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

题目
多选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

《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

“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

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AC两项,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的特点有:①对于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②滥用法外之刑;③“重典治吏”,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
B项,大诰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
D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不是被明文废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关于《明大诰》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明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初年开始编修,于洪武三十年完成并颁布天下的法典
B、《明大诰》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C、《明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
D、《明大诰》首创了折杖法

答案:C
解析:
《明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年间编修的,A项所指的是《大明律》。B项,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的是《大明律》。D项中,折杖法始于宋代,《宋史·刑法志》说:“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故答案选C项。

第2题:

朱元璋修订的《明大诰》共5编。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明大诰》共有( )编。

A.三编

B.四编

C.八编

D.十编


正确答案:B

第4题:

朱元璋,原名(),于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为明太祖。


正确答案:重八

第5题:

凤阳明中都始建于哪一年?()

  • A、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 B、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 C、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

正确答案:B

第6题:

明太祖朱元璋连续编制了哪几部大诰?()

  • A、大明会典
  • B、御制大诰
  • C、御制大诰续编
  • D、御制大诰武臣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下列关于《明大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大诰》的法律效力低于《大明律》
  • B、《明大诰》的法律效力高于《大明律》
  • C、《明大诰》在有明一代成为最普及的法规
  • D、《明大诰》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下列关于《明大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大诰》的法律效力低于《大明律》B.《明大诰》的法律效力高于《大明律》C.《明大诰》在有明一代成为最普及的法规D.《明大诰》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正确答案:D
略 

第9题:

()设桂林府,这是今天的桂林正式命名的开始。

  • A、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 B、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
  • C、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
  • D、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鉴于东南沿海海盗(包括与明敌对的方国珍、张士诚势力的残余)和倭寇的猖獗,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海禁政策开始实行。


正确答案: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