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生产假的中华牌香烟,并批发销售,销售收入23万元。法院在处理本案时,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甲有期徒刑6年。但甲

题目
多选题
甲生产假的中华牌香烟,并批发销售,销售收入23万元。法院在处理本案时,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甲有期徒刑6年。但甲的行为同时还触犯了《刑法》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25条非法经营罪。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对甲触犯的假冒注册商标罪不进行处罚,因为本案中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存在牵连关系,在刑法上可以解释为牵连犯

B

对甲触犯的非法经营罪不进行处罚,因为本案中非法经营行为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是想象竞合关系,在刑法上可以解释为想象竞合犯

C

对甲触犯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不进行处罚,因为本案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行为和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存在牵连关系,在刑法上可以以假冒注册商标罪一罪处罚。同时假冒注册商标罪又因为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存在牵连关系,而不再处罚

D

法院的判决存在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甲的行为( )。

A.触犯非法经营罪

B.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

D.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A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法经营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及其想象竞合犯。根据《刑法》第225条第l项的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秽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即销售香烟,触犯了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214条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甲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120万元,触犯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刑法》第140条的规定,销售者以假充真,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甲明知是假烟而销售。销售金额120万元,触犯了销售伪劣产品罪。但是,甲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即没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香烟,销售金额120万元。这实际上是数个罪过支配之下实施的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想象竞合犯,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从一重罪定罪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第2题:

甲生产了货值50万元的伪劣产品,尚未出售即被查获,则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既遂)

D.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而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定罪标准是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所以,本题中甲的行为应当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第3题:

甲生产、销售的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销售金额是7万元,甲的行为应当以( )来处罚。

A.生产、销售假药罪

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AB两罪并罚

D.危害公共安全罪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本案就是如此:甲的行为同时构成了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是生产、销售假药的法定刑高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所以应当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第4题:

甲在化肥中掺入泥土,销售金额达20万元,但并未对相关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对甲的行为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B.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C.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D.因未造成严重后果,应认定为无罪

答案: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果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例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金融诈骗类犯罪包含了诈骗行为的话,则按照其他罪名定罪,不再认定为诈骗罪。A选项错误。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甲生产、销售的对象是化肥,不属于药品,自然不属于假药,B选项错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有四种表现形式:掺杂、掺假,指行为人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掺入杂物或假的物品;以假充真,指行为人以不具有某种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指行为人以次品冒充正品、优质品的行为;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指行为人以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假冒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的行为。甲在化肥中掺杂、掺假,销售数额在5万元以上,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C选项正确。只要行为人以故意的主观心态,实施了上述四种行为之一,并且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需要造成其他严重后果。D选项错误。部分考生可能会疑惑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答案是不构成。根据《刑法》第147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可以看出该罪是一个结果犯,要求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该罪

第5题:

甲伪造食盐专营许可证,从盐业公司购进30 吨食盐进行销售。同时,还从一非法生产者处购进明知系假冒注册商标的非碘盐,冒充碘盐进行销售,销售金额达30 万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甲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

B. 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

C. 甲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D. 甲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正确答案:ABD
【答案】ABD
【解析】考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假冒的注册商标商品罪;非法经营罪甲的行为分布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非法经营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因此,A项、B项、D项正确,当选。

第6题:

甲为了赢利,大量销售毫无药效但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假药,获利1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

A.销售假药罪

B.销售伪劣产品罪

C.销售劣药罪

D.非法经营罪


正确答案:B
解析:甲销售的假药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构成销售假药罪,但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7题:

甲为了牟取暴利,制造假药3吨,但库存在仓库中尚未投入市场,若该批假药价值2 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生产假药罪

B.生产劣药罪

C.生产伪劣产品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A
[考点]生产假药罪
[答案及解析] A。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23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是行为犯,不要求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即构成犯罪。本题中,虽然甲未将生产的假药投放市场还只是处于储存状态,但已构成生产假药罪。

第8题:

甲伪造食盐专营许可证,从盐业公司购进30吨食盐进行销售。同时,还从一非法生产者处购进明知系假冒某注册商标的非碘盐,冒充碘盐进行销售,销售金额达30万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

B.甲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C.甲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D.甲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与非法经营的行为具有牵连关系


正确答案:ACD

第9题:

甲没有烟草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冒充中华香烟的劣质香烟,销售金额达50万元,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B.非法经营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甲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甲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在烟草制品上使用与中华香烟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甲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的烟草制品,情节严重,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行为人实施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非法经营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属于一行为侵害多个法益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错误。

第10题:

甲将自己制造的青霉素冒充红霉素销售给某诊所,获利巨大。对甲的行为

A.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B.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C.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断
D.只能以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

答案:C
解析:
甲的行为获利巨大,隐含的意思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因此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A选项错误。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以下情形的为假药或按假药论处: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法律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而生产、进口,或者必须经过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甲以青霉素冒充红霉素,属于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符合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构成。B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特定种类的伪劣产品,构成生产、销售特定种类伪劣产品犯罪,同时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属于法条竞合犯的特别处理原则,即依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断。C选项正确。生产、销售劣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该罪是一个实害犯。甲属于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而并非劣药,D选项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