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某声称要开办一家化工原料制造厂,运营规模达一亿元,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

题目
多选题
许某声称要开办一家化工原料制造厂,运营规模达一亿元,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两千多万元。许某并没有进行实体经营,也不存在其所称的化工原料制造厂,而是将募集来的资金挥霍一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许某的非法占有目的无法认定

B

许某根本无法通过正常经营偿还前期非法募集的本金及约定利息,应当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C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D

构成集资诈骗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B
解析: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非法集资的对象可能是社会公众,也可能是特定群众或特定的少数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以营利为目的,没有使用诈骗手段,吸收存款的对象是社会公众。本题中,许某的集资行为并未投入实际经营,且不存在其所称的制造厂,可见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且使用诈骗手段来进行集资,应当认定为集资诈骗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杜某与陈某设立了一家旨在帮助留守儿童的公益基金,设立过程中杜某以自己的名义为基金购置硬件设施,陈某以基金的名义为基金购买软件设施。其后,基金因为管理不善终止运营。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硬件设施的出卖人有权向基金主张债权
B.软件设施的出卖人有权向陈某主张债权
C.基金权力机构可以决议将剩余财产分配给杜某与陈某
D.若基金章程和权力机构未对剩余财产作处理,主管机关可将其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法人

答案:A,D
解析:
《民法总则》第75条规定,“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第三人有权选择请求法人或者设立人承担”。硬件设施的出卖人有权选择请求基金或杜某承担责任,选项A正确;因为陈某不是合同的当事人,基金设立成功,所以软件设施的出卖人无权请求其承担合同责任,选项B错误。《民法总则》第95条规定:“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终止时,不得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剩余财产。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法人章程的规定或者权力机构的决议用于公益目的:无法按照法人章程的规定或者权力机构的决议处理的,由主管机关主持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法人,并向社会公告。”权力机构虽然有权通过决议分配剩余财产,但是仅能决定将其用于公益目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因此,本题正确选项应为AD。

第2题:

案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骗取贷款    基本案情:1990年,犯罪分子李某的邻居尤某以做黄金生意为由,向李某提出借款,承诺月息2分。李某除了将自己的积蓄借给尤某外,还从银行贷款给尤某使用。后尤某无力偿还贷款,李某只得自行负担债务本金。1996年底,陈某向李某借款,李某不仅以自己为担保人从银行帮助陈某贷款,还以自己名义在银行贷款后将资金借给陈某使用。后因陈某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本息,李某不得不再次自行承担银行债务。李某借款给尤某、陈某使用的过程中,为了归还到期银行本息,不断通过重新贷款或从他人处以高息的方式募集资金。后因银行规范了信贷制度,李某只得通过向社会公众以高息借款的方式募集资金,致使其借款次数不断增加,负债数额剧增。  2008年7月,李某在周转困难的情况下,不计成本的向霍某、吕某等人采取高买低卖的方式倒卖银行承兑汇票,疯狂套取银行贴现资金。最终债务数额成倍放大,李某无法募集足够资金支付到期债务,2009年5月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经司法机关审查认定,李某为偿还到期债务,未经批准,以高额利息和损失银行承兑汇票贴息为诱饵,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达19.39亿元(案发时有938万不能归还),扰乱金融秩序,其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50万元。  作案手段:本案中,李某吸收公众存款,一是利用自己和家庭的社会影响力,虚构各类借款事由和担保条件募集资金。为了获得资金,李某还提供虚假的房产证作为借款抵押,同时伪造了所在国有银行支行的印章加盖在其出具的借条上以增加可信度;二是采取高买低卖的方式倒卖银行承兑汇票。为了获得对资金的暂时控制权,李某指使霍某、吕某从银行开具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并且溢价购买再折价卖给他人套取银行贴现资金。  损失及影响:李某从事非法募资的时间跨度较长,非法吸收的对象人数较多,非法募资的金额巨大,部分借款人的本金无法得到清偿,经济损失巨大。李某在这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活动中最终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同时,李某所在的银行也有34人受到内部责任追究,其中,开除1人,撤职7人,记大过10人、记过10人,警告6人。 请你结合以上案情,从犯罪人和银行方面简要分析原因并从银行角度做出反思。


正确答案: 犯罪人因素: 李某个人优越感和虚荣心较强。在她看来,银行贷款到期不还是很不光彩的事情,而追着朋友要债务也是很没面子的举动,既要在朋友面前显示自己有能力搞定债务,又要按时归还银行贷款,这对当时的李某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李某做出如此荒唐的偿债手法与其女性特征也有密切关系。李某在后期为了不影响家庭稳定,不得不铤而走险大肆高买低卖、疯狂倒卖票据来极力填补自己非法集资的资金缺口,拖延案发时间。
银行因素:目前银行票据查询系统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信息查询系统,查询效率低下。联行查询系统及其查询方式也存在局限性,无法及时识别票据的真伪,可靠性不足。银行管理上的漏洞,使得内外部人员勾结进行票据欺诈成为可能。
反思:李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之大、时间之长令人侧目,凸显所在银行基层高管人员管理的薄弱。因此,银行要加强对高管及员工异常行为的监督和排查;加强票据监管,重拳打击票据违法行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警示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第3题:

非法集资有那些特点:( )

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

B、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还包括以实物形式或其他形式

C、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

D、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甲谎称得到市政府领导的支持建设某经济开发区向社会公众集资,并许诺向集资者到期支付超过银行同期最高浮动利率2倍以上的回报率,甲获得集资款1000万元后携款潜逃,对于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 A、构成诈骗罪
  • B、构成集资诈骗罪
  • C、构成非法开办金融业务罪
  • D、构成非法经营罪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以虚假宣传,欺骗方式募集社会公众资金,数额较大的,构成()行为。

  • A、违法
  • B、犯罪
  • C、融资
  • D、集资诈骗

正确答案:D

第6题:

2016年3月5日,许某与妻王某商定准备离婚。许某欲多得财产便与同学黄某商议,写了一张虚假借条,内容为:2016年1月4日许某借黄某现金二十万元,约为2016年3月4日还款。黄某依此向法院起诉,要求许某还款。许某告诉王某从夫妻共同财产中出资还款,王某不同意。法院在审理此借款合同纠纷的过程中,发现许某、黄某的行为涉嫌虚假诉讼犯罪。
对许某、黄某涉嫌的犯罪的行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法院民庭审理
B.由公安机关配合法院民庭审理
C.由法院移交给公安机关侦查
D.由公安机关配合法院民庭侦查

答案:C
解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许某与黄某涉嫌虚假诉讼犯罪,应由人民法院将全案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因此选择C项。

第7题:

()指以公开的方式向广大的社会公众发行基金的方式。

  • A、公募发行
  • B、私募发行
  • C、自行发行

正确答案:A

第8题:

第 69 题 甲公司(集体企业)自1998年起,以该公司的名义,采取流动吸资、以新换旧、虚构集资用途、以高回报率为诱饵,向社会募集资金8亿元。集资款小部分用于还本付息,大部分用于挥霍性投资或者随意处分。案发前归还2.4亿元,追回3.4亿元,造成3亿元损失。此外,甲公司总经理乙某另将公司集资款六百余万元据为己有,一千余万元以个人名义擅自借给他人使用。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甲公司构成集资诈骗罪(单位犯罪)

B.甲公司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C.乙某构成贪污罪

D.乙某构成挪用公款罪


正确答案:BCD
参见我国《刑法》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规定。

第9题:

集资诈骗的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

  • A、虚构集资用途
  • B、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
  • C、以高回报率为诱饵
  • D、以特定人员为侵害对象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甲声称兴办大学产业园,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1000万元后,携带集资款潜逃,请问对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诈骗罪
  • B、构成集资诈骗罪
  • C、构成非法经营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