而言,其与该另一当事国之关系上照保留之范围修改保留所关涉及条约规定;及对该另一当事国而言,其与保留国之关系上照同一范围修改此等规定。②此项保留在条约其他当事国相互间不修改条约之规定。⑧倘反对保留之国家未反对条约在其本国与保留国间生效,此项保留所关涉之规定在保留之范围内于该两国间不适用之。”可见,在甲国和反对保留国之间,保留涉及的条款不生效,在甲国和赞同保留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BC项正确。
条约对某一当事国正式生效是在该国批准、加入该条约之后。尚未批准该公约的签署国对一项保留提出的反对,只有在批准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在此之前,其作用仅仅是将签署国的可能态度通知给保留国,有权签署或加入但尚未签署或加入的国家对一项保留提出的反对不具有法律效力。D项也正确。

第7题:

甲乙丙三国是沿海国,丁国是内陆国,三国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下列关于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 )

A.因为丁国是内陆国,因此没有无害通过甲国领海的权利
B.乙国船舶通过甲国领海时取水样进行科考,这并不违反无害通过制度
C.丙国船舶在甲国领海内捕鱼,其通过即为损害甲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
D.只要发现有犯罪行为,甲国即可对无害通过其领海的船舶上的外国船员行使刑事管辖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领海制度。A错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所有国家,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的权利。B错误,进行研究或测量活动不属于无害通过。C正确,捕鱼活动不属于无害通过,D错误,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不应在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上行使刑事管辖权,以逮捕与在船舶通过期间船上所犯任何罪行有关的人员或进行与该犯罪有关的调查。但也有一些例外。

第8题:

甲国的船舶“马嘶号”运输走私物品到乙国领海,在乙国毗连区和乙国另一船舶交易,被乙国执行公务的军舰发现,乙国军舰紧追“马嘶号,,至甲国领海,在甲国领海将该船舶逮捕。乙国军舰的这一做法是否正确?( )

A.正确。乙国军舰在行使紧迫权

B.不正确。乙国军舰有权行使紧追权,但当被追逐的船舶进入甲国时紧迫必须终止

C.正确。乙国军舰有权紧追直到逮捕实施违法行为的甲国船舶

D.不正确。乙国军舰无权行使紧追权


正确答案:B
【考点】紧追权制度
【解析】紧追权在被紧追船舶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领海时立即终止。

第9题:

甲、乙、丙三国对大陆架划界存在争端,三国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与联合国会员国。甲国在批准公约时书面声明海洋划界的争端不接受公约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乙国在签署公约时口头声明选择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丙国在加入公约时书面声明选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项下仲裁庭的管辖。此外,三国曾在不同时期各自发表单方声明,表示接受联合国国际法院管辖。按照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

A.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不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保留的事项
B.三国均为联合国会员国,国际法院对该争端具有管辖权
C.三国发表的单方声明使国际法院对该争议具有管辖权
D.口头声明与书面声明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认可的条约保留形式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院与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问题。A错误。海洋划界、领土争端、军事活动、涉及历史性海湾所有权的争端以及联合国安理会正在行使其管辖权的争端,缔约国可以通过书面声明来排除强制程序的适用。B错误。联合国会员国与是否接受国际法院管辖无必然联系。C正确。任意强制管辖为国际法院行使管辖权的依据,主权国家接受管辖的单方声明构成任意强制管辖。D错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国在签署、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时,或在其后任何时间,可以自由用书面声明方式选择联合国海洋法法庭的管辖。可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仅认可书面保留形式。

第10题:

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当局如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下列有关沿海国行使紧迫权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法规则的是哪项?()

A、甲国商船未经乙国允许,在乙国领海内从事渔业捕捞后离开,乙国商船从领海开始紧追
B、甲国船舶在乙国领海内进行科学测量后离开,当该船驶入乙国专属经济区时,被乙国军舰发现,乙国军舰开始行使紧追权
C、甲国船舶在乙国领海内进行情报监听,被乙国军舰发觉,进行紧追。途中,乙国军舰失去甲国船舶行踪,在公海逗留。几日后,乙国军舰再次发现甲国船舶行踪,继续进行紧追
D、甲国船舶在乙国领海内从事走私,被乙国军舰发觉后进行紧追。甲国船舶驶入丙国领海时,乙国军舰停止紧追

答案:A,B,C
解析:
A项中,紧追权只能由军船行使,不能由商船行使。B项,紧追必须开始于领海,在专属经济区开始的紧追,只能限于船舶对与该区域权利或者大陆架权利有关的法规的违反;C项,追击不得中断。只有D项符合国际法规定,不能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