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题目
单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便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该种犯罪,仍能够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B

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这种犯罪时,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

C

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能够构成该种犯罪,就能够对单位定罪处罚

D

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大多数犯罪都能由单位构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C两项,《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就不能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B项,2014年4月24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条的解释》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项,在我国刑法规定的400多种犯罪中,只有少部分犯罪能够由单位构成。自然人犯罪为原则,单位犯罪为例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BCD
【考点】单位犯罪
【解析】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l条的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故A项关于“不具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说法不正确。该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故D项说法正确。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称为“纯正的单位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所以B项说法正确。2001年1月21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一)明确指出:“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主要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可见,单位的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犯罪主体。故C项的说法正确。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单位犯罪

B.单位一般成员实施的犯罪,也可以构成单位犯罪

C.刑法分则中虽然没有进行规定,但是只要符合单位犯罪的条件,就可以构成单位犯罪

D.仅仅为单位个别或少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也可以构成单位犯罪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单位犯罪。单位一般成员实施的犯罪,不属于单位犯罪。刑法分则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即使符合单位犯罪的条件,也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仅仅为单位个别或少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也不是单位犯罪。

第3题: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预备

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B

第4题:

关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只适用于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B.可以适用于自诉案件的被告人

C. 可以适用于自诉人

D.可以适用于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代表人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

B.单位犯罪都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

C.单位犯罪都采用双罚制

D.单位犯罪也可以只处罚自然人


正确答案:D

第6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A
【考点】单位犯罪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故A项关于“不具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说法不正确。该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故D项说法不正确。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称为“纯正的单位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所以B项说法正确。2001年1月21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一)明确指出:“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主要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可见,单位的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犯罪主体,故C项说法
正确。本题选A。

第7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对单位处以罚金,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B.单位犯罪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刑法分则中虽然没有进行规定,但是只要符合单位犯罪的条件,就可以构成单位犯罪

D.仅仅为单位个别或少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也可以构成单位犯罪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有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故意,不包括过失犯罪。选项B错误。刑法分则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即使符合单位犯罪的条件,也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选项C错误。仅仅为单位个别或少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也不是单位犯罪。选项D错误。

第8题:

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恐怖活动犯罪

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D.侵占罪


参考答案:D

第9题:

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C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组成。故A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B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有由法律规定的,也有由当事人约定的,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0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犯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答案:A,B,D
解析: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更多相关问题